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24篇
  76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不同碎石含量及直径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周蓓蓓  邵明安 《土壤学报》2007,44(5):801-807
由于成土原因或人类活动,一些土壤中含有不同含量及大小的碎石。碎石的存在改变了土壤的某些物理特性,入渗过程也因此受到影响。本研究采用定水头入渗试验装置,对7种不同碎石含量(0%,10%,20%,30%,40%,50%,60%)及4种不同碎石直径(0.2~0.5cm,0.5~1.0 cm,1.0~3.0 cm,3.0~4.0 cm)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室内研究,旨在分析碎石含量及直径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及其原因,为土石混合介质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2.
赵广娜  石慕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35-19437,19470
[目的]总结冷锋云系的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特征。[方法]从反射率因子特征上来研究冷锋云系,利用2002~2007年哈尔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总结了冷锋云系的反射率因子特征。[结果]冷锋所产生的云总体上说呈带状,但其间云体有间隙,且强度分布不均匀;多数移动快的冷锋为长而窄的回波带,移动缓慢的冷锋或弱冷锋,则呈宽广的片状或片絮状回波;面积大的冷锋云系通过测站基本都可以分析出径向速度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随着月份的不同,反射率因子特征也有很大的变化。在冬季,冷锋云表现为层状云,反射率因子特征非常弱,一般面积较大,呈片状,但结构松散,回波间有间隙,其中夹杂着几块比较强的回波;在冷锋两侧易产生强度大的对流单体回波,一般会随着整体云带移动,移速、移向基本一致;干冷锋移过时,易局地产生强对流,以对流云为主,回波面积较小,一般从径向速度图中分析不出风向转变,但单体的强度特征明显,一般有"三体散射"、"旁瓣"、"弱回波区"特征,具有超级单体的特征。[结论]该研究为多普勒雷达在黑龙江省监测灾害天气的应用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3.
砂砾覆盖能防止土壤表面受到雨滴侵蚀,切断土壤的毛细管作用,从而对土壤入渗和蒸发规律产生影响。介绍了国内外砂砾覆盖对入渗和蒸发规律影响的研究成果,现有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入渗与砾石覆盖度之间既有正相关关系,又有负相关关系,入渗不仅与砂砾粒径有关,还与砂砾在土壤表面所处的位置有关;砂砾覆盖能够抑制蒸发,抑制效果与砂砾粒径大小、颜色和厚度等有关。另外,一些国外学者通过定量化模型描述了砂砾覆盖条件下入渗和蒸发规律,但这些定量化模型还是最基本的简化模型,主要偏重于理论说明,直接应用于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4.
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对黄瓜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就不同作物根系分泌物溶液对黄瓜种子和黄瓜幼苗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玉米、小麦和小白菜对黄瓜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抑制作用均较低;除玉米根系分泌物溶液外,其余作物根系分泌物溶液均抑制黄瓜种子胚根和胚芽生长,且胚芽的受抑制强度大于胚根;玉米、油菜、小白菜和黄瓜根系分泌物溶液对黄瓜幼苗苗高和茎粗有促进作用,且对黄瓜幼苗根长和根数的抑制作用较小。说明玉米是黄瓜种植最适宜的前茬作物,其次是油菜和小白菜,而豇豆、豆角和黑豆等豆科作物不宜作为黄瓜种植的前茬作物。  相似文献   
35.
滴灌土壤水分运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江  李道西  陈思翌 《节水灌溉》2011,(9):36-38,41
滴灌土壤水分运动的研究对于滴灌系统的合理设计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概括了在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湿润体浸润形状、湿润锋的运移规律、点源入渗的几个经典模型及各自的优缺点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滴灌土壤水分运动研究中还存在的问题,如滴灌点源交叉区域内的土壤水分变...  相似文献   
36.
模拟垄沟灌溉土壤水分入渗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箱进行模拟垄沟灌溉入渗试验,探索垄沟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入渗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垄沟灌溉入渗时,湿润锋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正相关,其垂向运移距离明显大干一般沟灌;灌水时沟中与垄坡剖面的含水率迅速增加,再分布过程中在水平向水势梯度的作用下垄上剖面的含水率也不断增加,适当减小垄宽可以减少灌溉...  相似文献   
37.
红壤积水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室内模拟土柱试验研究了红壤积水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入渗过程中湿润锋距离、累积入渗量与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湿润锋运移速率与时间呈乘幂关系,而入渗率与时间平方根的倒数呈线性关系;再分布过程中,在隔绝蒸发条件下,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同一深度土层含水量则随时间推移而下降。无论在隔绝蒸发还是在自然蒸发条件下,短期内土壤水吸力有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而同一深度土层水吸力则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土壤初始含水量对水分的入渗及再分布有较大影响,初始含水量较低时,水分入渗较快,而水分再分布则较慢。  相似文献   
38.
蒸发和灌水频率对土壤水分分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通过室内均质土柱试验,对不同灌水频率下有无蒸发土壤中的水分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水频率可改变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和土壤蓄水量。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灌水频率加大,上部土层水分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增高,且湿润锋深度变浅,上部土层蓄水量增加;适宜的灌水频率可增加土壤蓄水量。有无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差异在灌水初期主要体现在上部土层,随灌水次数增多,上部土层水分差异减少,且灌水频率越高,这种差异减少得越快,而下部土层水分差异增加。  相似文献   
39.
滴灌条件下杨树人工林土壤的水分运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土壤剖面观测法,对北京永定河故道沙地上地表滴灌栽培的杨树人工林的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研究,在滴头流量恒定为4 L·h-1的条件下,试验和测定不同滴灌时长和停灌后土壤湿润锋的运移距离和土壤湿润体的形态.结果表明:土壤湿润锋随着滴灌时长的增加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运移距离逐渐增大,每增加1h滴灌时长,土壤湿润锋的垂直运移距离的增幅逐渐减小,水平运移距离的增幅则大小不一;在各时长滴灌停灌后,土壤湿润锋将继续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运移1~3h,在垂直方向上的继续运移距离为2~10 cm,除在土壤最深处的水平继续运移距离明显较大外,在各土壤深处水平方向上的继续运移距离为1 ~ 10 cm;在持续滴灌1~6 h后,土壤湿润锋最终可以垂直运移到36 ~ 69 cm,水平运移到32~57 cm,持续滴灌3~4h后即可在0~40 cm土层内形成以滴头为圆心,半径30~ 40 cm的土壤湿润体;持续滴灌1~3h后土壤湿润体形态为逐渐增大的扁半椭球体,持续滴灌4~6h后土壤湿润体形态为逐渐增大的长半椭球体.  相似文献   
40.
针对地表滴灌单个滴头下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中地表湿润半径r和垂直入渗深度h的随时间变化问题,采用室内土柱试验方法和有理设计方法,运用试验数据对r和h与入渗时间T的幂函数方程进行参数估算,并检验参数间相互约束条件。以粉砂壤土为试验材料,试验研究不同土壤容重(1.3、1.4、1.5 g/cm~3)和滴头流量(1、2、4、8 L/h)条件下,单个滴头灌水时r及h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大,土壤饱和容积含水量降低,r几乎没有变化,垂直入渗深度h减小;2)采用有理设计方法对入渗参数A、B及幂指数C、D进行估算并检验,参数间满足相互约束条件,误差较小,表明可以根据参数A、B、C、D估算值,及r和h与入渗时间T的幂函数方程,计算r和h随时间的推进过程;3)给定灌水量2 L时,滴头流量为1 L/h,垂直入渗深度较大,用有理设计方法计算表明一次灌水持续时间较长,不能满足田间轮灌的要求,且易产生深层渗漏;滴头流量为8 L/h时,地表湿润半径过大,滴头附近地表产生积水。粉砂壤土采用滴灌时,4种滴头流量里,滴头流量为2~4 L/h时最为适宜。用有理设计方法计算r和h为滴灌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