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5篇 |
免费 | 84篇 |
国内免费 | 12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6篇 |
农学 | 163篇 |
基础科学 | 10篇 |
98篇 | |
综合类 | 704篇 |
农作物 | 95篇 |
水产渔业 | 121篇 |
畜牧兽医 | 344篇 |
园艺 | 116篇 |
植物保护 | 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83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88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83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129篇 |
2011年 | 106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78篇 |
2008年 | 62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红果冬青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果冬青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方和外源激素处理对其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果冬青插条在200mg/L的NAA溶液中浸泡3h后,再扦插在珍珠岩和泥炭土(容积比1:3)的基质中,插条的生根率和生根数最大,分别为91.6%和8.2。 相似文献
102.
探讨3种性类固醇激素在北方山溪鲵精子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3种激素在山溪鲵精子发生周期不同时期在精巢中的细胞定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雄激素分布在精原细胞的胞质中,尔后转移到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的核中;雌激素一直存在于生精细胞的胞质及核膜周围;孕激素分布在精原细胞及精母细胞的胞质中,随后在精子细胞的核质中有表达.雄激素在早期的精子发生和转型中起作用,而雌激素主要以非基因组效应参与生精细胞的增殖,孕激素在精子发育后期精子细胞的变态中起作用.3种激素以不同的方式调控精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3.
利用外源信号物质氟草敏(norflurazon)和2,6-二甲氧基对苯醌(2,6-DMBQ)分别诱导肉苁蓉种子萌发与吸器形成,研究它们在此过程中对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活性氧(RO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诱导肉苁蓉种子萌发时,经norflurazon处理0~168 h后,种子中POD和CAT活性呈现显著升高的变化趋势,种子中ROS含量显著升高。在诱导肉苁蓉种子萌发体吸器形成时,经2,6-DMBQ处理0~72 h后,肉苁蓉种子萌发体中POD和CAT活性呈现显著升高的变化趋势,萌发体中ROS含量显著升高。表明在诱导肉苁蓉种子萌发与吸器形成过程中,外源信号物质norflurazon和2,6-DMBQ能影响POD、CAT活性及ROS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104.
为了解四倍体刺槐嫩枝扦插生根机制和选择适宜的扦插时间,2010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教学实验苗圃,研究了不同扦插时间对嫩枝插穗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和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和7月扦插的插穗IAA含量明显高于5月和6月,较高含量的IAA是抑制生根的主要因子;ABA含量在生根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是起协... 相似文献
105.
种苗大小和外源激素对当归抽薹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GA3、NAA和CTK等3种外源激素处理当归大、中、小苗,研究种苗大小和外源激素对当归的抽薹率、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外源激素处理的小苗抽薹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抽薹率为14%;未经外源激素处理的中苗是主根长、收获株数和产量的最优处理,但种苗大小和外源激素对当归主根长影响差异不显著;50 mg/L CTK处理可促进大苗根部的膨大和伸长生长,有利于根部干物质的积累;50 mg/L GA3处理有利于中苗侧根数的减少。 相似文献
106.
以种子为外植体对连香树的快速繁殖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连香树种子的最佳消毒方法为0.1%升汞消毒6 min;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GA31.0 mg/L+蔗糖30 g/L+琼脂7.0g/L+pH 6.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2.0 mg/L+NAA 0.5 mg/L+6-BA 0.5 mg/L+蔗糖30 g/L+琼脂7.0 g/L+pH 6.0;高浓度IAA,低浓度GA3、CTK、ABA有利于连香树组培苗不定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7.
土培条件下外源硒对黄芪吸收和转运硒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和2种价态的硒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方法探讨了添加不同浓度(0,2,4,6,8mg/kg土)硒酸钠(SeVI)和亚硒酸钠(SeIV)对黄芪地上部和根系硒累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硒浓度为2~6mg/kg的亚硒酸钠有利于黄芪地上部和根部干物质的累积,比CK增加34.55%~38.24%,但是添加硒浓度超过2mg/kg的硒酸钠抑制了黄芪植株的生长;添加不同浓度的2种形态硒均可显著提高黄芪地上部和根部硒浓度,且土壤中添加硒酸钠和亚硒酸钠的硒浓度分别与黄芪植株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SeVI:r=0.884**,SeIV:r=0.973**);随着硒处理浓度的升高,添加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处理的黄芪根系对硒吸收能力高于对照,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均大于1,且硒含量地上部根部,这表明土壤中添加外源硒可以提高黄芪对硒的吸收和转运能力。综上所述,在中性偏碱性土壤上施用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均可促进黄芪对外源硒的吸收、转运和累积,且土壤施用2~6mg/kg的亚硒酸钠对黄芪的生长和硒的累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8.
109.
为探索外源基因在成年树木中的表达及稳定性,以转Ri质粒6年生三倍体毛白杨成年树木为材料,以同时种植的未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为对照植株,对21个转基因株系和对照植株进行外源基因检测和生长、生理特性测定。PCR检测结果证明,Ri质粒T-DNA上的tms、rolC基因在各转基因株系基因组中稳定存在。转基因株系生长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各转基因株系的叶柄长、叶片长、叶片宽度和叶面积均小于对照植株,叶片长宽比大于对照植株;71%的转基因株系树高低于对照植株;81%的转基因株系胸径低于对照植株。转基因株系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Fv/Fm值、PI值均低于对照植株。81%的转基因株系叶片内源GA3含量及所有株系叶片的内源IAA含量和IAA/ABA比值均高于对照植株,而86%转基因株系叶片的内源ABA含量低于对照植株。T-DNA能够在三倍体毛白杨成年树木中稳定表达,使植物体内内源IAA和GA3含量提高,生长受到抑制,但不同株系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的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干湿交替灌溉和施氮量对水稻内源激素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干湿交替灌溉与施氮水平对水稻根系内源激素水平及氮肥利用的影响,以连粳7号为材料,采用防雨棚土培试验,研究3个灌溉方式:浅水层灌溉、轻度干湿交替灌溉、重度干湿交替灌溉与3个氮肥水平(0、240和360 kg/hm2)对水稻根系内源激素(玉米素及玉米素核苷(Z+ZR)、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叶片氮代谢酶活性(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植株氮素累积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轻度干湿交替灌溉促进根系Z+ZR、IAA合成,提高叶片中NR、GS及GOGAT活性,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重度干湿交替灌溉则抑制根系Z+ZR、IAA合成,降低叶片NR、GS及GOGAT活性,植株氮素累积量及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降低(P0.05),而根系ABA含量则明显增加(P0.05);在相同灌溉方式下,根系Z+ZR、IAA含量、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及氮肥累积量在保持水层及轻度干湿交替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在重度干湿交替灌溉下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中氮处理明显提高氮肥利用效率(P0.05)。相关分析表明:根系合成的Z+ZR、IAA及叶片中氮代谢酶活性与氮肥吸收利用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而脱落酸含量则与氮肥吸收利用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根系合成的Z+ZR、IAA及叶片中氮代谢酶供氮效应为正效应,抽穗后,轻度干湿交替灌溉供水效应及耦合效应为正效应,而重度干湿交替灌溉则为负效应。该研究对探索水氮耦合机理,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实践提供理论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