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15篇 |
免费 | 558篇 |
国内免费 | 170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21篇 |
农学 | 1234篇 |
基础科学 | 1070篇 |
2884篇 | |
综合类 | 4095篇 |
农作物 | 1030篇 |
水产渔业 | 409篇 |
畜牧兽医 | 649篇 |
园艺 | 346篇 |
植物保护 | 6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1篇 |
2023年 | 244篇 |
2022年 | 450篇 |
2021年 | 436篇 |
2020年 | 488篇 |
2019年 | 607篇 |
2018年 | 488篇 |
2017年 | 600篇 |
2016年 | 744篇 |
2015年 | 546篇 |
2014年 | 677篇 |
2013年 | 856篇 |
2012年 | 840篇 |
2011年 | 873篇 |
2010年 | 695篇 |
2009年 | 604篇 |
2008年 | 486篇 |
2007年 | 555篇 |
2006年 | 455篇 |
2005年 | 358篇 |
2004年 | 253篇 |
2003年 | 220篇 |
2002年 | 164篇 |
2001年 | 150篇 |
2000年 | 133篇 |
1999年 | 132篇 |
1998年 | 102篇 |
1997年 | 98篇 |
1996年 | 102篇 |
1995年 | 69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荒漠草原植物的生长和生存受降水影响很大,本研究以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猪毛蒿种群为研究对象,2017-2020年连续4年监测了降水改变条件下土壤水分特征,测定了猪毛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等光合特征,并对其内禀水分利用效率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4年中无效降水事件(<5mm)发生次数较多,占当年降水频次的60.00%~82.54%;大雨(≥25 mm且≤49.9 mm)和暴雨等级(≥50 mm)降水事件较少,平均单次降水事件的降水量仅为3.3~6.5 mm·次-1。不同处理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存在较大差异,表层(10 cm)土壤含水量较次表层(20 cm)和深层(60 cm)的变幅大;次表层(2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低于表层,与小降水事件发生频次较高无法入渗补给以及植物吸收消耗有关;深层(60 cm)土壤含水量变化小,较稳定。净光合速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而增大,当光合有效辐射在400~1600μmol·m-2·s-1时,增雨处理提高了猪毛蒿的净光合速率;在... 相似文献
52.
探究间作带幅设计对玉米/苜蓿间作群体光环境特征、产量及光能利用效率(LUE)的影响,提出黄土高原旱作条件下玉米/苜蓿间作群体最佳带幅比例。研究设置了玉米单作(SM)、紫花苜蓿单作(SA)以及玉米/紫花苜蓿1∶2(I_(12))、2∶2(I_(22))和2∶4(I_(24))间作5种种植模式,并采用田间试验和数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测定了玉米和苜蓿的干物质产量及作物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等指标;建立了考虑光线入射角度和群体冠层结构几何关系的玉米/苜蓿间作群体辐射传输模型,并用实测值对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2018年,单作处理的苜蓿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间作处理(P<0.05),而在2019年各间作处理苜蓿的干物质分别比单作高197.8、180.3和197.0 g·m^(-2);处理I_(12)、I_(22)和I_(24)两年总的玉米生物量比SM处理高12.1%、0.9%和23.9%。所有间作处理的土地当量比在2019年均大于1.0,表现出间作优势。辐射传输模型可准确模拟玉米/苜蓿间作群体冠层底部的光合有效辐射,间作群体光合有效辐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9.0和66.6μmol·m^(-2)·s^(-1)。除玉米和苜蓿生育前期及玉米收获后,不同间作处理苜蓿群体冠层上方的PAR均低于单作苜蓿。2018和2019年I_(12)、I_(22)和I_(24)间作处理玉米的光能利用效率分别比单作处理高52.5%、9.3%、51.7%和28.5%、9.6%、21.0%,而间作苜蓿的LUE仅在2019年显著高于单作19.2%、32.4%和20.9%(P<0.05)。因此,合理的玉米/苜蓿间作带幅搭配可改善苜蓿的光照环境,提高其光能利用效率,尤其是玉米/紫花苜蓿2∶4间作群体光能利用效率和产量优势显著,建议在具有类似气候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3.
54.
55.
河南省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估算及其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技术,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MODIS数据,同时考虑河南省自身实际地理和植被覆盖情况,在对最大光利用率和水分胁迫系数的获取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利用CASA模型对河南省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结果表明,2008年河南省NPP生产量为34.87 Mt C,NPP空间分布和植被类型有密切关系,森林植被最大,然后依次是灌丛、草地、农田等。12、1和2月NPP最小,植物基本停止生长,植被的NPP只占全年的1.38%;5、7和8月的NPP最大,占全年总量的56.84%。与Miami、Montreal、Chinkugo模型相比,本研究结果和Miami模型结果最为接近,植被类型NPP均值排序和Chinkugo模型相似;与实测数据对比结果显示,模拟值接近于实测值,说明模型适用于河南省NPP的模拟。 相似文献
56.
苜蓿花期调控与传粉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苜蓿花期与昆虫活动不遇的问题,通过刈割进行花期调控,以提高初花期及盛花初期的传粉效率,并探讨对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刈割后苜蓿的花期明显推迟,传粉效率显著提高,其中访花频次由原来的23次/10m2·d提高到刈割后的180次/10m2·d;在初花期及盛花初期标记的花序结荚率及荚内种子粒数分别由对照的(17.12±2.83)%和(3.94±0.31)粒提高到刈割后的(84.1±1.21)%和(5.31±0.22)粒;整个花期的平均结荚率/花序由刈割前的43.77%增加到刈割后的59.43%;刈割后的苜蓿种子产量与各构成因素的相关性依次为:花序数/枝>荚果数/枝>荚内种子粒数>结荚率/花序>分枝数>单花数/花序.对种子产量与构成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单枝条产量(Y)与花序数/枝(X1)、结荚率/花序(X2)具有真实回归关系Y=-1.735+0.034 X1+0.036 X2(R=0.788).在该地区确定适宜的刈割时间可明显推迟花期,提高种子产量.合理的刈割时间是在花期得到推迟的情况下,使生育期尽可能长. 相似文献
57.
58.
N balanc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derive age‐dependent model parameters for modelling of lysine (Lys) requirements in growing pigs. Modern genotype barrows from 16 litters were utilized (four piglets/litter) at 15, 30, 50, 70, 90 and 110 kg body weight respectively. Six diets provided graded dietary protein supply (40 to 320 g/kg) by a constant mixture of barley, wheat, potato protein, wheat gluten, soybean protein concentrate and crystalline amino acids. Lys was set as the first limiting dietary amino acid. Each age period provided 24 N balance data (n = 4) to derive N maintenance requirement (NMR) and theoretical maximum for daily N retention (NRmaxT) by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At high dietary Lys efficiency, 17–18 g daily Lys intake was required for 170 g daily protein deposition. To achieve similar daily protein deposition, pigs need 21–23 g Lys if the Lys efficiency is 20% lower. For higher daily protein deposition (195–200 g) and varying dietary Lys efficiency, between 22 and 29 g Lys was required. The Lys requirement data yielded by modelling were in line with current recommendations. Further developments of the approach are discussed to improve age‐independent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59.
通过研究固始鸡、罗曼蛋雏鸡和艾维茵肉仔鸡生长、养分沉积、肉质特性的差异,探讨品种与生长、代谢和肉质间的关系。选用1日龄雄性固始鸡、艾维茵肉仔鸡、罗曼蛋雏鸡各12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个重复,每重复20只,在相同日粮条件下进行8周的生长试验,并进行屠宰试验和肉质测定。结果表明:(1)3种鸡在体重、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固始鸡低于罗曼蛋雏鸡,罗曼蛋雏鸡低于艾维茵肉仔鸡;(2)固始鸡和罗曼蛋雏鸡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沉积效率显著低于艾维茵肉仔鸡(P<0.05);(3)固始鸡和罗曼蛋雏鸡的肌肉滴水损失、肌纤维直径、羟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艾维茵肉仔鸡(P<0.05),固始鸡胸肌和腿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极显著高于蛋鸡(P<0.01),蛋鸡极显著高于肉鸡(P<0.01)。与快速生长的鸡品种相比,慢速生长的固始鸡具有较低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沉积效率,具有较低的肌肉滴水损失、羟脯氨酸含量及较细的肌纤维,并具有较高的肌肉抗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60.
以可建植边坡草坪的野生荩草为材料,设置遮阴(5个水平)和干旱(4个水平)交互形成的20个组合处理,测定克隆生长性状和有性繁殖数量及生物量结构,分析不同遮阴和干旱组合处理下克隆效率指数(CEI)、繁殖分配(RA)、繁殖效率指数(REI)、繁殖指数(RI)、繁殖比率(RR)的差异,研究遮阴和干旱对荩草克隆生长和有性繁殖及权衡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遮阴和干旱对克隆子株数及克隆效率指数有显著影响,中、重度干旱和≥10%遮阴显著降低了子株数(P<0.05),干旱对CEI无影响、遮阴降低了CEI,交互作用极显著降低了基株的子株数和CEI(P<0.01)。2)遮阴和干旱对母株、子株和基株的花穗数和小花数,对繁殖器官生物量(ROB)、非繁殖器官生物量(NROB)和总生物量(TB)有显著影响(P<0.05),轻、中度干旱或10%~30%遮阴或轻度遮阴和轻度干旱组合可显著增加母株、子株、基株的花穗数和小花数,轻度干旱或10%遮阴或轻度干旱和轻度遮阴组合可显著增加TB和ROB,交互作用是影响基株花穗数和小花数、TB、ROB和NROB的主要因子,干旱对TB和NROB影响次之,遮阴对ROB影响较大。3)遮阴和干旱对RA、REI、RI和RR有显著影响(P<0.05),轻中度干旱或10%遮阴可提高基株的繁殖参数,重度干旱或≥30%遮阴度降低了有性繁殖(P<0.05),轻度遮阴和轻度干旱组合比单一处理更利于有性繁殖,轻度干旱可缓解中重度遮阴对有性繁殖的影响,繁殖参数主要受交互作用影响,遮阴次之,干旱较小。4)荩草可依据遮阴和干旱胁迫程度,进行克隆生长和有性繁殖权衡,遮阴≥30%可延长克隆生长10~34d,中、重度干旱缩短克隆生长而促进有性繁殖,≥10%遮阴可缓解重度干旱对有性繁殖的影响(P<0.05)。5)20个遮阴和干旱组合处理下荩草均能同时维持两种繁殖方式,水分充足和全光照利于克隆生长,轻中度干旱和轻度遮阴单一或组合处理利于有性繁殖,遮阴和干旱交互影响增加了荩草的两种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