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7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382篇
林业   571篇
农学   340篇
基础科学   70篇
  945篇
综合类   2137篇
农作物   297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327篇
园艺   583篇
植物保护   405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东北红豆杉内生真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200多年生东北红豆杉(Tasxus cuspidata Siebet Zucc.)树皮中分离出21种内生真菌,经鉴定:1种属于子囊菌,20种属于半知菌。用薄层层析技术,测定了各菌种发酵代谢产物,经筛选发现:链格孢(Alternaria sp.,1011)、葡萄孢(Botrytis sp.,1014)、散囊菌(Eurotium sp.,1001)、曲霉(Aspergillus sp.,1003)4种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可与紫杉烷类物质显色剂-香草试液发生较明显的颜色反应。其中,链格孢(Alternaria sp.1011)菌种的代谢产物中有一种含量较大的组分还可与烯碘化铋钾生物碱试剂发生反应,经过光谱分析,该组分化合物I为紫杉烷类二萜Ⅲ型化合物,说明该菌能高产紫杉烷类物质。  相似文献   
102.
采用通风式堆肥发酵方式研究了牛粪及添加材料的分解特性和堆制过程中氨气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大约504h牛粪中有机物的分解基本趋于稳定,因此1次发酵时间可定为504h。但由于据末、稻壳等材料分解性较差,添加这些材料后堆肥1次发酵时间可推迟为672h。牛粪堆 肥过程中氨气的释放主要出现在前期,尤其是最初的100h,因此在该期间采取适当措施可防止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103.
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 ,研究了施钾和 AM真菌对烤烟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施钾水平下 ,接种 AM真菌对烟叶产量、品质具有明显的影响。接种 AM真菌具有提高宿主产量的功能 ,且菌根菌与施钾量二者之间存在最佳组合关系。施钾和 AM真菌对不同叶位烟叶干重的影响差异显著 (P<0 .0 1) ,但不同组合间差异较复杂 ,随叶位、施钾量不同而有区别。施钾量为 0 .75~ 1.12 5 g· kg- 1 时 (盆栽试验 ) ,接种 AM真菌的烤烟可获得较高产量和较佳品质的烟叶 ;施钾量为 6 7.5~ 10 1.2 5 kg/ hm2 时 (大田试验 ) ,接种 AM真菌的烤烟单株产量、每公顷产量最高 ,且超过了在 135 kg/ hm2 施钾水平下对照株的产量 ,还可以提高每公顷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  相似文献   
104.
淀粉的糊化与凝胶特性及食用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 《保鲜与加工》2021,21(2):67-73
不同种类的淀粉具有不同的理化、感官特性,为了实现从原料推断产品的好坏,本研究以市场上常用的各种淀粉原料作为试材,探究谷类淀粉(小麦淀粉、玉米淀粉)、薯类淀粉(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木薯淀粉)、豆类淀粉(豌豆淀粉、绿豆淀粉)的基本成分、溶解度、膨胀度、糊化特性、凝胶特性及感官评分等指标。结果表明:豆类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最多,薯类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最低;谷类淀粉的糊化温度相对较高,稳定性最好,薯类淀粉糊化温度最低;马铃薯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及回生值最大,豌豆淀粉的峰值黏度最小,玉米淀粉的回生值最小;豆类淀粉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及凝胶强度最大,黏度最小;薯类淀粉的黏度最大,硬度、弹性、咀嚼性及凝胶强度最小;豆类淀粉的感官得分最高,薯类淀粉的感官得分最低,其中豌豆淀粉的感官得分最高,为8.14分(满分9分),该产品色泽剔透、质地紧密,弹性好,更为消费者所喜爱。综合各项指标得出豆类淀粉中的豌豆淀粉的糊化凝胶特性及感官指标相对较好,可将其大力开发成凝胶产品。  相似文献   
105.
甘蓝种传真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洗涤检验法和PDA培养基法对来自北京地区的20个甘蓝品种进行了种传真菌检测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干种子和水洗后种子携带的优势菌群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p.)、根霉属(Rhizopus spp.)、曲霉属(Aspergillu,sp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真菌,种子洗涤悬浮液中主要检测到曲霉属、链格孢属和青霉属真菌;1%NaClO处理后的甘蓝种子中,除中甘8号种子带茵率达到20.0%外,其余品种的种子带茵率均低于5.0%,携带的真菌主要为曲霉属和链格孢属真菌.此外,还从春甘45和红亩紫甘蓝两个品种的种子上分离到镰刀菌(Fusarium spp.).关于甘蓝种传真菌的研究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6.
制作发酵香肠时,加入适量的食用乳酸,可以降低原料肉的pH值,抑制部分杂菌的生长繁殖,保证发酵的稳定性。通过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食用乳酸0.1%,球菌、杆菌、霉菌的质量比为3∶1∶6,发酵温度为18℃左右。  相似文献   
107.
河南省食用菌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河南省食有菌科技推广中存在的生产经营缺乏宏观引导,科技推广存在自发性和盲目性,体制不协调和食用菌生产本身的不可控因素较多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宏观引导,微观调控,建立健全食用菌行业管理,食用菌龙头企业建设,开发建设规模生产基地等具体措施,为食用菌的产业化大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致病性及侵染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禾生腐霉菌(Pythium graminicola)和链状腐霉菌(Pythium catenulatum)3种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通过两年的试验进行了对玉米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致病性和侵染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田自然条件下,3种病原菌对玉米植株均有致病性.其中以禾谷镰刀菌的致病性最强,其次是禾生腐霉菌和链状腐霉菌。禾谷镰刀菌和腐霉菌在植株散粉盛期以前的侵染规律符合苗期致病性试验的结果。二者侵染致病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9.
The disaccharide trehalose, known to be an effective protectant against various kinds of stress, was observed to accumulate in the cytosol of Chaetomium thermophilum var. coprophilum during heat stress. Trehalose was apparently neither involved in the defence of C. thermophilum var. coprophilum against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odium chloride nor directly linked to thermophily.In C. thermophilum var. coprophilum three different trehalose hydrolyzing activities were eluted from a mono Q anion exchange column by sodium chloride concentrations of 0.10, 0.15 and 0.24 M,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究病原真菌降解蚧虫体壁过程中胞外酶的作用及其毒力效应,为应用病原菌对蚧虫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用4株昆虫病原真菌-蜡蚧霉(Lecanicillium lecanii)菌株V3.4505、V3.4504、噬菌蚧霉(L. fungicola)菌株HEB02和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equiseti菌株HEB01,以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和沙里院褐球蚧(Rhodococcus sariuoni Borchsenius)为靶标害虫,以这两种蚧虫的表皮作为病原菌培养基的唯一碳源,测定培养过程中各菌株4种胞外酶的活性变化,包括脂肪酶、类枯草杆菌蛋白酶(Pr1酶)、几丁质酶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并据此分析真菌入侵蚧虫体壁过程中胞外酶的作用。同时,测定两种蚧虫被4株病原真菌感染8 d后的死亡率,用于评价菌株和胞外酶的毒力效应。【结果】4株病原菌在降解两种蚧虫的体壁过程中,4种胞外酶的活性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脂肪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得最早,在培养2 d后就达到最大值,且在日本龟蜡蚧上各菌株脂肪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沙里院褐球蚧。菌株的Pr1酶活性高峰出现在3-4 d,而几丁质酶和NAG酶的活性高峰分别出现在6 d和4-5 d。4个菌株相比较,V3.4505菌株对日本龟蜡蚧和沙里院褐球蚧的致死率均为最高,分别是73%和81%,且与HEB02菌株和HEB01菌株有差异显著。4个株菌的Pr1酶活性平均值与它们对日本龟蜡蚧和沙里院褐球蚧感染8 d后累计死亡率的线性相关性显著,线性方程分别为:y=0.082x+5.822(R2=0.823)和y=0.119x+14.75(R2=0.764);4个株菌的几丁质酶活性平均值与两种蚧虫累计死亡率的线性相关也较显著,线性方程分别为:y=-0.148x+15.89(R2=0.645)和y =0.095x+10.46(R2=0.762)。【结论】在对两种蚧虫的感染过程中,病原真菌的4种胞外酶均参与了对蚧虫蜡质和体壁的降解。脂肪酶降解虫体表面的蜡质,酶活性高峰出现最早,在蜡壳厚的日本龟蜡蚧上其酶活性表现得更高。在其余3种酶中,先由Pr1酶作用,降解蚧虫原表皮中的蛋白质,再由几丁质酶和NAG酶作用,降解几丁质。酶作用高峰时间与酶活性大小与其底物在蚧虫体壁中的排列层次与含量相吻合。菌株的酶活性和蚧虫致死率相关性分析说明,Pr1酶和几丁质酶可作为菌株的毒力指示因子。4个菌株相比较,蜡蚧霉V3.4505菌株表现出较好的致病特性,说明其对蚧虫的毒力较高,可考虑作为蚧虫生物防治应用的病原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