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56篇
  免费   750篇
  国内免费   675篇
林业   2473篇
农学   572篇
基础科学   342篇
  2342篇
综合类   4351篇
农作物   216篇
水产渔业   655篇
畜牧兽医   762篇
园艺   190篇
植物保护   978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325篇
  2022年   358篇
  2021年   425篇
  2020年   436篇
  2019年   509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497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646篇
  2013年   681篇
  2012年   844篇
  2011年   865篇
  2010年   619篇
  2009年   647篇
  2008年   644篇
  2007年   679篇
  2006年   619篇
  2005年   503篇
  2004年   418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青海省家畜生态类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家畜生态适应指数 ,对全省各县的家畜进行了家畜生态类群优势序列的排列。结果表明 ,青海省各县饲养的家畜种类可概分为 10大优势生态序列 ,基本上反映了该地区饲养家畜的特点。其方法适宜 ,结果可信。按不同生态适宜家畜序列进行专业化生产 ,会对畜牧生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3.
韩琼 《青海草业》2013,22(1):51-54
草产业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灵魂和核心,草畜平衡是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多年来,海北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草产业方面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44.
介绍了重庆雪宝山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主要特色及其科学价值,论述了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略述了该设计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5.
陈普青 《中国饲料》2019,(16):119-122
本试验主要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AA肉鸡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同批次4周龄AA肉鸡1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两组AA肉鸡个体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进行生态散养,试验组进行笼养,试验结束后对两组AA肉鸡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AA肉鸡总增重、日增重和日均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AA肉鸡料肉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从增重情况来看,笼养AA肉鸡更具有经济价值,且笼养方式占地面积小,饲养密度大,非常适合较大密度的集中饲养。但生态散养AA肉鸡耗料少,能节省一定的饲料费用,再加上生态散养AA肉鸡的肉质、口感和营养等方面都比笼养AA肉鸡更符合市场需求。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作者建议大规模养殖户采用笼养方式,不仅便于管理,而且增重较多,总体经济效益较好,而小规模饲养AA肉鸡的养殖户建议生态散养,提高单只质量,增加单产来提高总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46.
科尔沁草地植被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尔沁草地有维管束植物1642种,隶属124科,54属,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合计156属,591种,分别占全地区总属数,总种数的28.84%和35.99%,全部植物属于15个区系成分,以达乌尔-蒙古成分起主导作用。多年生草本植物(1009种)是构成科尔沁草地植被的主体,中生植物(1141种)居优势地位,沙生植物和盐生植物的广泛分布也是本地区植被的重要特征,草原植被水平分布规律基本上呈西北  相似文献   
47.
不断发展的中国草原畜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情况,指出我国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草原畜牧业发展道路。草原畜牧业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如牧区每年向农区提供育肥用牛羊达到3 000多万头;草原畜牧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经营模式不断转变,产、加、销一体化格局正在加快形成;草原畜牧业发展基础日益牢固,仅2000年以来,国家对草原保护建设的投入已超过200亿元;草原畜牧业对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已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受草原生态安全问题,生猪型畜牧业生产特点和草原地区自身发展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草原畜牧业发展还面临许多突出矛盾和艰巨挑战。因此,应该积极应对客观矛盾和问题,牢牢把握当前发展的有利机遇,进一步推进草原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8.
复杂盐碱生态条件的人工模拟及其对羊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将NaCl、NaHCO3、Na2SO4和NaCo3按不同比例混和,模拟出30种盐度和PH各不相同的盐碱生态条件,并用以处理并草苗。测定羊草苗的存活率、分蘖数、根戏数及相对生长率等生长指标;分析盐度和PH对羊草生长失作用及其盯关性。结果表明:30处处理均匀覆盖了总盐度50-350mmol/LPH7.14-10.81范围内的各处盐碱条件,羊草的各项生长指标均随盐浓度及P增高而下降;单纯高PH域盐度对羊  相似文献   
49.
青海省"西繁东育"工程经济、生态效益核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农民关心的经济收益问题,核算了"西繁东育"的经济收入;同时,参考Robert Costanza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以及谢高地等对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青藏高原生态资产价值的评估,对"西繁东育"工程带来的生态效益进行估算.藏系绵羊羔羊、淘汰母羊和牦牛牛犊西繁东育为农民带来的经济收益分别为38.98,47.12元/只和212.6元/头,而因此产生的生态效益价值高达5 301.85元/个羊单位和15 953.31元/头,在青海实施"西繁东育"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高牧户抗灾保畜能力,因此而产生的生态效益也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50.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life‐history traits among populations of wide‐ranging species is influenced by both spatial and temporal aspects of the environment. Rarely, however, are the effects of both aspects examined concurrently. We collected gravid female lizards (Sceloporus undulatus) from northern (Indiana), central (Mississippi) and southern (Florida) populations, spanning nearly the full latitudinal range of the species, to examine amongpopulation differences in strategies of reproductive energy allocation. Adult females from the southern population were smaller, and produced fewer and smaller eggs in their first clutches than did females from the more northern populations. Southern females were more likely to produce a second clutch, and second clutches were smaller than first clutches for females from the 2 northern populations. Together these trends eliminated population differences in overall reproductive output after accounting for body size. The trend for greater reproductive energy to be allocated to first clutches at higher latitudes, and to later clutches at lower latitudes is corroborated by published data from field studies on multiple populations. Distributing reproductive effort by producing more clutches of smaller eggs may be an adaptive response to the long season available for egg incubation and lizard activity in sub‐tropical southern environments. In contrast, allocating greater resources to early reproduction may enhance maternal fitness in the relatively short activity seasons that characterize more northern si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