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08篇
  免费   722篇
  国内免费   1715篇
林业   1847篇
农学   1864篇
基础科学   1895篇
  2611篇
综合类   8908篇
农作物   697篇
水产渔业   422篇
畜牧兽医   1561篇
园艺   388篇
植物保护   652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325篇
  2022年   536篇
  2021年   602篇
  2020年   570篇
  2019年   693篇
  2018年   376篇
  2017年   723篇
  2016年   947篇
  2015年   804篇
  2014年   1034篇
  2013年   1093篇
  2012年   1508篇
  2011年   1403篇
  2010年   1132篇
  2009年   1063篇
  2008年   1010篇
  2007年   1017篇
  2006年   939篇
  2005年   722篇
  2004年   548篇
  2003年   510篇
  2002年   415篇
  2001年   355篇
  2000年   328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264篇
  1997年   219篇
  1996年   210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该文利用瑞典条分法研究了林木根系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造林密度、林龄、坡长、坡度和降雨等因素对刺槐林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造林密度增大、林龄增长,边坡最小安全系数均减小,边坡稳定性略微降低,影响可以忽略不计。②边坡坡长增加、边坡坡度增加,滑动面最小安全系数均减小,边坡稳定性明显降低。③降雨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增加,边坡最小安全系数减小,边坡越来越不稳定。结合边坡最危险情况下的造林密度、林龄、坡长、坡度和降雨条件,分析无林边坡与造林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造林边坡的最小安全系数比无林边坡大、稳定性更高,林木根系能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2.
基于鱼眼镜头的林冠郁闭度简易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究一种精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便携性高的郁闭度观测方法和设备,于2008年8月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方山试验站土桥沟流域进行了对比观测试验,提出了采用鱼眼镜头获取林分冠层图像,应用Photoshop软件测定林分郁闭度的新方法(CCPS法),并以冠层分析仪所测28个固定样地的郁闭度值为基准值,对CCPS法所获冠层图像客观性和方法的系统偏差、精度和稳定性进行检验与测试,探讨了不同测量高度、林冠选择方式和林木主干对郁闭度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多边形林冠测量范围,其测量精度可达99.43%;在距地面90~130 cm高度范围内测量结果最为稳定,且便于操作;林木主干使郁闭度测量值均偏大,尤其对针叶林影响较大;该方法的稳定系数可达92.86%。   相似文献   
993.
就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时空白吸光值过高的现象进行了研究,确定蒸馏水和K2S2O8纯度是影响试验结果的关键因素。选用普通蒸馏水双蒸去离子后的高纯水及纯度大于99.0%的进口K2S1O8或国产分析纯K2S2O8二次重结晶配制成的溶液,其余步骤参照国标介绍的方法,即可保证空白吸光值小于0.030。当蒸馏水和K2S2O8纯度不高时,适当改进试验的操作过程,如对所配碱性K2S2O8溶液加微量HCl(1+9)处理、延长消解时间至50min、消解完取出比色管后迅速冷却等方法也可适当降低空白吸光值,但不能确保在0.030以下。消解仪器与分光光度计的不同对分析结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4.
以5个沙棘(Hippopha觕rhamnoides L.)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建立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沙棘果肉油和种子油主要脂肪酸成分的方法。果肉油和种子油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甲醇钠-甲醇法甲酯化衍生后进行定性和定量。结果表明,十九烷酸甲酯是气相色谱法测定沙棘果实中脂肪酸成分含量的理想内标物。果肉油和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果肉油中棕榈油酸(36.25%)和棕榈油酸(28.92%)含量高,α-亚麻酸含量低;种子油中亚油酸(33.65%)和α-亚麻酸(32.95%)含量高,棕榈油酸含量低。5个品种沙棘的果肉油和种子油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亚历山大12号果肉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4.84 g/100 g油;无刺丰种子油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8.39 g/100 g油。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合沙棘油脂样品中脂肪酸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995.
为了分析香水莲花的植物甾醇含量并优化其超声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香水莲花中菜籽甾醇、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的含量,再以上述3种甾醇提取量为评价指标,对液料比、超声提取温度和超声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香水莲花甾醇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影响香水莲花甾醇提取量的主次因素是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其最优工艺条件为以95%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功率100 W、液料比30∶1(mL/g)、超声提取温度60 ℃、超声提取时间30 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得出香水莲花中甾醇含量为菜籽甾醇64.61 mg/100 g、菜油甾醇40.77 mg/100 g、β-谷甾醇99.04 mg/100 g,总甾醇204.42 mg/100 g,综合评分与预测值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为香水莲花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主要从取样方法、取样时间和种类鉴定等方面对土壤种子库研究方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种子萌发法,并且提出了要采取长期定位观测的方法对土壤种子库的长期完整动态进行较系统的研究,而且最好在种子库长期的定位研究中搞清楚研究区内植物种的物种特性并且建立一个幼苗标本库,以增加土壤种子库研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7.
“土地换社保”背景下土地承包经营权价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资源经济学、产权角度探讨"土地换社保"背景下土地承包经营权价格内涵,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土地换社保"虽然始于对征地制度改革的探索,但在农用地产权转移、农用地用途改变程度及政策实施的出发点方面与土地征用有本质上的区别;(2)"土地换社保"背景下,土地承包经营权价格应包括农用地经济价格中属于农民的部分和农用地对农民所具有的就业保障、医疗保障、养老等基本生活保障的功能价值,而不包括农用地的生态价值和粮食安全价值。研究提出,要真正实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资本化",并使得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其土地收益和财产性收益,应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化流转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998.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景观分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为例 ,提出一种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景观要素分类方法。选取优势树种 (组 )、海拔、坡度、坡向和太阳辐射强度作为分类因子 ,在GIS技术支持下 ,按分类因子分割林场森林景观空间为 975 7个空间基本单元 ,建立起量化的、与植被和环境因子相关的森林景观空间基本单元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把所有基本单元聚合为不同相似水平上的景观要素类型 ,结合生态特征和经营需要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并最终确定了 7种景观要素类型 ,生成了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图。斑块特征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 :该林区森林景观中以小斑块要素比例最大 ,中、小斑块数占总斑块数的 90 %。针阔混交林具有最大的面积、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最大生境面积和内部生境指数 ,是该地区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小、仍需要进行保护的景观要素类型。在森林经营中 ,应注意保护大型斑块的景观要素类型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兰州市2006~2013年土地生态安全的时空差异。主要依据PSR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对不同时期兰州市及各县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由2006年的"恶劣"状态转变为2013年的"良好"状态;(2)土地生态压力指数从0.176下降为0.145,土地生态状态与土地生态响应指数分别从0.063、0.160提升到0.295、0.290;(3)区域内空间分布差异较为明显,土地生态状态改善与响应增强主要集中在土地生态压力过大的地方。据此可知,兰州市土地生态结构和功能基本完善,已步入良好阶段,但是各县区土地生态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00.
辐照杀虫是利用电离辐射与害虫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导致害虫不育或死亡的一种物理防虫技术.用于辐照杀虫处理的射线主要是γ射线(60Co或137Cs)、10 MeV以下电子束以及5 MeV以下的X射线,其中钴源辐照杀虫产业化发展迅速,电子束和X射线辐照发展相对滞后,随着近年来加速器技术的进步,电子束辐照杀虫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辐照对不同储粮害虫、同一种储粮害虫的不同发育时期和性别有着不同的生物学效应,总体来看储粮害虫对辐照较为敏感:不同害虫的辐射敏感性顺序为:鞘翅目>蜱螨目>鳞翅目;同种害虫不同虫态的敏感性顺序为:卵、幼虫>蛹>成虫;雌性害虫的敏感性大于雄性害虫.粮食辐照杀虫工艺流程一般包括:辐照前处理、虫情调查、剂量决策、辐照处理、辐照后管理和重复辐照等几个部分.在辐照杀虫的工艺剂量(0.3~0.5 kGy)条件下,辐照对粮食的食用品质和功能特性没有影响,辐照后的粮食也不存在卫生安全性问题.因此,辐照杀虫技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储粮害虫防治手段,是储粮化学药剂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替代,在储粮害虫防治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