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0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571篇
林业   1124篇
农学   323篇
基础科学   261篇
  2136篇
综合类   1861篇
农作物   139篇
水产渔业   96篇
畜牧兽医   605篇
园艺   157篇
植物保护   524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393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影响显著,在制定土地政策时,必须考虑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储量的动态影响。以杭州市富阳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1979—2006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并预测评价了县区级土地利用规划政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区1979—2006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全区植被碳总量损失为273.4 Gg,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总量损失为771.0 Gg,建设占用耕地和林地是导致土壤碳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预测2006—2020年间研究区植被碳损失的年均速率将减至25.93 kg·hm-2,土壤有机碳损失的年均速率将减至27.48 kg·hm-2。制定合理政策和有效措施来保护林地,抑制建设用地增长,扭转土壤碳损失趋势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2.
对比分析了不同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粤香占、长丝占、粤秀占和五星丝苗1号产量构成因子的整齐度及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指数型品种农艺性状各指标既存在品种间差异性,也有株间的差异性,更有单茎穗间的差异性,即其整齐度不同;高收获指数型品种单株之间与单株内单茎穗间收获指数整齐度均高于低收获指数型品种;高收获指数型品种单株之间有效穗数、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实粒质量、秆质量、千粒质量的变异系数及极差总体上低于低收获指数型品种,其单株内不同茎蘖间株高、穗长、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实粒质量、秆质量、千粒质量的变异系数及极差总体上也低于低收获指数型品种;不同收获指数型品种之间抽穗后20 d、30 d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高收获指数型品种抽穗当天至30 d剑叶SPAD值均高于低收获指数品种,且下降更为缓慢;高收获指数型品种抽穗后20 d剑叶温度均低于低收获指数品种,抽穗后30 d则高于低收获指数品种;高收获指数型品种抽穗后20 d气叶温差低于低收获指数品种,抽穗后30 d则高于低收获指数品种;株高、穗长、单穗总粒数、单穗实粒数、千粒质量、单穗实粒质量、单茎秆质量、着粒密度、单株总粒数、单株有效穗数等农艺指标的变异系数与收获指数间均呈现负相关,其中单茎秆重的穗间变异系数与收获指数间呈现极显著负相关(-0.942 7*),表明上述农艺指标整齐度高有利于提高水稻品种的收获指数。  相似文献   
103.
张亮霞  李猛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3):119-121
选择银武高速公路同心至固原段为研究区,设计4种不同的植被配置模式,同时设立对照,采用插签法观测面蚀,分析不同植被配置对公路面蚀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植被可有效的保护高速公路边坡,明显减弱面蚀;面蚀量与降雨量之间存在对数函数关系,面蚀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是有植被的地方增加速率明显低于无植被区的;沙冬青+冰草(移植)+苜蓿配置模式防护效果最好,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04.
选取8个与植被工程效果紧密相关的评价指标,建立工程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甘肃藉河流域罗玉沟世行二期项目实施情况。采用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将罗玉沟流域水土保持植被工程实施效果综合指数等间距地划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罗玉沟流域植被工程实施综合效果总体处于“良好”等级,但仍存在林分结构布局不合理、草地盖度偏小等问题,结合工程现状提出了今后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5.
通过高分卫星遥感影像计算植被供水指数来反演亚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含量,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GF-2)和中分辨率的遥感影像(Landsat-7)进行土壤水分反演模型建模验证,揭示高分遥感影像结合植被供水指数法在青藏高原东北缘亚高寒草甸草原上的适用性,同时分析研究区土壤水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高分二号(GF-2)、Landsat-7影像数据,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当周草原为研究区,利用植被供水指数(VSWI, vegetation supply water index)构建土壤水分反演模型得到研究区土壤水分含量反演图,通过半方差函数及主成分分析法探索研究区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水分含量分布状态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空间变异,体现在整个研究区内以及各个地块之间,土壤水分含量主要介于0.11%~60.44%之间;土壤水分含量与坡度、海拔、坡向、NDVI、地表温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分布主要受NDVI、坡向、坡度、海拔的影响。综上,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法结合高分遥感影像监测土壤水分含量是可行的,基于GF-2遥感影像所建立的模型拟合度最优,较Landsat-7遥感影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6.
不同品系西方蜜蜂基因组DNA多态性图谱构建及杂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应用随机引物K(5'-CGGCCCCTGT-3')对不同品系西蜂的基因组DNA扩增,获得了能区分不同品系西蜂的多态性DNA图谱,从多态性图谱中选取一个共同片段K1680bp,标记成探针,探针K1680bp与不同品系西蜂的基因组DNA匀有杂交,从而证明片段K1680bp是西蜂蜂种的共性,为西蜂的鉴定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07.
黄土丘陵区流域主要植被类型养分循环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纸坊沟流域为例,系统研究流域在植被稳定恢复期1种乔木、4种灌木和9种草地植被类型的养分循环平衡特征。结果表明,乔灌植被类型的叶片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当年的新生枝条,新生枝条则明显高于枝干;乔木植被类型的生物量、氮磷养分累积量明显高于灌木植被类型,灌木植被类型则高于草地植被类型;乔木的氮养分循环速率是0.789,灌木为0.742,草地为1.000;乔木P2O5循环速率是0.881,灌木为0.758,草地为1.000。乔木的氮养分年盈余量是333.0 kg/km2,灌木为508.5 kg/km2,草地为597.0 kg/km2;乔木的P2O5年盈余量是333.0 kg/km2,灌木为423.0 kg/km2,草地为531.0 kg/km2。  相似文献   
108.
基于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模拟出甘南潜在自然植被类型图,并且结合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土地覆盖数据集,制作出甘南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图和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利用2001-2010年MODIS数据分别研究了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区及其典型区的NDVI年度和月度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 甘南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区面积达33 940 km2,占甘南总土地面积的92.53%;2) 残存潜在自然植被典型区主要分布在玛曲县、碌曲县及迭部县部分地区和夏河县北部,在舟曲、卓尼和临潭县分布较少;3) 甘南地区NDVI在2001-2010年期间都呈现出上升趋势,7种植被类型的月最大值出现在7-9月。  相似文献   
109.
植被冠层对入射光有效辐射的吸收系数 (FPAR) 和最大光能利用率是NPP模拟的重要参数。利用光量子仪实测了典型草原植被类型关键生育期光合有效辐射值,根据NDVI与FPAR之间的良好相关性,建立了2个FAPR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实测的FPAR值与模型估算的FPAR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个模型的估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本研究中采取求均值后计算了我国草原的FPAR,并与NASA-FPAR产品进行了嵌套和互补,形成全国完整的草原FPAR空间分布图。同时,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叶面积指数,以中国草原18大类分类结果为基础单元,对中国草原18大类的最大光能利用率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最大光能利用率输入NPP模型后,改善了NPP估算精度,在大类尺度上,总体预测精度为85.71%。  相似文献   
110.
利用便携式光合气体分析系统(LI-6400),从全球变化的角度分析华北山地阳坡灌草植被群落中5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光合特征对CO2浓度和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和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净光合速率呈明显增大趋势,在华北山地阳坡灌草群落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的净光合速率对CO2的响应值降低,在环境温度升高的条件下不利于其光合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