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林业   108篇
农学   101篇
基础科学   671篇
  304篇
综合类   342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9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提出了基于SWEEP顾客分组和禁忌搜索算法的综合启发式算法.算法采用顾客分区的方法将大规模问题简化为可并行计算的若干小规模问题,降低了问题复杂度;采用相邻区域综合优化技术弥补了分组可能将算法带入局部搜索的缺陷,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是一种速度快、优化效果好的启发式算法.  相似文献   
102.
通过介绍复合镀铁技术的特点,以工程车辆发动机气缸的实际工况为基础,进行快速模拟磨损对比试验,研究复合镀铁材料的磨损规律,并绘制了负荷-速度-磨损量三维曲面图。本文对复合镀铁材料的耐磨性进行较全面的评价,初步探讨了复合镀铁用于强化工程车辆发动机气缸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3.
依据液压双流驱动履带车辆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套与传动变速箱匹配的、能够采用方向盘控制的操纵控制机构,然后在CATIA平台上对机构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并在三维模型上对该机构进行运动模拟仿真.运动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控制机构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4.
对步行轮式气垫车围裙-地面阻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步行轮式气垫车围裙-地面阻力的精确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探讨了几个主要因素对围裙-地面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变值轧制成型技术及其在农用板簧制造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值轧制成型是采用轧制的方式制造零件或毛坯的工艺方法,是一种新兴的有发展前途的制造技术。介绍了变值轧制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方法,变值轧制成型时,辊缝跟踪设定的数值,辊缝是工件长度的函数,同时分析了设定辊缝、轧制压力、轧机刚度等因素对被成型工件厚度精度的影响。以变截面板弹簧形成理论和制造过程为例,介绍了变值轧制成型技术在农业机械和农用运输车变截面板簧制造方面的应用。变值轧制成型技术将成为制造具有变截面形状结构零件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6.
多层组合减振结构参数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一种新型的,用于大型履带式车辆的多层管状减振结构的参数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了参数之间耦连关系后,提出了暂定刚度参数Y和阻尼材料损耗因子β,先求剪切参数X的解耦观点。把减振结构的几何尺寸作为变量,结构的损耗因子η最大为目标,对结构进行了优化。经对按本文观点优化的橡胶减振器制品的动态实验,表明实验值与理论值有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107.
软地面半履带气垫车设计原则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提出了采用弹性联接结构设计地面半覆带气垫的设想,其优点在于既可降低车辆的总功率消耗又可改善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对载荷匹配与功率消耗关系进行分析后得出,该车辆具有总功率消耗最小点。并在试验条件下对该模型车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8.
Quantitativ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ovariation between sediment connectivity and soil erosion can contribute to provide the key information for watershed sediment management. However, this covariation and its spatiotemporal response mechanisms are still unclear, especially whether this covariation can be used as a basis for identifying critical source areas of sediment in large-scale ecological restored watersheds. In this study, an integrated methodology framework by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RUSLE), index of connectivity (IC) and sediment delivery ratio (SDR) was proposed to visually assess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processes in the Yanhe Watershed with large-scal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rom 1985 to 2020 and to identify the covariation between sediment connectivity and erosion in subbasins. The soil erosion estimated by RUSLE has decreased by over 80% since 1985 owing to increased vegetation cover and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but the upper reaches still have high erosion intensity due to differences in specific controlling factors such as topographic conditions and land cover, requiring focused soil conservation practice. The IC results showed that as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in the Yanhe Watershed varied from year to year, their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had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 connectivity, and some local areas in the middle reaches showed local minima of IC in 1995, 1998 and 2010 mainly du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long-term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The developed IC-Erosion maps indicated that areas with high connectivity but low erosion accounted for over 60% of the total watershed area from 1985 to 1999, demonstrating a re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sediment connectivity and erosion. Meanwhile, over 40% of the erosion occurred in a few areas (approximately 20%) with high connectivity and high erosion from 2000 to 2004, which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the critical areas of erosion. The methods and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ideas for separately defining both erosion and connectivity and quantifying bi-variable erosion–connectivity classification, which can be easily viewed on a scatterplot.  相似文献   
109.
为更便捷地监测乌兰布和沙漠黄河沿岸沙丘移动速度并解析其影响因素,该研究以乌兰布和沙漠沿黄段沙丘为研究对象,应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开展沿岸沙丘的季节性地貌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沙丘年移动速率1.08~2.27 m/a,多年平均输沙势为78.82 VU,年合成输沙势为25.92 VU,处于低风能环境,8~12 m/s等级风输沙势是年输沙势的主要部分,约占73.24%。方向变率(合成输沙势(Resultant Drift Potential,RDP)与输沙势(Drift Potential,DP)的比值)RDP/DP 保持在0.30~0.46之间,属于中等变率。合成输沙方向RDD为57.83°~107.39°,与沙丘移动方向较为一致,西风组占全年输沙势的52.09%,是沙丘年移动的主要驱动力。2)沙丘移动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整体呈现春季移动速率快,冬末-春初次之,秋季与秋末-冬末相近,夏季移动速率最慢。其中,秋末-冬末、春季和秋季输沙势DP 8.48~20.49 VU,合成输沙势方向在90.02°~95.54°之间,RDP/DP值均在0.3~0.8之间,属于中等变率,西风组作用显著,这与年合成输沙方向及沙丘走向较为一致;冬末-春初和春末-夏季分别受东北风(NE)和南风组(SSE、S、SSW)作用,沙丘通过形态变化适应风向,移动速度降缓。季节输沙势主要集中在8~10 m/s风速等级,约占整个季节输沙势的40.76%~56.93%。3)综合各季节和年际输沙势与沙丘移动距离呈线性正相关,拟合方程为y=1.02+0.006 62x(R2=0.339,F=5.616,P=0.045),方程总体显著,输沙势可以表征该地区沙丘移动距离。基于无人机监测的沙丘运动研究综合显示,风况是该地区影响该地区沙丘移动的主要动力,其中西风组8 m/s以上风速是研究区沙丘移动的主要驱动力。风向变率和合成输沙势方向与沙丘移动方向一致时沙丘移动则快,不一致时则缓;无人机可在较大尺度上为沙丘移动提供更为便捷的监测服务,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地区沙丘移动的无人机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0.
针对基于无人机遥感的覆膜农田识别研究甚少的现状,该文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为研究区,获取了研究区中地表类型复杂程度不同的2幅航空影像(复杂区影像和简单区影像)作为试验数据,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对原始航片影像进行纹理特征提取并选择纹理特征最佳提取参数;然后基于随机森林算法进行纹理特征重要性评价,优选纹理特征,结合原始数据进行最大似然初步分类;运用众数分析进行分类后处理;最后结合图像形态学算法与面积阈值分割法提取出了最终的覆膜农田面积及分布。通过试验结果发现,依据该文提出的方法,复杂区和简单区覆膜农田识别的总体精度、Kappa系数、产品精度、用户精度和面积误差分别达到了94.84%、0.89、92.48%、93.39%、0.38%和96.74%、0.93、97.39%、94.63%、1.95%。该文提出的融合监督分类和图像形态学算法的覆膜农田提取方法可以简单、快速的将地膜连成块,形成覆膜农田对象,进而通过面积阈值分割法获取高精度的覆膜农田分布信息。该方法可以为精准覆膜农田识别算法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