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20篇
  免费   1202篇
  国内免费   4152篇
林业   806篇
农学   4992篇
基础科学   170篇
  1834篇
综合类   17612篇
农作物   3122篇
水产渔业   1251篇
畜牧兽医   14066篇
园艺   1742篇
植物保护   1179篇
  2024年   486篇
  2023年   1534篇
  2022年   1869篇
  2021年   1945篇
  2020年   1535篇
  2019年   1804篇
  2018年   921篇
  2017年   1354篇
  2016年   1608篇
  2015年   1643篇
  2014年   1829篇
  2013年   1903篇
  2012年   2770篇
  2011年   2778篇
  2010年   2649篇
  2009年   2762篇
  2008年   2717篇
  2007年   2236篇
  2006年   1884篇
  2005年   1739篇
  2004年   1474篇
  2003年   1348篇
  2002年   910篇
  2001年   971篇
  2000年   717篇
  1999年   598篇
  1998年   446篇
  1997年   347篇
  1996年   365篇
  1995年   310篇
  1994年   298篇
  1993年   231篇
  1992年   230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7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91.
为了解Nsp2Δ1882-2241缺失后弱化的高致病性PRRSV(TJM株)对宿主免疫学应答的刺激机理,本研究分析了免疫猪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及变化规律。将14头4周龄易感仔猪随机分为3组:第1组接种PRRSV TJM-F92株,为免疫组;第2组接种高致病性PRRSV TJ-F5毒株,为攻毒组;第3组不接种疫苗及病毒,为对照组。接种后28d,用TJ-F5毒株攻击试验猪,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PRRSV抗体、IL-2、IL-10、IL-12p40、TNF-α、IFN-α和IFN-β水平。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和攻毒组相比,免疫组猪IL-12p40水平持续上调,于免疫后28d受PRRSV强毒攻击后,其水平开始缓慢降低,但仍高于攻毒后的对照组。(2)免疫组IL-2水平在接种疫苗后的前21d内无明显升高且低于攻毒组,在受到强毒攻击后其IL-2水平却有明显升高。(3)免疫组IL-10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并在免疫14d后一直显著低于攻毒组(P〈0.01)。(4)免疫组接种疫苗后的前21d内,TNF-α水平保持稳定,28d明显上调。攻毒组TNF-α水平0~28d一直低于对照组,且在21d达到最低(P〈0.01)。免疫组在28d受强毒攻击后,其TNF-α水平下降且在攻毒7d时最为明显(P〈0.01),此后恢复到正常水平。(5)免疫组免疫后28d时IFN-α水平升高,在受到强毒攻击后再次显著降低(P〈0.01)。免疫组IFN-β水平一直低于对照组和攻毒组,不因强毒攻击而变化。以上结果提示,IL-12上调在PRRSV免疫保护中起明显作用;另外,上调TNF-α及下调IL-10都是基因缺失疫苗发挥效力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992.
采用半定量PCR检测激活素II型受体(ActRII)、钙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mRNA表达,液相一质谱联用仪检测5-羟色胺释放水平。结果显示,5μg/L激活素A能明显促进鸡胚背根神经节神经突起生长,同时可见激活素A促进ActRIIA、CGRPmRNA表达及神经递质5-羟色胺释放,但对ActRIIB及VIPmRNA表达无影响。结果表明,ActivinA可能通过ActivinA—ActRIIA途径发挥作用,其促进鸡胚背根神经节神经突起生长与其上调CGRP表达及5-HT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993.
以鸭肠炎病毒(DEV)C-KCE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SORF3(S3)基因,在pET-32a(+)/Rosetta(DE3)pLys系统中原核表达。S3重组蛋白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显示外源基因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为主,分子质量约为52ku。重组蛋白经Ni-NTA纯化后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琼脂扩散法测得抗体效价为1:4。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与DEV的SORF3编码产物反应性良好,为进一步研究DEVSORF3结构与功能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以吉安红毛鸭为实验对象,探究LXRα基因内含子6与体重和体尺的关联性。根据鸡的LXRα基因组序列和鸭LXRαmRNA序列设计引物,对LXRα基因内含子6进行扩增,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体重、体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所扩增片段大小为286 bp,且存在1个SNP(G239A)。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AA为优势基因型,遗传杂合度为0.35;经卡方检验,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吉安红毛鸭群体中AA基因型个体的半潜水长、胸宽、胸深和骨盆宽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其他各基因型在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AA基因型是体尺性状的有利基因型,AA基因型均值最大,AB型次之,BB型最小,表明LXRα基因内含子6多态性可能对个体体尺性状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5.
为建立利用内源诱导因子诱导绵羊体细胞为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的方法,对绵羊Sox2基因进行克隆,并与pMXs连接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将构建的载体转染293GP细胞以获得假病毒上清,利用假病毒上清侵染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以检测细胞中的Sox2表达变化。PCR和酶切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MXs-Sox2重组质粒,该质粒具有转染293GP细胞的能力,所获得的假病毒上清侵染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后,可诱导细胞表达Sox2基因。本研究为开展绵羊iPS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6.
鹅肥肝与鲟鱼子酱、黑菌被西方人誉为世界三大美食。对于肥肝产业而言,加强对鹅遗传育种的研究,培育产肝鹅新品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依据肥肝形成机制,综述了近年来研究发现的影响肥肝形成的相关基因,包括主要参与脂肪合成的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脂蛋白脂酶(LPL)、脂肪酸合成酶(FAS)、肝X受体(LXRα)、脂肪酸长链延伸因子6(ELOVL-6)、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1c(SREBP-1c)、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基因,参与脂肪转运的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基因,以及参与脂肪氧化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胆固醇7a轻化酶(CYP7A1)基因等。  相似文献   
997.
狐狸源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通过生物学特性、16S rRNA基因和4种等看家基因的序列测定与分析,对分离自北京动物园死亡狐狸病变组织的1株细菌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小鼠致病力试验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培养特性、理化反应与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基本相同;根据16S rRNA基因和dnaJ、rpoD、gyrB、cpn60等看家基因的系统进化及其同源性分析,确定所分离的细菌与维氏气单胞菌属于同一系统发育分支,各基因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6%~99.9%。分离菌株对CD-1小鼠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其半数致死量为2.8×105cfu/只;对氧氟沙星、头孢他啶等14种抗菌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克林霉素等9种抗菌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998.
试验旨在探究自噬相关基因Atg12(autophagy-related 12 gene)在中华蜜蜂(中蜂)、意大利蜜蜂(意蜂)中的表达差异,为探讨中蜂抗螨分子机理提供参考。参照GenBank中东方蜜蜂Atg12基因序列(登录号:XM_017048509.1)设计引物,扩增中、意蜂头部组织Atg12基因,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原核表达及其氨基酸序列和蛋白结构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中、意蜂头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扩增出大小为450 bp的目的片段,并表达出大小约42 ku重组蛋白;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在Atg12基因进化过程中,中蜂(Apis cerana cerana)、意蜂(Apis mellifera)、大蜜蜂(Apis dorsata)和小蜜蜂(Apis florea)亲缘关系较近;重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中共含有6个多肽结合位点、6个β-折叠和4个α-螺旋,分子质量约为16.13 ku,等电点为6.73;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tg12基因在中蜂头部组织中表达极显著高于意蜂(P<0.01)。本试验结果为后续深入研究Atg12基因在中蜂抗螨上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基因在牦牛繁殖中的调控作用,试验分别采集5头成年母牦牛和5头成年母黄牛的下丘脑、脑垂体前叶、输卵管、卵巢和子宫等组织,通过RT-PCR技术及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牦牛CRH基因编码区进行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RH基因的组织表达。结果表明,牦牛CRH基因编码区全长573 bp,编码190个氨基酸。牦牛与黄牛、猫、鸡、人、小鼠、大鼠和猪的CRH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8%、43.3%、36.1%、46.2%、39.0%、38.5%和56.4%。系统进化树表明,牦牛与黄牛亲缘关系最近,并与其他物种类聚,符合物种进化规律。CRH蛋白分子式为C920H1503N279O263S3,分子质量为20776.95 u,理论等电点为10.95,其氨基酸组成中亮氨酸(L)、脯氨酸(P)、丙氨酸(A)和精氨酸(R)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5.8%、12.6%、12.1%和10.5%。CRH蛋白为不稳定亲水蛋白,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CRH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41.05%、1.05%、8.42%和49.48%,三级结构分析结果与其相一致。CRH基因mRNA在牦牛下丘脑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子宫中表达量最低。牦牛脑垂体前叶CRH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黄牛(P<0.01),在卵巢、输卵管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黄牛(P<0.05),而两个品种在下丘脑、子宫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CRH基因在牦牛繁殖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动物毛色是一种容易被识别的表型,也可作为筛查某些疾病的有效手段。毛色主要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真黑色素和棕黑色素的分布、比例和产生速率所决定。许多基因对黑色素的产生和分布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各基因间的不同基因型形成多种基本毛色、淡化毛色和花斑。此外,miRNA靶向结合毛色主效基因mRNA,诱导抑制/增强其转录翻译过程,从而调控毛色基因的表达,影响黑色素合成。文章简述了家畜调控毛色的主效基因黑色素皮质素受体1(MC1R)、野灰位点信号蛋白(ASIP)、原癌基因(KIT)、酪氨酸酶关联蛋白(TYRP)、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和内皮素受体B(EDNRB)的DNA序列多态性(不同基因型)与毛色性状、疾病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毛色形成相关miRNA挖掘鉴定、miRNA调控毛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与毛色基因研究应用价值,旨在为今后研究家畜毛色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