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91篇 |
免费 | 265篇 |
国内免费 | 70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1篇 |
农学 | 516篇 |
基础科学 | 680篇 |
758篇 | |
综合类 | 2405篇 |
农作物 | 388篇 |
水产渔业 | 41篇 |
畜牧兽医 | 573篇 |
园艺 | 95篇 |
植物保护 | 4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110篇 |
2022年 | 174篇 |
2021年 | 229篇 |
2020年 | 184篇 |
2019年 | 248篇 |
2018年 | 154篇 |
2017年 | 242篇 |
2016年 | 356篇 |
2015年 | 226篇 |
2014年 | 295篇 |
2013年 | 288篇 |
2012年 | 445篇 |
2011年 | 393篇 |
2010年 | 273篇 |
2009年 | 285篇 |
2008年 | 232篇 |
2007年 | 266篇 |
2006年 | 225篇 |
2005年 | 212篇 |
2004年 | 140篇 |
2003年 | 129篇 |
2002年 | 113篇 |
2001年 | 107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67篇 |
1997年 | 61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氮素用量和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11
研究了氮素施用量和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素和增加种植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在密度为15万株/hm^2,施氮237kg/hm^2时,玉米营养体产量最高,为32584.7kg/hm^2,比常规种植密度9万株/hm^2增产26%。玉米营养体产量乳熟期最大,适宜收割期宜在灌浆期。营养体生产较籽实生产收获期提前了50d,利用玉米营养体收获后的生长余季(8月1日-10月20日)生产毛叶苕子营养体,二者合计生产绿色营养体3.88万kg/hm^2,粗蛋白5638.51kg/hm^2,分别是籽实生产的1.5,3.77倍。光,热,水生产效率较籽实生产提高了47.8%。 相似文献
52.
为探讨PAL材料替代玉米秸秆粉进行发酵床养猪的可行性,以期为PAL材料用作养猪发酵床垫料提供科学依据。以小麦、玉米和锯木屑制作发酵床垫料为对照,以PAL材料替代玉米秸秆粉制作发酵床养猪,4个月后计算猪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并检测垫料温度、湿度、N、P、K含量和猪舍H2S、NH3浓度。结果表明,以PAL材料替代30%锯木屑的猪增重效果与对照处理较接近;除了以PAL材料替代30%锯木屑的垫料湿度与对照处理相近外,其他处理则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发酵床垫料中N、P、K含量也是以PAL材料替代30%锯木屑的与对照处理较接近;各处理发酵床猪舍H2S、NH3浓度均低于行业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3.
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盆栽甜玉米水分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是高效节水新技术,该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下,3种不同灌溉方式对甜玉米干物质积累、水分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和充分供水条件下,与常规灌溉(CI)相比,分根区交替灌溉节水29.1%,总干物质量和冠干物质量仅分别减少6.3%和5.6%,而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24.3%和16.4%,这表明分根区交替灌溉的节水节肥效应要与合理施肥和适宜的灌水量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而部分根干燥灌溉(PRD)由于总干物质量下降太多,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都没有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4.
55.
磷肥对甜玉米籽粒植酸和锌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磷肥对甜玉米籽粒营养特性的影响,利用不同品种的磷肥定位试验以及磷肥梯度水平试验,探讨甜玉米籽粒植酸、磷(P)、锌(Zn)含量及Zn有效性的时间(不同灌浆期)和空间(果穗上、中、下部;籽粒果皮、胚乳和胚)变化及其对外源磷肥的响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甜玉米籽粒的P和植酸含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Zn含量及其有效性则呈现下降趋势。磷肥投入对吐丝后16~24 d籽粒的植酸、P和Zn的积累(mg plant–1)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对不同灌浆时期Zn有效性均表现出抑制效应。在中磷水平下,果穗不同穗位籽粒植酸(g kg–1)和Zn有效性的差异并不显著。高磷水平显著提高了中、下部果穗植酸的含量,但对不同穗位籽粒Zn含量和Zn有效性均存在抑制效应。对籽粒内不同部位(果皮、胚乳和胚)进行比较,植酸、P以及Zn含量均以胚中含量最高,积累量占比则以胚乳中最高;而Zn有效性以胚中最高。高磷处理可显著提高籽粒内不同部位植酸和磷含量,降低Zn含量及其有效性。综上,合理磷肥施用可促进籽粒Zn积累,而过量磷肥投入会显著增加不同灌浆时期,以及胚乳和胚中的植酸含量和积累量... 相似文献
56.
针对西北旱区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机具短缺、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西北旱区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联合播种机。该机由旋耕装置、起垄装置、覆土装置、施肥装置、播种装置及机架等组成,能够实现旋耕、起垄、施肥、双幅覆膜覆土、镇压及播种等多个作业过程。对播种机关键部件进行设计与分析,利用离散元模型对覆土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分析覆土过程中膜边膜上覆土均匀性;采用DEM-MBD对大豆玉米播种装置耦合仿真,分析大豆玉米播种装置播种均匀性。仿真结果表明:1)土壤因跳跃和泼撒而落到垄面的颗粒数≤1.3%;2)播种装置对大豆和玉米种子挤压力≤10 N,土壤颗粒对鸭嘴的阻力≤50 N。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播种装置播种合格率、漏播率和重播率分别为95.63%、1.65%和2.72%,大豆播种装置播种合格率、漏播率和重播率分别为91.24%、0%和8.76%,机组作业期间运行稳定,具有良好的作业效果,满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需求。 相似文献
57.
固定化细胞发酵半纤维素水解液产木糖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固定在海藻酸钙凝胶中的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细胞,可有效地利用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生产木糖醇。在摇瓶条件下,采用分批发酵方式,确立了适宜的发酵工艺参数为:32℃,每升氮源含酵母粉2.2g、胰蛋白胨3.7g,发酵液初始pH值6.0,分段改变摇床转速,其中0~24h为210r/min;24~72h为140r/min,固定化细胞凝胶珠与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体积比为1:4。利用固定化细胞重复进行10批次共30d发酵,木糖醇得率平均为73.7%,达到了理论值的80%。固定化细胞密度高、抗逆性强、发酵性能稳定,水解液未经脱色与离子交换便可转化成木糖醇,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9.
60.
Impact of controlled fermentation and steeping of high moisture corn on its nutritional value for pig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gh moisture corn (HMC) can undergo fermentation during storage that may improve its nutritional value for pigs. Stored HMC used in this study contained (n = 4) 75% dry matter (DM), and, on a DM basis, 63.8% starch, 0.5% mono and disaccharides, 9.9% protein, 19 mM acetic acid, 18 mM lactic acid (LA), 1.25 × 107 cfu g− 1 of LA producing bacteria, 2.88 g kg− 1 total phosphorus (P), and 1.26 g kg− 1 soluble P. The soluble P content was higher than in freshly harvested HMC (0.27 g kg− 1 DM) and indicates P release during storage. Studies were aimed at altering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stored HMC by controlled fermentation or steeping. Changes in LA content were not affected (P > 0.05) by addition of exogenous Lactobacillus and Bacillus bacteria. Steeping of HMC with phytase (Ronozyme) was examined at four inclusion levels (0, 500, 750, 1000 FTU kg− 1) and at either 21 °C or 37 °C. At 37 °C added phytase released virtually all phytate P within 6 h irrespective of the level (levels increased by 1.44 g P kg− 1 DM); at 21 °C, the increase was maximized at 1.2 g P kg− 1 DM after 24 h. The feeding value of HMC for pigs can be altered by steeping with exogenous phytase and does not appear to require microbial inoculan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