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1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357篇
林业   655篇
农学   396篇
基础科学   383篇
  537篇
综合类   2204篇
农作物   48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82篇
园艺   193篇
植物保护   215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424篇
  2011年   370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雨型和甘蔗种植对赤红壤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究南方高强度、高频次降雨下甘蔗种植对赤红壤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基于径流小区原位观测试验,分析不同种植方式下(顺坡和横坡)蔗地和裸坡坡面径流和侵蚀泥沙特征,探讨甘蔗种植方式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获得影响赤红壤坡面侵蚀的主要雨型。结果表明:(1)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均表现为裸坡>顺坡蔗地>横坡蔗地,裸坡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是顺坡蔗地和横坡蔗地的1.7~5.3倍;顺坡蔗地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是横坡蔗地的1.9,2.3倍。(2)次降雨条件下,裸坡坡面径流量与侵蚀量均整体高于蔗地处理,而顺坡蔗地整体上大于横坡蔗地,但二者差异随甘蔗生长逐渐缩小。(3)A型雨(中历时、小雨强、小雨量)发生频次最高,但B型雨(短历时、大雨强、中雨量)是引起裸坡和顺坡蔗地坡面产流产沙的主要雨型,径流量和侵蚀量分别占总量的49.9%,57.6%和62.3%,64.2%;D型雨(长历时、极大雨强、极大雨量)是造成横坡蔗地坡面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雨型,由其产生的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分别占总量的49.5%和72.2%。研究结果可为明晰南方赤红壤区蔗地土壤侵蚀特征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暴雨条件下灌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暴雨条件下不同灌木种植模式对不同坡度边坡的固坡效应,探索灌木固坡发挥效用的临界坡度,为生态工程措施在山地灾害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制作灌木模型开展室内降雨试验,探究4种坡度(20°,35°,50°,60°)条件下4种灌木种植模式(稀植、适中种植、密植、裸坡)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考虑灌木自重和根系牵引力影响下的修正公式计算边坡安全系数(Fs)。[结果] ①20°和35°的灌木边坡发生沟蚀破坏,与种植模式无关;裸坡、50°灌木边坡和60°稀植、密植灌木边坡发生渐进式破坏;60°适中种植灌木边坡发生整体滑移式破坏。②在20°和35°边坡上种植灌木能够在降雨过程中有效增强边坡的稳定性,减少4%~70%坍塌量;在50°和60°边坡上种植灌木不仅会降低边坡的稳定性,还会增加10%~33%的坍塌量。[结论] 灌木固坡不能简单归结为有效或者无效,和坡体的坡度密切相关,因此要注意不同坡度上种植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3.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菜田种养复合模式(VE)和常规菜田单一种植模式(对照,CK)两个处理,采用投入−产出法,于蔬菜收获后对种植(种养)系统内土壤、水体和产品(包括花菜和水产动物)中氮磷含量进行测定,研究VE模式下土壤(耕作区、底泥、边沟)、蔬菜(花菜)、水产(螃蟹、黄鳝、鱼)和水体内氮、磷平衡和循环特征。结果表明:系统内总氮/总磷(TN/TP)含量均以肥料输入最大,VE模式和CK模式肥料氮、磷输入分别占TN/TP总输入量的89.09%、99.73%和89.20%、99.86%,收获季花菜花球氮、磷输出分别占TN/TP总输出量的37.74%、33.69%和38.26%、34.50%。VE模式中的系统TN/TP输出/输入比分别为67.01%和39.51%,均高于CK模式,VE模式降低了系统氮、磷表观损失35.19kg和24.38kg。当前投入水平下,两种模式的系统TN/TP盈余量均为负,说明均需投入适量肥料以利于作物产出和系统平衡。研究结果有助于为菜田种养复合模式氮、磷循环和平衡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杉木连栽根际土壤致害Fusarium oxysporum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SF2)及其分泌的毒素是造成杉木连栽土壤中毒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此,笔者从106株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到23株具有拮抗SF2特性的菌株,在湖南会同杉木中心产区进行的室外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其中海洋细菌3728菌株能够在杉木根际土壤中定殖,抑制杉木致害菌的生长繁殖,促进了杉木幼苗生长,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研究对杉木人工林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5.
从多年施用莠去津的栽参土壤中分离出降解效果良好的2株细菌、2株真菌和3株放线菌,制成混合菌剂,代号分别为AM、AF、AS,对其在田间土壤中的定殖情况和降解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菌接种后经过20.0d的延缓期菌体细胞开始增殖,而真菌和放线菌没有明显的延缓期。土壤中莠去津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细菌和放线菌菌剂对栽参土中莠去津有明显的降解效果,其半衰期分别为20.0,17.6d,真菌的降解效果较差,其降解半衰期为31.4d。  相似文献   
996.
毕玉2号系毕节地区种子站用自选系苏110作母本,自选系毕106作父本育成的白粒紧凑型玉米杂交种,2000年11月通过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较强的耐旱耐瘠能力和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在毕节地区海拔1 800 m以下及其他气候相似地区的旱坡地及肥水条件好的坝地种植,目前正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劣质地肥料树与绿化牧草混植的效应,比较分析了单植与混植、混植密度、施磷肥对于绿化植物生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植双方的生育受压,肥料树则伴随着根瘤发育不良受压更加明显,这种状况通过采取少量施磷肥可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98.
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在种植密度一定的条件下,每穴种植株数对紫苏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1穴多株栽植可降低紫苏主茎高度,基部和中部的主茎节位上移,分枝上移。2)1穴多株栽植扩大了穴距,有利于中下部分枝成花、成穗,可提高群体中下部子粒产量和品质。3)3个处理间紫苏子粒产量差异极显著。PX3处理的子粒产量最高,达2 366.8 kg/hm2;其次是PX5处理,子粒产量为1 475.85 kg/hm2,分别比PX1处理增产43.35%和10.07%。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小区栽培方式与栽培密度试验研究,得出舍丰42大豆适宜45cm小垄窄行密植栽培。合丰42高产优质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体系经过大面积推广示范,5年13点平均产量3323.2kg·hm^-2,比常规三垄栽培平均增产18.7%,增收大豆523.5kg·hm^-2。  相似文献   
1000.
对超附吸室内空气污染物观赏植物的种类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探讨了当前超附吸室内空气污染物观赏植物的室内绿化模式和造景方法,并结合室内不同位置空间的应用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