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5篇
  免费   702篇
  国内免费   1071篇
林业   767篇
农学   718篇
基础科学   237篇
  740篇
综合类   3902篇
农作物   565篇
水产渔业   625篇
畜牧兽医   3583篇
园艺   442篇
植物保护   57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410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417篇
  2016年   532篇
  2015年   461篇
  2014年   578篇
  2013年   665篇
  2012年   769篇
  2011年   775篇
  2010年   633篇
  2009年   599篇
  2008年   556篇
  2007年   637篇
  2006年   517篇
  2005年   432篇
  2004年   355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3篇
  1956年   1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3种农药的微核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3种农药(甲胺磷、甲基硫菌灵和盐酸吗啉胍)在不同浓度下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3种农药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或P<0.01),农药浓度与微核率呈剂量-效应关系,盐酸吗啉胍的诱变效应大于其他2种农药。  相似文献   
12.
以单猪屎豆碱(MO)、槲皮素(QU)和环磷酰胺(CY)为参照,观察了狗舌草600mL/L乙醇提取物(EX)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1210细胞体外试验的形态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术,从DNA分子水平上检查了EX对L1210细胞各周期相的影响,探讨EX对L1210细胞的分化机理。结果发现,EX能够使L1210细胞向淋巴细胞方向发展;经EX作用24h后,L1210细胞G0+G1期的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EX对L121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G1期的阻滞所致。  相似文献   
13.
蝇害已经成为危害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重要问题。文章回顾了防治蝇害的三代杀虫剂的发展过程和存在的问题 ;展望了作为新一代环境友好防治蝇害药物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黄鳝消化道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肠卷石蜡法 ,对幼鳝和成鳝的消化道全长作纵切片 ,HE染色显示消化器官组织结构 ,嗜银法显示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结果显示 ,黄鳝消化道为一直形管道 ,主要由食管、胃、前肠和后肠组成。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与哺乳类有许多相似之处 ,基本上由 4层组成。但食管上皮为含有大量杯状细胞的复层上皮 ,除胃体部外 ,其余器官内均缺腺体。本研究还显示了各器官连接部的结构变化。上述器官内均有散在分布的消化道内分泌细胞 ,表明黄鳝消化道还是一个主要的内分泌器官  相似文献   
15.
几种因素对培养小鼠精原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探讨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及干细胞因子(SC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对体外培养小鼠精原干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在饲养层上,精原干细胞贴壁时间缩至8~12 h,饲养层具有促进其分裂增殖的作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SCF、LIF及bFGF,可延长精原干细胞在体外的存活时间,其中加入30μg/LSCF后,其体外存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全沟硬蜱的围食膜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饥饿幼虫、若虫、成虫以及吸血期雄性成虫不具围食膜。吸血期幼虫、若虫及雌性成虫最晚分别于吸血开始后20、20及18小时出现了单层结构的围食膜;缓慢吸血期围食膜的厚度持续增加,而在快速吸血期其厚度却会显著减小。饱血后发育期围食膜不断增厚,愈来愈拱曲,与肠壁的距离不断扩大,并形成多层结构;至少分别于饱血后12、25及11天,仍能在幼虫、若虫及雌性成虫肠腔观察到完好状态的围食膜。全沟硬蜱是我国北方地区多种血液传播病原体的重要媒介,其围食膜的发现及围食膜形态变化的初步描述,对进一步认识这些病原体在全沟硬蜱体内迁移扩散规律、发育动态以及向宿主的传播途径,可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法和间接ELISE法对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IBD疫苗免疫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表明IBD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体液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株攻击子代雏鸡后,未免疫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这与IBDV感染雏鸡后,其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严重损害,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也是导致感染雏鸡免疫抑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肿瘤与干细胞有着密切的关系。肿瘤可能是干细胞在异常微环境中差异分化的结果。它与正常干细胞有相似的表面标志和生化特点。在此,综述了干细胞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及干细胞工程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肿瘤发生发育的研究及干细胞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用单层分化法研究了 ES细胞从 0~ 316 h(第 14天 )的神经分化过程。无饲养层培养的 ES细胞在无血清的N2 B2 7培养基中开始神经分化。从 72 h开始 ,神经外胚层的特异性转录因子 Sox1表达 ,在克隆的边缘逐渐出现向外迁移的细胞 ,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 ,有 1~ 2个细胞突起。在 191h(第 8天 )之后 ,细胞可迁移至克隆边缘的 2 0 0 μm之外 ,这些有细长突起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 Tau。以后 ,迁移细胞的突起开始交叠成网状。 316 h(第 14天 )时 ,细长的纤维可跨越在不同的克隆之间 ,长达上千微米。此时 ,免疫染色的结果表明 ,在克隆的中央有较多的圆形 Nestin阳性细胞 ,而克隆的边缘有大量的 β- tubulin 阳性细胞 ,它们交织成复杂的网状图像。阶段性表达基因的表达时序研究表明 ,ES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 Oct4开始减弱时 ,Sox1表达开始 ,此时细胞由全能状态进入早期神经分化状态 ;Tau的表达是 Sox1表达的下游事件。这一时序与胚胎发育中神经发生的时序相符。单层分化法能直观地展示 ES细胞的神经分化过程 ,可作为研究细胞分化、胚胎发育及药物筛选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20.
To study nuclear transfer in the loach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auvage), blastula and gastrula cells were fused with UV-inactivated oocytes by cell-to-cell electrofusion. To facilitate nuclear transfer, blastula and gastrula cells were cultured or incubated at 4 °C in different solutions. TC-199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20% calf serum was the best culture solution, and effectively retained the totipotence of blastula or gastrula cells for up to 10 days. It was found that gastrula cells incubated at 4 °C had the same totipotence as blastula cells. The optimal UV dosage for inactivation of the oocyte chromatin was 180–240 mJ cm−2. Electrofusion was carried out in a cone-shaped fusion chamber, which permitted the recipient oocyte and the donor blastula cell to contact one another. The electrofusion procedure resulted in a 10% success rate of normal-appearing fish. 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nuclear material originated from the donor cell (blastomere) and the oocyte pronucleus did not take part i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