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23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25篇
  21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Nasal swab samples from clinically healthy California sea lions pups (Zalophus californianus) from six different reproductive rookeries in the Gulf of California were collected to determine the type and frequency of the representative aerobic bacterial microflora of their nasal mucosa. A total of 114 samples were examined and 100 bacterial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and typified by microb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standard tests. Fifty four isolates corresponded to Gram positive bacteria (54%) and 46 isolates to Gram negative bacteria (46%). Fifteen bacterial genera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Micrococcus, Arcanobacterium, Corynebacterium, Moraxella, Neisseria, Escherichia, Kurthia, Acinetobacter, Staphylococcus, Brevibacillus, Bacillus, Klebsiella, Stenotrophomonas, Pseudomonas and Aeromonas. The most frequently isolated genera were Moraxella (24%), Micrococcus (18%), and Corynebacterium (15%). These results show the presence in the nasal cavity of sea lions of several microorganisms. Although considered part of the normal microflora, they may also be opportunistic pathogens for their hosts and may act as a potential natural sentinel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相似文献   
22.
通过计算并发度和线性熵研究了初始处于纠缠态的两个两能级原子与双模场相互作用系统的纠缠动力学特性,讨论了原子初始纠缠度和腔场初始纠缠度对并发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原子之间的纠缠出现纠缠突然死亡(ESD)现象,纠缠死亡持续的时间长度和原子初始的纠缠度无关,然而依赖于腔场初始纠缠度;在整个时间演化过程中,两原子和腔场之间一直保持着纠缠状态。  相似文献   
23.
枣裂果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浸水模拟降雨、石蜡制片和显微测量技术,以极易裂、中抗和极抗裂品种为材料,测量枣果表皮厚度、梗洼下空腔、果肉空腔和果肉细胞大小及其变化,探讨成熟期枣裂果机制。结果表明,不同裂果等级枣品种之间表皮厚度差异极显著,且极抗裂品种表皮最厚,极易裂品种最薄,中抗品种居中,表皮越厚越抗裂。不同裂果等级枣品种之间梗洼下空腔与枣果比率差异极显著,极抗裂品种比率最小(0.24%~0.26%),极易裂品种最大(0.62%),梗洼下空腔越小越抗裂。不同裂果等级枣品种之间果肉空腔大小差异极显著,极抗裂品种最小(3 380.82~3 879.12μm2),极易裂品种最大(9 300.49~10 809.86μm2),果肉空腔越小越抗裂。果肉细胞大小没有显著差异,但果肉细胞的吸水速显著不同,极易裂品种果肉细胞吸收最快,极抗裂品种最慢,中抗品种居中,果肉细胞吸水越慢越抗裂。这些研究表明枣果表皮厚度、梗洼下空腔、果肉空腔和果肉细胞的吸水速度共同决定了枣的裂果程度。  相似文献   
24.
采用“契合”的思想,给出了SH波入射时多个半圆凸起地形附近单个浅埋圆孔的动力分析。将整个求解区域分割成2部分,分别构造预先满足凸起边界和水平边界应力自由的位移解,然后再通过移动坐标,使其满足“公共边界”的“契合”条件和浅埋孔洞的边界条件,建立起求解该问题的无穷代数方程组。给出算例,并讨论了孔洞周边动应力集中系数的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25.
26.
针对现有气吸滚筒式排种器部件多、装配难、密封性差、无正压投种气室,以及难于实现正压投种清堵功能、直接造成排种器漏播率高的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利用3D快速成型技术打印剖分式负压吸种滚筒的新思路,并创新设计了双腔排种滚筒。以番茄种子为试验对象,以滚筒转速、滚筒负压和投种腔气室正压为试验因素,进行正交回归试验,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拟合,分析了影响排种性能指标的滚筒负压、滚筒转速和投种腔气室正压的显著性,确定了影响排种性能指标较优的结构参数、工作参数,即当投种腔气室正压为2.2k Pa、滚筒负压为2.4k Pa、滚筒转速为16r/min时,性能指标的最优值及为单粒率93.2%,重播率4.3%,漏播率2.5%,均满足精量排种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7.
周冬林  王立东  焦雨佳 《油气储运》2019,(10):1130-1135
中国盐岩大多以层状产出为主,盐岩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盐层溶腔形态各异,研究层状盐岩溶蚀成腔的形态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可以为优化造腔工程设计、高效建设储气库提供参考。利用金坛、楚州、五里铺及应城等盐矿的盐层地质资料、生产资料、腔体声呐检测数据,从生产方式、造腔排量、埋藏深度、盐岩品位、夹层厚度及地层倾角等方面分析了各因素对盐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坛和楚州地区盐腔形态较为规则,五里铺腔体形态和应城盐矿盐腔形态不规则,单井对流或双井对流溶蚀形成的腔体形态相近,盐腔的溶蚀形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盐岩品位和夹层是影响腔体形态规则的主要因素,地层倾角是造成腔体偏溶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储气库井位设计和造腔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龛的形态与崩岗发育及崩岗侵蚀之间的关系,为崩岗治理规划、崩岗防治工程技术的改进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方法]以湖北省通城县典型崩岗区崩壁土体为对象,构建崩壁连同龛二维数值模型,结合物理试验标定模拟所用的崩壁各土层基本特性参数。引入符合龛演化过程的"单元生死法",对引起天然状态下的崩壁明显崩塌(坍)所需的龛深最小(临界)值进行定量分析,并借助正交有限单元试验(ABAQUS)对诱发崩壁崩坍的因素进行主次评价,之后选取若干未降雨条件下不导致崩壁崩坍的龛深值,联合高阶插值与强度折减法导出了这些龛深与触发龛上覆红黏土体崩坍所需的极限饱和度之间的定量方程式。[结果]龛深与崩壁的稳定性系数呈显著线性负相关;龛上覆土层的含水量是促使崩壁发生崩坍的最重要因子,坡度对崩壁稳定性影响较大,而龛相对高度及崩壁高度均对崩壁的稳定性影响极小。[结论]崩壁崩坍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龛的凹陷深度和龛上覆红黏土体的含水状态,在崩岗侵蚀综合治理时需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9.
本文笔者将解剖实验用后的家禽弃尸重新研制成实用的家禽骨骼囊腔铸塑干教具,不仅解决了实验动物尸体二次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因为教具形态逼真、精细牢固而使解剖教学更形象生动,教学成果显著,同时还节省了很大一笔解剖教学实验经费。  相似文献   
30.
刘飞  喻夜兰  邹冬生  朱育峰  黄月飞 《草业科学》2016,33(11):2259-2265
主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收集的20个龙须草(Eulaliopsis binata)种质资源叶片进行电镜扫描,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叶片形态中的叶长、叶宽、叶面积,以及叶解剖结构中的叶片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叶片气孔密度、叶片气孔长、叶片气孔宽、叶片纤维细胞直径、胞壁厚度、腔径、腔壁比等均呈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以优选造纸材料中重要指标壁腔比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龙须草种质资源造纸性能分为最优、较好、较差和最差4类。试验结果可为中国南方丘陵区龙须草种质资源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