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9篇
林业   114篇
农学   79篇
基础科学   11篇
  67篇
综合类   308篇
农作物   158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侯星晔 《吉林林业科技》2012,41(3):30-32,35
角蛋白改性脲醛树脂胶的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角蛋白与脲醛树脂进行共聚反应,可以得到环保型的改性脲醛树脂胶;最佳工艺条件为:摩尔比为1.31.0;角蛋白加入时间在第3次尿素投料后,角蛋白加入量为尿素的5%。采用角蛋白改性脲醛胶压制的胶合板,胶合强度达到了国家标准GB/T9846—2004Ⅱ类板胶合要求,其甲醛释放量也达到了国家标准E1级胶合板用胶标准。  相似文献   
82.
以红茶中提取的茶黄素粗提物、绿茶多酚为对照,利用紫外扫描技术、UV-Vis法及MTT法研究了绿茶多酚纳米固定化多酚氧化酶体外氧化产物的颜色稳定性、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生长的抑制作用。在不同pH值条件下,茶黄素粗提物和绿茶多酚纳米固定化酶体外氧化产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趋势相似,碱性增加,吸光度增加;绿茶多酚、茶黄素粗提物及绿茶多酚纳米固定化酶体外氧化产物对DPPH·自由基均有明显清除作用,绿茶多酚纳米固定化酶体外氧化产物清除效果较绿茶多酚和茶黄素粗提物强;茶黄素粗提物及绿茶多酚纳米固定化酶体外氧化产物对PC-3细胞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绿茶多酚纳米固定化酶体外氧化产物优于茶黄素粗提物。因此,绿茶多酚纳米碳酸钙固定化酶体外氧化产物中茶黄素保持了红茶中茶黄素所具有的良好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壬基酚(nonylphed,NP)为环境雌激素污染物,研究 NP 对白鲫鱼胚胎发育的毒性影响, 同时探讨茶多酚对 NP 所致白鲫鱼胚胎发育毒性的改善作用。【方法】利用不同浓度 NP 对白鲫鱼尾芽期胚胎进 行染毒,以清水为对照,观察胚胎发育情况,通过比较染毒处理胚胎孵化率及孵化仔鱼畸形率的变化情况来分 析 NP 对白鲫鱼胚胎发育的毒性影响,在 NP 基础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茶多酚,以 NP 基础液为对照,通过比较 茶多酚组中胚胎孵化率及孵化仔鱼畸形率的变化情况来判断茶多酚的改善效果。【结果】与溶剂乙醇对照相比,中、 低浓度(0.04 ~ 0.40 mg/L)NP 能显著性降低白鲫鱼胚胎的孵化率,同时显著提高孵化仔鱼的畸形率,且畸形率 随着 NP 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高浓度(4.00 mg/L)的 NP 对胚胎发育毒性极强,染毒 24 h 即可导致胚胎停育。在 NP 中加入 0.35 ~ 35.00 μg/L 茶多酚后,3.50 μg/L 茶多酚处理白鲫鱼的孵化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余浓度处理 的孵化率与 NP 对照没有显著差异。0.35 ~ 35.00 μg/L 茶多酚均能显著性降低孵化仔鱼的畸形率。【结论】NP 对白鲫鱼胚胎具有一定的发育毒性,而添加适量的茶多酚能改善 NP 引发的白鲫鱼胚胎发育毒性。  相似文献   
84.
研究了杨木线性振动摩擦焊接的干剪切强度、湿剪切强度和木破率。为提高杨木摩擦焊接的湿剪切强度与木破率,采用表面氧化、表面磺化以及表面涂覆的方式处理杨木板材,再经线性振动摩擦焊接进行黏合,使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得其剪切强度,对比表面处理前后剪切强度的变化,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了其表面处理前后基材和摩擦焊接层的化学基团变化情况,对胶合性能的变化做出解释。研究结果表明:杨木经过表面氧化磺化涂覆醋酸锌处理后,摩擦焊接层的干剪切强度为5.41 MPa,木破率为63%,与未处理的杨木相比,分别提高了48.22%和96.88%;湿剪切强度从0提高到1.34 MPa;摩擦焊接时厚度损失减少了46.4%。杨木分别经过表面氧化和表面磺化处理后,摩擦焊接层的干剪切强度仅为3.45和4.10 MPa,木破率为28%和42%,湿剪切强度为0.76和0.96 MPa。摩擦焊接层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经表面氧化磺化涂覆醋酸锌处理后,杨木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解,使木质素的相对含量有所增加,且活化了杨木中的—OH,与醋酸锌生成多醚,消耗了亲水性的—OH。  相似文献   
85.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辐射等多种生物活性,与环糊精、黑木耳多糖或壳聚糖等多种多糖作用后,功能活性增强,但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理尚不明确。因此,对茶多酚与多糖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关于茶多酚与多糖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介绍了茶多酚和多糖的分类及结构,概括了多糖与茶多酚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针对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茶多酚功能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为后续研究二者与其他活性物质相互作用以及功能特性变化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以微山湖荷叶为试材,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荷叶多酚,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建立4种数学模型对提取过程的动力学进行研究,采用决定系数(R2)、精准因子(Af)、偏差因子(Bf)和根平均方差(RMSE)4种模型评价参数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乙醇体积分数68%、料液比1∶25 g·mL-1、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38 min时,荷叶多酚得率为3.231%;2种非线性增长函数模型,即Sgompertz模型和Slogistic1模型能很好地拟合荷叶多酚提取的动力学过程。超声波辅助提取的工艺参数及所建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均可用于荷叶多酚提取过程的工程放大和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87.
多层胶合板热压传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多层胶合板热压过程中各胶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热压传热试验。结果表明,单板层数是影响胶合板热压传热传质的重要因素。多层胶合板坯中心胶层升温速率随着板坯层数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单板层数从3层增加到9层,中心胶层到达胶黏剂固化温度的时间增加了383%。在慢速升温阶段,板坯中心胶层的水分汽化温度随着板坯层数的增加而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8.
植物多酚的抗氧化机理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莉  丁波 《中国畜牧兽医》2018,45(9):2471-2477
肉及肉制品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易发生氧化而导致品质下降,在动物日粮中添加植物多酚可抑制脂肪及蛋白质氧化,进而提高肉及肉制品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氧化稳定性。植物多酚因具有酚羟基结构而具有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作用,可提高动物机体及肉制品中抗氧化酶的活性,还可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从而提高肉制品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抗氧化能力。将植物多酚添加到畜禽日粮中,可促进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其生产性能,且可提高动物机体的抗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降低畜禽产品中丙二醛的含量,提高产品的质量,延长产品的货架期。文章介绍了植物多酚,包括黄酮类、酚酸类、非黄酮类化合物及其代表性化合物的结构,并阐述了其抗氧化性机理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旨为研究利用植物多酚提高肉制品的氧化稳定性、安全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9.
茶多酚对活性氧引起的鸡胚睾丸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精原细胞-体细胞共培养模型研究茶多酚对鸡胚睾丸细胞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由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产生的活性氧可引起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生成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降低,而添加0.1μg/mL的茶多酚能降低MDA的生成量、使SOD和GSH-Px的活性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这些结果说明,茶多酚通过抗氧化作用对活性氧引起的鸡胚睾丸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0.
炎症及氧化应激是造成动物机体组织和器官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肠道炎症可造成肠黏膜损伤,进而影响其屏障功能,减弱动物对外界刺激的防御能力。植物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潜在功效,且具有低毒、无耐药性等特点,因此,在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大部分植物多酚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及调控机制尚不明确,这极大阻碍了其合理有效利用。本文基于近期研究就植物多酚对氧化应激与炎症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其在新型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