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145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34篇
  237篇
综合类   298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Soils were examined at 2505 m elevation in Haleakala's crater (Maui, Hawai?i) beneath 50 adult Hawaiian silversword plants (Argyroxiphium sandwicense DC.); mean canopy diameter was 42.0 cm. Exposed volcanic Inceptisols (Andic Humitropepts) seem significantly eroded beyond the dense rosette crowns, but remain unaffected below plants. Rosettes are perched on isolated basal soil mounds or pedestals 27–121 mm high (mean: 77.5 mm). Geomorphic field response of soils below rosettes and adjacent (∼ 100 cm apart) bare soils differs. Infiltration rates are higher under plants (mean: 158.7 mm/min) than in exposed control soils (60.0 mm/min). Soils below silverswords also show greater shear strength (146.1 g/cm2) and compressibility (2.795 kg/cm2) than unprotected soils (36.1 g/cm2, and 0.108 kg/cm2, respectively). Soil in the plant mounds contains more organic matter; this has influenced other pedological properties, which also differ substantially between sampling positions. Substrate under plants has a porosity ∼ 53% higher than exposed soil, while bulk density is 62% higher in soil outside the plant crown. The observed microtopographic differences are ascribed to greater soil erosion by rainsplash and runoff outside the silversword canopy. The dense rosette crown effectively intercepts raindrops; soils beneath plants also have a high surface cohesiveness provided by a dense network of fine plant rootlets and partially decomposed organic material. Higher runoff rates occur on the less permeable substrate beyond rosettes, which is affected by soil crusting.  相似文献   
62.
分别以绒毛白蜡1年生苗干和3年生苗干作材料,研究了插条不定根的解剖学特征和形态特征,以及影响不定根发生的因素。结果表明:绒毛白蜡插条不定根起源于形成层周围,内与木质部连接,向外穿过皮层而延伸。不定根在插条上呈散生状态,插条下切口处,形成的不定根较多,但无典型的愈伤组织生根现象,光照、插壤和不同的激素处理都影响不定根的发生。  相似文献   
63.
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大田与盆栽的方法 ,研究了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表明 ,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能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幼穗分化和分蘖的消长 ,提高了分蘖质量、小穗可孕率和产量 .粉煤灰搀和量以 2 4× 10 4 kg·hm-2 的效果为好 .  相似文献   
64.
采用Fenton氧化和粉煤灰吸附两级工艺,研究其对造纸厂废水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在pH值为3,H2O2投加量为2.5mL/L,FeSO4投加量为150mg/L时,Fenton氧化对废水COD的去除率达86%,色度去除率达90%。粉煤灰的投加量为300g/L,吸附时间为3h,COD的去除率可达68%。  相似文献   
65.
1997年—1999年通过桶栽试验研究了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对冬小麦田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施入砂姜黑土降低了土壤的容重、比重及土壤的粘粒含量,增加了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土壤饱和导水率。并分别得出土壤容重、比重、毛管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与粉煤灰用量的模拟方程。同时,也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在整个生育时期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6.
改性粉煤灰混凝剂HYL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改性粉煤灰 HYL为混凝剂 ,按 3.5 0~ 4 .0 0 g· L-1的投加量 ,常温下沉降反应 1h,就可使 CODcr为 85 0 mg· L-1印染废水中的 CODcr降到 170 mg· L-1以下 ,色度降到 4以下 ,达到国家行业排放标准。为印染废水的处理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67.
柯昌君 《长江大学学报》2007,4(3):111-114,126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高铝粉煤灰进行了分析,在不同蒸压制度下通过未反应CH量的测定、结合水量的测定、冷热盐酸中溶出量的变化以及XRD、SEM等方法对该粉煤灰的蒸压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粉煤灰的主要矿物组成为刚玉、莫来石、赤铁矿和少量玻璃相,不含二氧化硅。在不同蒸压制度下,该粉煤灰石灰蒸压试样中水化产物主要为C-S-H(I)和水石榴石,水石榴石的量较多,蒸压试样的强度很低,其原因与粉煤灰中可参与反应的硅的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68.
用比奥固结理论计算了水力冲填粉煤灰坝的施工固结过程,从机理上分析了工程中上坝速度的合理确定、坝基沉积灰对冲填坝固结的影响等问题。结果表明,坝下设置排水层可以大大加快坝体施工固结速度,平均上坝速度在0.3m/d以内,坝体施工安全有保障。  相似文献   
69.
为解决含锰工业废水对环境、土壤及生物带来的危害,研究采用热电厂废弃物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希望能找到最佳吸附条件,同时为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提供更多机会;采用EDTA滴定法,对含锰废液进行了吸附研究,模拟测定了影响粉煤灰吸附特性的几种因素:重金属离子浓度、吸附时间、粉煤灰颗粒度以及待吸附液的pH等;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废液Mn2 浓度的增大,去除率逐渐降低;在吸附中60min为最佳震荡时间;随着粉煤灰粒度的减小,去除率增加;pH值应控制在中性偏碱性(pH值约为8.0最好)范围;可见,采用粉煤灰吸附含锰工业废水在适当工艺条件下可以有很好的处理效果,这种方法较简便,成本低廉,能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0.
铁屑修复地浸采铀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废铁屑为原料,对地浸采铀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污染进行修复实验,研究了溶液pH、地下水中主要共存离子以及不同柱填料对NO-3-N去除率的影响,同时结合粉煤灰预处理技术,对实验条件下铁屑去除硝酸盐的污染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铁屑可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NO-3-N,其去除率随pH的降低而逐渐升高;溶液中共存的Ca2 、Mg2 对NO-3-N的去除影响不大,而SO42-、HCO-3的存在可明显降低NO-3-N去除效果;实验室条件下,单独采用铁屑去除地浸采铀地下水中的NO-3-N,反应5h去除率为93%,经粉煤灰预处理后,反应4h,NO3--N去除率可达到9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