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4篇 |
免费 | 76篇 |
国内免费 | 18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6篇 |
农学 | 179篇 |
基础科学 | 118篇 |
243篇 | |
综合类 | 775篇 |
农作物 | 91篇 |
水产渔业 | 45篇 |
畜牧兽医 | 185篇 |
园艺 | 53篇 |
植物保护 | 1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72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95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86篇 |
2013年 | 91篇 |
2012年 | 100篇 |
2011年 | 124篇 |
2010年 | 98篇 |
2009年 | 106篇 |
2008年 | 64篇 |
2007年 | 103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80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01.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Stress and INA Bacteria on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Induction Kinetics in Young Fruit of Two Apricot Cultiva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G Jian-min MENG Qing-rui PENG Wei-xiu WANG Xue-dong ZHANG Yuan-hui SUN Fu-Zai ZHAO Ting-Chang LI Shao-hua 《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2002,1(12):1344-1349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and INA bacteria on the change of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inyoung fruit from two apricot cultivars were investigated. Low temperature decreased the potential activity(Fv/Fo)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primary light energy (Fv/Fm)of PS Ⅱ and 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P) inyoung fruit of two apricot cultivars. Low temperature enhanced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N, decreasingthe quantum yield of 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fer. The presence of ice nucleating active (INA) bacteria in-tensified the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raised the injury temperature threshold from - 4℃ to - 2 - - 3℃.INA bacteria can be a factor to induce frost susceptibility of apricot fruit. The amount of damaged PS Ⅱ activi-ty center was related to apricot fruit size and cultivar. 相似文献
102.
为研究4种青海乡土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水分和光辐射之间的关系,试验采用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定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并计算水分利用效率。结果显示,青海4个抗旱树种获得最大水分利用效率时的土壤湿度在16%~18%之间,光合有效辐射在1300~1600μmol/(m2·s)之间;比较红砂、洛基山刺柏、沙地柏和沙枣在同等土壤湿度情况下的水分利用效率,表明沙枣较其他3个高原树种更容易获得较大水分利用效率,即使在干旱土壤环境,沙枣对水分的利用情况也优于其他3个树种。表明,虽然青海4个抗旱树种均具有耐贫瘠、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但沙枣在高原极干旱地区适应环境能力更强,可通过速生树种与抗旱树种相结合的造林方式,缓解荒漠地区树种匮乏的压力,实现沙化土地的复绿工作。 相似文献
103.
短期免耕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量化的方法研究了短期免耕对土壤有机碳库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翻耕相比.短期免耕处理没有引起土壤总有机碳和可矿化态碳的显著变化;但在水稻孕穗期免耕极显著地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提高了可溶性碳库效率;在水稻收获时,免耕处理的易氧化态碳及其效率、微生物量碳、碳库活度、碳库管理指数是翻耕处理的1.21、1.19、1.14、1.30、1.33倍;水稻孕穗期及收获时.免耕处理土壤微生物代谢熵(qC02)显著比翻耕处理降低了0.11倍.可见短期免耕能引起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显著变化,且微生物代谢熵(qCO2)和碳库管理指数更能灵敏地指示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因而可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4.
为了解植物生长促生细菌CH1与CH2对黄瓜生长及品质的作用机制,采用种子催芽、温室盆栽与生理生化的方法,研究了其对黄瓜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H1与CH2对黄瓜种子萌发、根与植株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根部与叶部中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减少,与品质相关的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糖和VC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5.
苦楝(Melia azedarach Linn.)在我国分布广泛,地理变异明显,生长迅速,材质优良,是良好的用材树种;其根、皮、花、果皆可入药,对多种害虫有明显的毒杀、拒食和忌避活性,是常见的生物农药原料,将苦楝果作为活性成分提取材料,有利于开发材用价值.文章综述了苦楝果提取物的抗虫作用、杀虫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效果,并结合遗传育种策略,针对国内对苦楝果活性成分地理变异研究的局限与不足,提出在全分布区内收集具代表性的苦楝种源或家系,分析不同种源、家系间苦楝果的活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差异,研究其地理变异及个体变异规律,在优良种源或家系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苦楝的生物农药应用结合木材利用进行改良,选择果实中活性成分含量高及生长性状表现优良的种源或家系,再通过遗传育种手段培育出优良品种用于果林营造,以期达到苦楝材用与药用相结果的目的,综合开发苦楝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6.
土壤优先流运动的活动流场模型分形特征参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活动流场模型分形特征参数控制着优先流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准确获得活动流场模型分形特征参数值对提高模型的模拟预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染色示踪方法,将优先流流场从流动背景中显示出来,通过数字图像分析和采样分析获得优先流流场和流场内土壤含水率的分布模式,根据活动流场模型本构方程拟合活动流场模型分形特征参数值;针对3种常见的入渗后染色区内土壤含水率分布模式,分别提供了相应的活动流场模型分形特征参数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显示,1)由于入渗后土壤水重分布的影响,活动流场区域和染色区域在整个入渗深度范围并不完全重合,因此仅可选择活动流场与染色区域相重合深度范围内受土壤初始含水率影响较小的数据来拟合活动流场模型分形特征参数值;2)土壤质地对入渗后染色区内土壤含水率的分布模式有显著影响,细质地土壤中入渗后染色区土壤含水率沿入渗方向逐渐减小,粗质地土壤中入渗后染色区土壤含水率沿入渗方向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07.
4种浸提剂对土壤有效态镍提取条件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4种不同浸提试剂(H2O、HCl、CaCl2、DTPA)的提取条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土液比),同时选择4种类型土壤(褐土、棕壤、栗钙土、潮土)进行生物相关分析,对4种浸提剂提取土壤有效态Ni的效果进行比较与选择。结果表明,提取温度25~30℃范围内,Ni提取量除HCl外无明显变化,随着平衡时间的延长和土液比的减小,Ni提取量呈增加趋势;不同提取剂提取有效态Ni量与植物Ni吸收量均达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生物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较好地反映出植物Ni危害状况。综合对比4种浸提剂的提取能力、提取灵敏度以及生物相关性等指标,提出DTPA可作为不同类型土壤有效态Ni的通用提取试剂。 相似文献
108.
为证实国内临床分离的动物源链球菌菌株中是否存在与红霉素耐药性相关的主动外排机制,选取含有mefA基因和ermB基因和不含mefA/ermB基因的链球菌耐药菌株和青霉素、红霉素均敏感菌株,在能量抑制剂氰氯苯腙(CCCP)存在时,采用棋盘法分析红霉素、阿齐霉素、替米考星、青霉素对分离菌MIC的影响,并采用SDS-PAGE电泳分析分离株的膜蛋白图谱.结果显示:CCCP可对含有mefA基因的耐药菌株产生影响,可增强其对红霉素、阿齐霉素的敏感性,但不影响其对替米考星和青霉素的敏感性.含有ermB基因、不含mefA/ermB基因的耐药菌,对红霉素、阿齐霉素、替米考星和青霉素的敏感性不受CCCP的影响.菌株膜蛋白的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含有mefA基因的耐药菌株与其他菌株的膜蛋白图谱差异较大,其膜蛋白条带多而深浓,在45 000处有明显的条带,其他菌株无该条带,推测该蛋白可能是膜主动外排的相关蛋白.本试验结果佐证了在链球菌内存在与红霉素耐药相关的主动外排机制. 相似文献
109.
大型高地隙喷雾机的作业工况复杂,不同路况对悬架的性能要求不尽相同,传统悬架系统已无法满足喷雾机多工况作业的不同减振需求。为有效提高大型喷雾机各工况下的减振性能并有效降低能耗,提出了一种基于路况识别的多工况主动悬架控制系统。首先,分析喷雾机典型作业工况,建立路面特征与悬架模型的映射关系;然后,搭建喷雾机油气悬架的上下层控制系统,采用变步长萤火虫算法优化控制系统中各工况下的阻尼系数;最终将搭载该控制算法的喷雾机进行田间动态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悬架,主动悬架在水泥及田间路面的行驶平顺性分别提升11.0%和22.8%,操控稳定性分别提升24.5%和3.4%。本研究所提出的控制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不同工况下驾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矛盾关系,满足喷雾机各工况的特定减振需求。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索植物活性蛋白在大棚草莓上的应用价值。[方法]以3%的植物活性蛋白可湿性粉剂为供试材料,设置0(对照)、7500、15000、22500 mg/hm24个处理喷洒草莓,定期测定草莓株高、冠径、花蕾数等,计算小区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7500、15000、22500 mg/hm2植物活性蛋白的草莓株高分别增加6.1%、10.2%、11.1%,冠径长分别增加3.5%、5.6%、6.7%,冠径宽分别增加2.1%、5.6%、5.9%,花蕾数分别增加0.35、0.56、0.68个,总产量分别增加13.6%、18.7%、19.3%,其中2月底前产量分别增加21.1%、25.2%、25.6%,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9774.5、25857.0、26505.0元/hm2。[结论]施用植物活性蛋白能增加大棚草莓产量,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大面积生产中以22500 mg/hm2为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