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9篇
综合类   5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铜与乙草胺对浮萍的联合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以体数、鲜重和叶绿素为测试指标的浮萍生长抑制试验(ISO20079),评价了Cu和乙草胺单一和复合污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u和乙草胺单一污染对浮萍上述指标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Cu的毒性大于乙草胺.Cu和乙草胺对浮萍的联合毒性作用与浓度组合及暴露时间密切相关:当采用浓度1:1进行试验时,暴露时间为24 h的相加指数(AI)为0.057,联合毒性为相加作用;暴露时间为48、96、168 h的AI分别为0.193、0.509、0.783,为协同作用.而当采用毒性1:1进行试验时,暴露时间为24 h的AI为-0.163,为拮抗作用;48 h的AI为0.029,为相加作用;96、168 h的AI分别为0.471、0.585,为协同作用.总的来说,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联合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2.
为快速准确检测稻田水体中苄嘧磺隆、甲磺隆、乙草胺的残留量,样本采用液—液分配提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同一色谱柱上分离后进入紫外检测器检测,苄嘧磺隆、甲磺隆、乙草胺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1%-96.5%,89.3%~92.3%和89.1%-95.4%,标准偏差分别为8.3%,9.9%,5.1%,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0.993,0.996。  相似文献   
93.
本文采用土培法对本课题组所合成的化合物5-二氯乙酰基-6-甲基-9-氧杂-1,5-二氮杂二环[4.3.0]壬烷(YF-206)进行了室内活性测定实验。当化合物YF-206浓度为25mg/kg时,玉米各项生长指标恢复率达到最大,其株高、株鲜重的恢复率分别为:55.39%和55.86%;玉米幼苗根部GSH含量增幅达到50.59%,叶片中增幅为26.02%,玉米根部GST比活力为2.694 nmol/s/mg。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YF-206对玉米有较好的安全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乙草胺对玉米的药害。  相似文献   
94.
利用Chiralpak AS-H手性色谱柱,以正己烷为流动相,以有机醇为极性改性剂,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乙草胺和异丙草胺的对映体进行了手性拆分,并结合紫外-可见、圆二色、旋光检测器和八区律规则对其对映体的绝对构型进行了判定。结果表明:乙草胺和异丙草胺的第一洗脱峰在220 nm检测波长下均具有负的康顿(Cotton)效应和旋光(ORD)信号,根据八区律判定其构型为aR-型,具有相反信号的第二洗脱峰为aS-型。以正己烷-异丙醇(97∶3,体积比)为流动相时,乙草胺和异丙草胺分离度分别为2.23和1.52。其手性拆分过程均受焓驱动,且分子中的N-烷氧取代基在对映体与手性固定相作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以小麦的芽长和根长为测试指标,测定了安全剂二氯丙烯胺和苯叉酰胺对乙草胺的解毒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安全剂对乙草胺均有明显解毒作用,其中以乙草胺5.0 μg/mL混施二氯丙烯胺10.0 μg/mL后的解毒效果最好,对小麦芽解毒作用达到18.75%;乙草胺0.5 μg/mL混施苯叉酰胺20.0 μg/mL后的解毒效果最好,对小麦芽解毒作用达到13.07%.但两种安全剂不能完全解除乙草胺对小麦幼芽与幼根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96.
分离筛选具有耐乙草胺特性的促生菌株,并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可为推进多功能微生物菌剂的研发提供可行性方案和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乙草胺的改良培养基筛选出具有高耐乙草胺能力的菌株,测试其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的促生作用,并通过促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验证可行性。结果表明:菌株JL7与JL16为高耐乙草胺且具有较强促生能力的根际促生菌,两株菌对乙草胺的最大抗性浓度达700 mg·L-1。JL7的溶磷能力高达223.21 mg·L-1,产IAA(吲哚乙酸)量达82.40 mg·L-1。经鉴定JL7菌株为肠杆菌属(Enterbacter sp.),JL16菌株为醋菌属(Acetobacter sp.)。促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施入JL7与JL16菌株72 h后发芽率分别较对照提高9.42、3.84个百分点,且JL16菌株对芽长与根长有显著的促生作用,较对照增加52.53%、23.22%。盆栽试验中,JL7与JL16的添加对株高、茎粗、根直径、根长等植株形态指标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并证实菌株JL7、JL16在土壤中仍对乙草胺具有耐受性。两种耐乙草胺菌株在促生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这为后期微生物改良土壤和开发新型...  相似文献   
97.
3种对乙草胺敏感性不同的水稻-华籼占(优质稻,敏感品种),穗灵占(常规稻,抗性品种)和粤优青占(杂优稻,中抗品种),在用乙草胺处理后,测定乙烯释放速率的变化发现,3种水稻在萌发后前5d,生理调节乙烯的释放均受抑制,第6d后则均受促进,其中以华籼占受影响最严重,穗灵占受影响最轻微,粤优青占居中,据此认为,水稻幼苗生理调节乙烯的释放受干扰,是水稻幼苗会发生乙草胺药害的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8.
不同密度下阿特拉津和乙草胺混用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阿特拉津和乙草胺混用对夏玉米拔节期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水分利用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株距20 cm)下,Pn随除草剂用量的增加呈升高—降低—升高趋势;中密度(株距30 cm)和低密度(株距40 cm)下,光合速率(Pn)随除草剂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一用量(除A2外)蒸腾速率(Tr)以高密度大于中密度和低密度;同一密度下气孔导度(Gs)随着除草剂用量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同一用量(除CK外)胞间CO2浓度(Ci),高密度>低密度>中密度;水分利用率(WUE),低用量处理下,中密度高于低密度和高密度,高用量处理下密度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
为明确氟咯草酮与二甲戊灵或乙草胺复配的联合除草作用及其对棉花的安全性,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了各单剂的杀草谱、混剂的联合作用类型以及其在棉花与杂草间的选择性指数。结果显示:氟咯草酮对棉田常见阔叶杂草及部分禾本科杂草有良好的防效,并且与二甲戊灵或乙草胺的杀草谱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氟咯草酮与二甲戊灵或乙草胺混用,对供试杂草马唐、反枝苋均呈现加成或增效的联合作用类型。氟咯草酮与二甲戊灵或乙草胺按质量比1:2的比例复配后,除草活性均有所提高,其在棉花与马唐和反枝苋间的选择性指数在16.6~20.3之间,与氟咯草酮和二甲戊灵单剂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棉花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0.
为了对乙草胺降解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3的产芽孢条件进行优化,以发酵液中芽孢形成率与总生物量为检测指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菌株L3芽孢形成的影响,然后利用2个L16(43)正交试验分别得到菌株L3产芽孢的最佳培养基组合及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L3产芽孢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为:1%乳糖、3%玉米浆和0.1%Na H2PO4·2H2O;最优发酵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 H值7.5、种龄20 h、装液量30 m L(250 m L容器)。优化后,该菌株的芽孢形成率可达97.1%,总生物量达6.5×109cfu/m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