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9篇
  免费   433篇
  国内免费   498篇
林业   954篇
农学   804篇
基础科学   283篇
  1037篇
综合类   4564篇
农作物   2278篇
水产渔业   195篇
畜牧兽医   570篇
园艺   189篇
植物保护   456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383篇
  2021年   506篇
  2020年   452篇
  2019年   410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406篇
  2016年   542篇
  2015年   474篇
  2014年   690篇
  2013年   587篇
  2012年   849篇
  2011年   816篇
  2010年   651篇
  2009年   589篇
  2008年   486篇
  2007年   471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81.
烘青茶坯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次使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分析烘青茶坯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烘青茶坯中共鉴定出30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以醇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包括芳樟醇、顺-茉莉酮、β-紫罗酮、二氢海癸内酯、橙花叔醇、茉莉酮酸甲酯等绿茶中常见的香气成分.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经过精制的烘青茶坯以高沸点挥发性化合物为主,含量较高的有2-丁基-1-辛醇、2-己基-1-癸醇、石竹烯+雪松烯、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杜松烯、二氢海癸内酯、3,7,11,15-四甲基-1-十六烷醇、乙酸-3,7,11,15-四甲基-十六酯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282.
黑刺粉虱对茶树品种的选择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网室内单位叶面积产卵量、蛹壳数、田间虫口密度和世代存活率为指标,研究了黑刺粉虱对12个茶树品种的选择性.结果表明:黑刺粉虱对供试的12个茶树品种的选择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对G31、福云10号、铁观音和白鸡冠等品种的选择性较强;对丹桂、优510、优3、玉龙和九龙袍等品种的选择性较弱.以网室内单位叶面积产卵量为指标能客观反映出黑刺粉虱对茶树品种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83.
岭头单丛茶香精油含量由鲜叶的12.40,经加工逐渐增加到成茶的64.87。香气化合物组成则在做青结束时种类最多,而以成茶最少。鲜叶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丁基甲酚、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香叶醇等香气组分为主。晒青叶橙花叔醇大量增加,(顺)-茉莉酮、α-法呢烯、吲哚、香叶醇等香气组分亦增加,芳樟醇及其氧化物、α-萜品醇等香气组分减少。做青过程中香气组分呈不规则变化。杀青叶芳樟醇及其氧化物、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大量增加,香叶醇、(顺)-茉莉酮、α-法呢烯、橙花叔醇等香气组分亦增加,吲哚、丁基甲酚等减少。成茶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橙花叔醇、香叶醇、(顺)-茉莉酮、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己醛、吲哚、(反)-2-己烯醛、(顺)-3-己烯基己酸酯等香气组分为特征香气。  相似文献   
284.
黑大豆种质抗氧化能力及其与总酚和花色苷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分析127份黑大豆种质的总抗氧化能力及与其总酚和花色苷含量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方法】各类型之间差异采用平均数的t测验,聚类分析采用快速聚类法,相关性分析采用相关系数法。【结果】127份黑大豆种质种皮的总抗氧化能力、总酚和花色苷含量的变幅分别为0.44~3.56 mmol·g-1、7.05~74.82 mg·g-1和0.22~1.87 mg·g-1,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不同类型及不同生态区黑大豆种质的总抗氧化能力、总酚和花色苷含量差异较大,其中,黑大豆/黄大豆、黑大豆春播/秋播、夏播/秋播、东北春/南方春、东北春/南方夏、北方春/南方春、北方春/南方夏之间的差异分别达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水平,总体趋势是北方春最高,东北春次之,南方春最弱。127份黑大豆种质可聚成6大类群,分别由3、24、20、31、37和12份种质组成。黑大豆的总抗氧化能力与其中的总酚和花色苷含量之间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性。【结论】黑大豆的抗氧化作用与其种皮中所含的多酚和花色苷类物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85.
茶树树冠结构变化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对不同树龄茶树的树冠结构进行科学评价,并为制定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提供依据,以小乔木型品种福鼎大白茶和灌木型品种槠叶齐为材料,对湖南8个地(市)规范化栽培茶园1~18年生两类品种茶树树冠结构的15项指标进行系统调查,并运用计算机作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两类型品种树冠结构指标随树龄的增大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各项树冠指标均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予以表达。研究结果还表明,两茶树品种在1~6年生期间,各项树冠指标增幅较大,7~14年生期间树冠指标的增加或减少的幅度不大,树冠结构比较稳定;14年生后,一些与茶叶品质和产量密切相关的指标,如新梢密度、生产枝密度、百芽重、一芽三叶长度和单叶面积下降幅度回大,同时,从两类型品种树冠结构指标的变化来看,茶树类型不同,树冠结构动态变化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86.
刚竹属迄今已发表70余种,大部分分布于东亚;中国有50余种,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云南被认为是该属分布区的南缘,仅分布有3种1变种。经整理研究,发现云南有12种1变种及2变型,包括罗汉竹、毛环竹、淡竹、筠竹、沙竹、石绿竹、乌哺鸡竹、美竹、毛竹、紫竹、金竹、桂竹、斑竹、篌竹和水竹。  相似文献   
287.
绿茶浸提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成品绿茶为研究对象,从浸提温度,浸提时间,茶叶级别和用水量4个因子发,对浸提过程中茶沁有效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等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88.
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土壤酶活性的季节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22年生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与氮、磷养分转化相关的酶活性的季节性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混交后非根际土壤的脲酶、蛋白酶、磷酸酶活性比纯林提高50%~100%;但对于根际土壤,混交后杨树有所提高,而刺槐则有所下降. 说明混交后更有利于氮、磷养分的转化,并且杨树得益大于刺槐.  相似文献   
289.
以“捕食”、“寄生”、“其它”作用因子组建茶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 ,并采用控制指数 (IPC)法分析各作用因子对茶毛虫种群系统的控制作用 .这 3种作用因子对第 1- 4代茶毛虫的 IPC分别为 4 .2 0 6 5、3.2 345、1.4 32 4 ;7.80 0 8、4 .4 6 2 7、3.2 152 ;6 .32 10、4 .70 19、3.6 2 35;3.94 57、3.7858、1.36 0 0 .天敌是影响茶毛虫自然种群的重要因子 ,控制作用“捕食”大于“寄生”.不同温度下实验种群试验结果表明 ,温度与茶毛虫的卵孵化率 ,幼虫、蛹、成虫产卵前期存活率 ,成虫产卵量呈二次曲线关系 .卵孵化率模型为 Y =- 2 95.5115+31.0 2 54X -0 .6 2 54X2 ,幼虫存活率模型为 Y =- 12 2 .36 0 1+18.390 0 X - 0 .4 0 6 0 X2 ,蛹存活率模型为 Y =- 12 6 .3515+14.86 34X - 0 .3114X2 ,成虫产卵前期存活率模型为 Y =- 94 .382 9+16 .5889X - 0 .380 9X2 ,成虫产卵量模型为 Y =- 593.4 2 88+6 6 .30 86 X - 1.3886 X2 .  相似文献   
290.
对新鲜茶叶在摊放过程中的失水率、细胞膜透性、三种保护酶(SOD,CAT,P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摊放时间的延长和叶片失水程度的增加,鲜叶内SOD,CAT活性先增强然后迅速减弱,POD活性则一直保持增强的趋势,叶片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则不断上升.反映出茶鲜叶在摊放过程中脂质过氧化作用不断加剧,并且其增加速率与保护酶活性变化有一定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茶鲜叶适度摊放的化学实质与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