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5篇
  免费   437篇
  国内免费   492篇
林业   950篇
农学   804篇
基础科学   282篇
  1032篇
综合类   4560篇
农作物   2278篇
水产渔业   195篇
畜牧兽医   569篇
园艺   189篇
植物保护   455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382篇
  2021年   506篇
  2020年   452篇
  2019年   410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406篇
  2016年   542篇
  2015年   474篇
  2014年   690篇
  2013年   587篇
  2012年   849篇
  2011年   816篇
  2010年   651篇
  2009年   589篇
  2008年   486篇
  2007年   471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01.
根据前人研究成果从酶工程技术的研究角度出发,总结近年来该技术在茶叶深加工领域的应用,包括茶黄素、茶氨酸、儿茶素衍生物等茶叶天然产物的合成;茶多酚、茶多糖等天然产物的提取;速溶茶的加工和茶饮料的澄清、保香增香等方面,并对其应用前景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202.
孟英 《北方水稻》2005,(1):38-41
松嫩平原是黑龙江省主要的商品粮产地,土地的用养结合对黑龙江省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研究提出黑土带保土培肥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从土壤耕作、作物种植方式、田间水分和肥料管理等6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3.
茶树挥发性萜类物质及其糖苷化合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挥发性单萜(C10)与倍半萜(C15),常具有宜人的花果香气。茶鲜叶中此类物质的种类及其糖苷化合物的含量和水解对成品茶的香气香型有重要影响。就可能影响茶树挥发性萜类物质及其糖苷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反应和相关的酶进行综述,认为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DXR)和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是影响萜类代谢前体异戊烯基焦磷酸(IPP)及二甲烯丙基焦磷酸(DMAPP)的限速酶。单萜和倍半萜合成酶是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此外,糖基转移酶可能与茶鲜叶中糖苷态萜类香气化合物的合成和积累有关。糖苷水解酶则催化茶鲜叶中糖苷态香气物质的水解,导致香气物质的释放。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将有可能控制萜类代谢流向挥发性萜类合成分支。本文还讨论了影响茶叶香气品质的其他因素,如茶树品种、栽培环境,以及加工方法等。  相似文献   
204.
郭雅玲  赖凌凌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1):2152-2156
以福鼎大毫茶为原料,以摊放程度、杀青方式、二青方式为因素,进行3因素2水平L4(23)正交试验,从感官品质、生化成分含量、茶汤色度值和滋味化学鉴定得分等品质指标探讨微波杀青、微波二青工艺对大叶类卷曲形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工艺对提高绿茶"清汤绿叶"品质和滋味鲜爽度有益,能够显著提升卷曲形绿茶的色泽、明亮度、绿度、鲜度和总体品质。综合感官审评结果和品饮习惯,认为卷曲形绿茶的优选工艺流程为:"摊放减重率20%~25%→微波杀青→揉捻→炒二青→搓团提毫→烘干"(即Q4),制出的卷曲形绿茶外形色泽绿润、梗鲜绿,与传统工艺的品质风格迥然不同,香气清纯、滋味鲜爽、汤色绿艳、叶底绿亮均匀。  相似文献   
205.
剪切特性指标可以用来评价茶叶的嫩度,本文通过剪切试验获得了茶叶剪切特性的力学指标(硬度、破坏能、破坏力及破坏应力等),同时针对茶叶梗直径尺寸较小,运用图像分析的方法,获得茶叶梗外形尺寸及其他参数,综合分析建立了不同品种茶叶嫩度和剪切力学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为客观评价茶叶的等级提供新的手段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6.
以岭头单丛茶树品种晒青毛茶为材料进行后发酵加工陈香茶,重点跟踪研究后发酵过程不同阶段的微生物种群、主要生化成分及主导酶类的变化并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陈香茶后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以产黄青霉和黑曲霉为主。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游离氨基酸等茶叶品质成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茶褐素逐步增加;果胶酶、纤维素酶等促进茶叶品质形成的酶类在后发酵一翻(4 d)时活力到达最高峰,多酚氧化酶在整个过程中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207.
In order to change for the good flavor in green tea of middle or low grade,roast naked barley (miner ingredient) was added to it.To make tea having functional property,mixed roast naked barley-green tea with one medicinal herb (MH,miner ingredient).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rinking extracts of naked barley-MH-green tea (A group) and adlay-Angelica gigas Nakai-green tea (B group) on the body weights of rats,and volatile flavor components of best effective extract on weight reduction.Forty-eight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were fed five different green tea extracts for 8 weeks.The result obtained in the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change of body weights of rats was affected by A group,B group and others.A group showed highest reduction rate of body weights (36.40%).Reduction rate of body weights on the B group (10.10%) was much lower than A group (36.40%).Aroma compounds were extracted by the SDE method.The concentrated aroma extracts were analyzed and identified by GC and GC-MS.The main aroma components of the green tea blended with naked barley and MH were 12 pyrazines having roasty note,methyl butanals having sweet note,hexanal having briskness greenish note,and nerolidol and3-ionone having floral note.  相似文献   
208.
糙米是一种天然保健食品,由其制备的糙米茶和发芽糙米茶营养丰富,具有促进血液通畅、大便通畅、小便通畅、美容、减肥和防癌的作用。文章简述了糙米茶与发芽糙米茶的功效与制作方法,以期为今后开展糙米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9.
戴春霞  刘芳  葛晓峰 《茶叶科学》2018,38(3):281-286
茶鲜叶含水率是茶叶加工业中衡量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实现茶叶加工过程中茶鲜叶含水率的快速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高光谱技术分析茶鲜叶含水率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对茶鲜叶高光谱图像感兴趣区域光谱数据的提取,利用4种不同的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预处理后的数据提取特征波长,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特征波长和茶鲜叶含水率定量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卷积平滑处理后的正交信号校正的预处理结合逐步回归分析法所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茶鲜叶含水率预测效果最佳,模型校正集、交叉验证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7、0.8342和0.7749,最小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91、0.0311和0.0371。由此可见,高光谱技术能有效的实现茶鲜叶含水率的检测,这为茶叶加工业中衡量茶叶品质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10.
通过常规浸提、酶处理浸提两种提取工艺与真空减压浓缩、水浴浓缩两种干燥工艺制备红茶茶膏,并对其理化成分、色差及感官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酶处理后利用真空减压浓缩工艺能够显著提高红茶茶膏总糖、茶红素(TR)、茶黄素(TF)、茶褐素(TB)、儿茶素等理化活性成分含量,并提高红茶茶膏感官品质.色差分析b/a值和色相角(Hab)在红茶茶膏汤色分析中能更好反映红茶茶膏汤色状况,其与感官评分相关系数较高,可作为色差分析中衡量红茶茶膏色差品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