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53篇 |
免费 | 189篇 |
国内免费 | 60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0篇 |
农学 | 938篇 |
基础科学 | 157篇 |
292篇 | |
综合类 | 2909篇 |
农作物 | 1616篇 |
水产渔业 | 296篇 |
畜牧兽医 | 335篇 |
园艺 | 1254篇 |
植物保护 | 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111篇 |
2021年 | 144篇 |
2020年 | 217篇 |
2019年 | 171篇 |
2018年 | 143篇 |
2017年 | 256篇 |
2016年 | 332篇 |
2015年 | 266篇 |
2014年 | 393篇 |
2013年 | 270篇 |
2012年 | 462篇 |
2011年 | 456篇 |
2010年 | 383篇 |
2009年 | 373篇 |
2008年 | 401篇 |
2007年 | 500篇 |
2006年 | 411篇 |
2005年 | 385篇 |
2004年 | 267篇 |
2003年 | 265篇 |
2002年 | 237篇 |
2001年 | 187篇 |
2000年 | 178篇 |
1999年 | 160篇 |
1998年 | 160篇 |
1997年 | 147篇 |
1996年 | 125篇 |
1995年 | 116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109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50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9篇 |
1963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71.
高粱11A与3种苏丹草杂交种F1代的农艺特性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雄性不育系高粱11A与苏丹草3个杂交组合F1代的生育、产量、光合性能等主要农艺特性及细胞遗传学特性。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F1代的生长势和平均株高均明显超过其各自父本苏丹草,继承了苏丹草分蘖能力强和高粱11A抗倒伏的优良特性,生育期126~130 d,穗型呈双亲中间型;F1代花粉可育率均高达93%以上,结实性好,自然结实率62.34%~68.75%,杂交组合间差异不明显;F1代PMCMⅠ的平均染色体构型均为2n=2x=20(10Ⅱ),配对行为较规则,但棒状二价体频率明显高于其3个父本苏丹草和母本高粱11A,原亲本间遗传组成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分析植株生长、产量性状、光合性能等指标,得出3个杂交组合F1代的育种潜力依次为:高粱11A×棕壳苏丹草F1≥高粱11A×黑壳苏丹草F1>高粱11A×白壳苏丹草F1。 相似文献
72.
对鄂杂棉10号的产量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中以成铃数对产量的正向作用最大,单铃重次之,衣分最小。因此,杂交棉鄂杂棉10号高产的主攻目标是增加成铃数,兼顾单铃重。 相似文献
73.
74.
75.
对冷库贮藏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 :不同包装物、不同的温湿环境下 ,对种子的影响存在着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6.
以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AABBVV,2n=6x=42)为母本,荆州黑麦为父本,经杂交获得硬粒小麦-簇毛麦-黑麦三属杂种F_1代。杂交结实率为8.2%。杂种自交不孕。形态上呈双亲中间型,并保持双亲具有的优良抗逆性。杂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x=28,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平均配对构型为26.63Ⅰ 0.68Ⅱ 0.004Ⅲ。用普通小麦作回交亲本获得的回交一代仍自交不孕,染色体数目的变幅为37~49。本文对簇毛麦、黑麦的有用种质在小麦改良中的综合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7.
将用特效植物营养素(SPNE)处理水稻父母本获得的杂交种子和对照种子在同一条件下种植并进行不同处理,比较F1代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上代用SPNE处理父母本后代的单株产量还能超过对照产生表观遗传效应,两代用SPNE处理的单株产量最高。SPNE对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使实粒数增加(与单株产量成正相关),对株高、穗长、等性状影响较小(与单株产量不成正相关),不同处理的效果有差异;将它们的种子在同样条件下萌发生长,比较F2代的差异,结果显示前代用SPNE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淀粉酶活性以及幼苗株重、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等均超过对照,SPNE处理后在F2代也能产生表观遗传效应,两代用SPNE处理的种子表观遗传效应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78.
通过PCR获得流产型布鲁氏菌Omp22基因的编码区,将其克隆到pSOS载体中,构建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诱饵载体pSOS-Omp22。测序正确后,将重组质粒导入cdc25H检测其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有无毒性和自激活作用,且在酵母细胞中定位是否正确。结果表明,获得了正确的流产型布鲁氏菌Omp22基因编码区,并成功克隆到pSOS诱饵载体中,且转化有诱饵载体的cdc25H在SD/Glucose(-L)营养缺陷平板上生长良好,说明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无毒性,对报告基因也无自激活作用且其定位正确。表明pSOS-Omp22可应用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用于寻找巨噬细胞cDNA文库中与Omp22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构建2个白杨新杂交种无性系及其亲本的指纹图谱,为杨树林木的品种鉴定和白杨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个白杨新杂种无性系(品种编号为02-9-22和02-12-29)及其母本银白杨I-101杨、父本84K杨为4个供试杨树品种,先以2个亲本为材料,从30个ISSR引物中选取多态性好的引物,再用筛选出的引物对4个杨树品种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和遗传关系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结果】利用筛选出的10个引物共扩增出95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0条,多态性条带率为73.68%,条带大小为100~1 000bp。聚类分析表明,2个杂交新品种与父本84K的亲缘关系较近,相似系数分别为0.737和0.874;与母本的亲缘关系稍远,相似系数分别为0.674和0.705。最终用807,834,836和841共4个引物构建了杨树新杂种的指纹图谱。【结论】用于构建指纹图谱的4个引物都可对试验中的4个杨树品种进行鉴别与区分。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