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46篇
  4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小麦-长穗偃麦草7E抗赤霉病易位系培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将二倍体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导入主栽小麦背景,培育小麦-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抗赤霉病易位系,为小麦抗赤霉病遗传改良利用外源优良基因提供新种质。【方法】利用中国春-长穗偃麦草7E代换系DS7E(7B)与扬麦16杂交的F_2种子进行~(60)Co辐射(30 000 rad)和种植,表现型选择收获存活M_1植株的种子,从M_2连续通过表型农艺性状选择、单花滴注法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和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或染色体臂特异分子标记PCR扩增筛选,最后在M_4代对中选材料以长穗偃麦草基因组DNA为探针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证实。【结果】M_1选择了赤霉病发病率不同的13个单株进行繁殖。利用前期开发的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和7EL、7ES特异标记检测13株的后代M_2单株,获得含有长穗偃麦草7EL片段7株和7ES片段14株;对21株M_2衍生的222个M_3植株进行特异标记检测,共选择含有长穗偃麦草7EL片段13株和7ES片段3株;利用来自12株M_3的后代(M_4)进行GISH,共9株M_3的后代具有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染色体,体细胞染色体2n=42。2株M_3的后代显示附加2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短臂,体细胞染色体2n=44。连续多年多途径的筛选,获得4份材料,3份材料均为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长臂易位系,命名为TW-7EL1、TW-7EL2和TW-7EL3。1份为7E染色体短臂附加系,命名为W-DA7ES,最后所获得的材料是源自M_1代2个单株。连续3年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长穗偃麦草7EL易位系抗性高,发病率明显低于中国春和扬麦16,与苏麦3号相当,而7ES附加系的赤霉病抗性明显较低,发病率明显高于7EL易位系。【结论】通过赤霉病抗性鉴定、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筛选和GISH证实相结合培育了小麦-长穗偃麦草7EL抗赤霉病易位系,长穗偃麦草易位片段鉴定快速和准确。二倍体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长臂中含有抗小麦赤霉病的基因。  相似文献   
102.
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 (Host) Barkworth and Dewey)是普通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 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源,已有许多重要基因导入普通小麦。本研究从中间偃麦草基因组克隆到一个类反转录转座子片段,命名为pTi28。该序列高丰度存在于中间偃麦草基因组,低丰度(寡拷贝)存在于普通小麦及其近缘种属硬粒小  相似文献   
103.
Tritipyrum, a potential new salt-tolerant cereal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I. P. King    C. N. Law    K. A. Cant    S. E. Orford    S. M. Reader  T. E. Miller 《Plant Breeding》1997,116(2):127-132
Salt-affected soil is a major world-wide problem with many hectares of land lost to cultivation each year .To combat this problem, the development and assessment of a novel salt tolerant cereal, tritipyrum, was carried out. This is a hybrid between wheat and Thinopyrum bessarabicum. a very salt-tolerant member of the Triticeae. A range of tritipyrums derived from crosses between tetraploid wheat, Triticum durum, and Th. bessarabicum was produced. Although meiosis in ihe tritipyrums was generally regular, chromosome pairing failure was observed in each of the genotypes. In addition, the level of fertility was relatively low, the fertility of bagged spikes ranging from 29% to 51%. One iritipyrum produced multiple seeds in some florets. Three tritipyrums selected at random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eir wheat parents in hydroculture experiments in each of three treatments (150, 200 and 250 mol/ m3 Nacl). The potential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tritipyrum in salt-affected soil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4.
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系统对比分析 ABD、AB、AG 等类型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交后 F_1的减数分裂资料确认中间偃麦草没有与小麦 B 组同源的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染色体 N 带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以目前研究来看,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型以有两组彼此部分同源,另一组与它们远缘为宜,建议以字母 NNiX 代之。  相似文献   
105.
小麦外源抗黄矮病基因的RFLP标记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L1作抗源选育而成的抗黄矮病小麦新品系Yw642、Yw443、Yw243、Y980704,其抗性来自中间偃麦草染色体7X。利用Yw642×中8601的F#-2分离群体,对由易位系Yw642筛选出的RFLP标记进行连锁分析,确定了RFLP标记psr687和wg380分别与7XL上的BYDV抗性基因共分离。利用上述2个RFLP标记,对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抗病易位系Yw443、Yw243、Y980704等进行了Southern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抗病系均具有7XL的抗病特异带,缺失小麦7DL特征带,说明这些抗病系是小麦-中间偃麦草7DS·7DL-7XL易位系,psr687和wg380可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06.
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杂交,在百萨偃麦草(Thinopyrum bessarabicum)中鉴定出1个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其电泳迁移率大于"中国春"小麦的1Dy12亚基,本研究命名为1Ebx亚基,其编码基因命名为Glu-1Ebx.对由百萨偃麦草衍生的双二倍体及其1套二体附加系进行SDS-PAGE分析,只有百萨偃麦草、双二倍体和1Eb附加系表达1Ebx亚基,小麦亲本及其它附加系均不表达此亚基.用1对HMW-GS通用引物对上述材料进行扩增时,只有在百萨偃麦草、双二倍体和1Eb染色体附加系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分子量大小一致的DNA片段,与SDS-PAGE的定位结果一致.表明1Ebx亚基是由百萨偃麦草1Eb染色体上的HMW-GS基因所编码.  相似文献   
107.
中间偃麦草NPR1同源基因TiNH1的分离和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NPR1是调控植物抗病反应的一个关键基因。对中间偃麦草NPR1同源基因TiNH1进行分离和特性分析。【方法】利用RT-PCR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获得TiNH1全长cDNA序列,利用Northern和Southern分别研究TiNH1表达特性及其在中间偃麦草基因组中存在形式。【结果】获得了该基因cDNA序列,命名为TiNH1。其编码蛋白TiNH1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水稻、烟草和拟南芥的NPR1同源性为80%、54%和46%。Nor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TiNH1基因在正常情况下有微量表达,在小麦白粉病菌和纹枯病菌诱导下,该基因表达水平得到提高。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以单拷贝形式存在于中间偃麦草基因组中。【结论】中间偃麦草NPR1同源基因TiNH1编码由58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TiNH,具有已知NPR1蛋白保守的结构域和功能氨基酸,可能参与寄主对小麦白粉病菌和纹枯病菌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08.
对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远缘杂交后代中选育的八倍体小偃麦—麦草9号进行了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麦草9号植株高大,结实性较好,籽粒饱满,生长旺盛;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56,对其进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中期Ⅰ具有一定数量的单价体、环状二价体、棒状二价体;后期Ⅰ、后期Ⅱ与四分体时期都出现不同数量的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微核等现象。这些现象表明中间偃麦草的E组染色体进入了普通小麦的基因组,影响ABD组染色体配对。  相似文献   
109.
徐国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210-8211,8214
[目的]确证簇毛麦属(Dasypyrum)与偃麦草属(Thinopyrum)物种不同基因组的系统发生关系。[方法]采用ISSR引物对12个小麦族物种扩增后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多年生簇毛麦(D.breviaristatum)、中间偃麦草(Th.intermedium)和二倍体长穗偃麦草(Lo-phopyrum elongatum)亲缘关系最近而聚在一起,而二倍体簇毛麦(D.villosum)与拟鹅观草(Pseduoroengeria spicata)聚在一起。[结论]多年生簇毛麦Vb基因组与偃麦草E基因组关系较近;二倍体簇毛麦和多年生簇毛麦未聚在一起,支持"多年生簇毛麦不是二倍体簇毛麦加倍产生"的观点。关键词簇毛麦属;偃麦草属;ISSR;聚类分析;遗传进化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0.
为开发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分子标记,以小偃68(西农)为试验材料,利用SLAF-seq技术获得9 667个小偃68外源染色体特异标签,筛选出823个长穗偃麦草专化分子标记。选取其中100个标记扩增20份小偃麦易位系,发现染色体构成相似的易位系具有相同的扩增结果,并得到小偃麦易位系的特异分子标记。应用这些标记可以快速检测长穗偃麦草遗传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