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5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篇
  30篇
综合类   258篇
农作物   7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南昌链霉菌(Streptomyces nanchangensis)固体种子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进行了南昌链霉菌孢子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筛选。筛选到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使南昌链霉菌每支斜面孢子达5亿多,是高氏培养基产孢量的7.5倍,培养时间缩短了7~10天。同时初步探讨了南昌链霉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孢子的消长变化及对摇瓶发酵产素的影响,发现该菌在固体培养基上能周期性地产生多代孢子;摇瓶发酵,接种第一代孢子南昌霉素 A 产量最多,接种第二代孢子则高效杀虫组分 B 的效价最高。  相似文献   
72.
链霉菌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链霉菌的活体制剂和代谢产物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综述了链霉菌的生防机制,包括拮抗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诱导作用和抗生作用;指出了链霉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展望了链霉菌生物防治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3.
[目的]为了筛选能有效防治烟草青枯病的生防菌株。[方法]对从土壤中分离到的链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和理化性质采用管碟法进行了测定。[结果]离体条件下,发酵液具有耐热性,在100℃以下仍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pH值3.8~9.0),拮抗能力无明显差异,其中在接近中性条件下拮抗活性较强。拮抗物质经胰蛋白酶处理后,拮抗活性亦无明显变化。经终浓度为2 mol/L(NH4)2SO4处理过的粗发酵液,其上清液与沉淀均具有拮抗活性,沉淀经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证明其拮抗物质具有蛋白质性质。[结论]1#链霉菌具有很好的开发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4.
张雯  李成涛  郭蕾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068-4070
为了研究泾阳链霉菌(Streptomyces Jingyangensis)代谢产物抗病抗虫特性,开发新型微生物农药,收集了泾阳链霉菌发酵液和菌丝浸提液,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其对作物感染的预防治疗作用,并通过测定虫口减退率和拒食率研究其对作物致病虫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泾阳链霉菌发酵液和菌丝浸提液处理后,作物感染几率下降,已感染作物生长状况良好;发酵液和菌丝浸提液处理后的小菜蛾、青菜蜗牛虫口减退率可达100%,拒食率达80%;泾阳链霉菌代谢产物对作物的病虫有较强的防治作用,具有开发成新型微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马铃薯疮痂病新致病种S.galilaeus菌株CPS-2致病毒素的产生条件、毒素活性和毒素组成情况。【方法】 经适宜产毒素培养基和培养时间筛选后大量获取毒素;通过乙酸乙酯萃取、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技术纯化毒素,所得色谱纯毒素进行质谱分析;采用萝卜幼苗法、小薯片法和幼薯法检测毒素活性。【结果】 确定菌株CPS-2的适宜产毒素培养基为燕麦麸皮培养基,产毒素高峰时间为接种后第9 天。获得了两个可显著抑制萝卜幼苗生长的毒素组分Ⅱ和Ⅲ,梯度稀释后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毒素浓度与活性呈正相关,且组分Ⅱ可使小薯片和幼薯组织褐变坏死。质谱分析测定组分Ⅱ的分子量为437.1810,组分Ⅲ的分子量为313.1。【结论】马铃薯疮痂病新致病种S.galilaeus菌株CPS-2可产生致病毒素,至少有两种毒素组分在该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6.
为探究链霉菌30702和壳聚糖对淮山土壤微生物活性与群落的影响,采用比色法和滴定法观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Trimmomatic等软件,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和真菌的发展变化。结果表明,链霉菌、壳聚糖、土壤原始微生物和培养时间等4个因素对淮山土壤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壳聚糖浓度在0~10.0 g/kg内,土壤酶活性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大而提高;随时间的延长,先升再降;壳聚糖与链霉菌之间存在交互效应。链霉菌和壳聚糖能增加淮山土壤细菌的物种丰度,减少细菌的多样性,增加艾德昂菌属(Ideonella)和纤维弧菌(Cellvibrio)等有益菌属的相对丰度,而对真菌的物种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较小,与对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土壤优势菌属为腐质霉属(Humicola)、枝孢属(Cladosporium)、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uncultured_bacterium_ c_Subgroup_6。其中,链霉菌与2.5 g/kg壳聚糖复合处理的细菌物种丰度最大,细菌多样性最少。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杨树根癌病发病根系土样及健康根系土样链霉菌进行分离,得到63株链霉菌。并且使用纸片法测定了链霉菌及其无菌发酵滤液对根癌土壤杆菌的抑菌能力,得到有拮抗效果的链霉菌17株,其中5株链霉菌平板抑菌能力较强,抑菌圈直径大于3.0 cm。但这5株链霉菌无菌发酵滤液拮抗能力下降,甚至不表现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8.
K. Goto 《Potato Research》1981,24(2):171-176
Summary Total sugar, reducing sugar, glucose, fructose, and sucrose of scabbed (Streptomyces scabies) and scab-free harvested tubers of several potato cultivars were analysed in four portions (pell and tube flesh separtely, from basal and apical halves), and also in small whole growing tubers. The peel of scabby harvested tubes had higher reducing sugar (glucose and fructose) contents than that of corresponding scab-free tubers. The sugar contents in the flesh and in small growing tubers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ween the scabbed and scab-free state. Tubers of scab-susceptible cultivars had more scab and a higher reducing sugar content than those of resistant cultiva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tents of reducing sugar (glucose and fructose) in tuber peel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cab severity.  相似文献   
79.
香兰素的生物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香兰素一直是香精香料行业关注的重点。本文介绍一株链霉菌L1936,它能以阿魏酸和香兰素为唯一碳源生长,且能将阿魏酸转化为香兰素。并发现阿魏酸是生产香兰素的一种非常好的底物,添加量可达12g/L。测试了链霉菌L1936对阿魏酸的转化能力,能够将6g/L阿魏酸转化为2.02g/L香兰素,相应的摩尔转化率为42.97%。而且此株链霉菌具有一种与其它菌株完全不同的代谢流。在转化阿魏酸时,当香草酸的积累量达到200mg/L时,就开始积累香兰素作为代谢的主要过量合成产物。流加两次底物阿魏酸后,产物浓度达到4.38g/L,相应的摩尔转化率为44.58%。  相似文献   
80.
为了阐明Streptomyces sahachiroi ATCC 33158中Ⅲ型聚酮合酶基因orf18的功能,利用同源双交换的方法对该基因进行同框敲除,采用异位表达的方法进行了相应的回补实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发现基因orf18的敲除会明显降低发酵产物中苯甲酸盐的含量,回补该基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苯甲酸盐的产量,表明orf18在原宿主中极有可能参与苯甲酸盐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