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27篇
农学   78篇
基础科学   8篇
  262篇
综合类   363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36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旨在筛选出甘肃高山细毛羊后备母羊科学合理的补饲料,改变牧区由于营养供给不足导致甘肃高山细毛羊2.5岁才能配种的饲养方式。试验选择甘肃高山细毛羊(12月龄)48只,随机分为试验a(1号料)、b(2号料)、c(3号料)组和对照组(不补饲),进行90 d放牧补饲试验。结果表明,1)瘤胃pH试验a组和b组差异极显著(P<0.01)、c组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瘤胃氨态氮、蛋白氮、总氮浓度试验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VFA)试验a组和b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组显著高于c组(P<0.05);乙酸和丙酸摩尔比a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和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摩尔比a组极显著高于c组(P<0.01);乙/丙b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瘤胃纤维降解菌和原虫数目试验组均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补饲均能正向影响甘肃高山细毛羊后备母羊瘤胃代谢参数及瘤胃微生物数量,以1号料补饲效果最优,2号料也能起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库布齐沙地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一个最主要环节,也是评价大气中CO2浓度增减和土壤生物活性的重要指标,对半干旱区自然状况下的库布齐沙地土壤呼吸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半干旱地区沙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值与土壤含水量具有相关性,但在小时间尺度上与土壤温度没有相关性;2)半干旱地区沙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值与土壤细菌数量、土壤固氮菌数量具有相关性,但与土壤真菌数量、土壤放线菌数量没有相关性;3)干旱地区沙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值与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具有相关性。这些结论将增进人们对半干旱区沙地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的了解,最终更准确地认识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相似文献   
13.
马源  张德罡 《草业学报》2020,29(11):172-182
了解根际土壤养分碳、氮和磷的转化和循环利用是解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性和提高草地生产力的根本问题。草地根际过程能够反映土壤碳、氮和磷等养分的周转速率,影响植物、土壤微生物对养分的竞争和捕获,维持根际微环境中各组分的养分平衡,同时与作物相比,草地土壤中养分元素碳、氮和磷的耦合性更强。因此,根际微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在维持养分转化和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量文献报道,调控根际微环境改变的关键因素是植物与土壤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关键物质-根际分泌物,同时根际分泌物也是介导根际微生物和根际酶活性的关键物质。当草地环境发生改变时,该区域的根际分泌物、根际酶活性和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也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从而导致该区域土壤养分的供应量和有效性发生改变,最终影响草地生产力和养分的有效利用效率。因此,深入探究草地根际过程对养分循环的调控机理,对于揭示草地植物与微生物间养分物质的分配利用和养分收益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了根际分泌物、根际酶和根际微生物参与养分循环的机制和互作机理,总结草地根际过程参与养分循环的机制,并对草学领域未来在根际微域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水平膨化血粉对生长鹅生长性能及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择300只28日龄、体重为(1 142.68±50.64)g的豁眼鹅,随机分为3组(日粮中分别添加1.5%、3.0%、4.5%的膨化血粉),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鹅,进行为期28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膨化血粉对生长鹅的生长性能有显著的影响,3.0%膨化血粉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膨化血粉4.5%组、膨化血粉1.5%组;在料重比方面,3.0%膨化血粉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在3种不同水平的膨化血粉处理中,3.0%膨化血粉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组,而大肠杆菌的数量却最低;1.5%膨化血粉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均低于其他组,而大肠杆菌的数量在3种处理中最高。说明在生长鹅的基础日粮中添加3.0%膨化血粉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不同利用方式下(刈割和放牧),比较了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及群落结构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在不同利用方式下表现为:刈割草地>放牧草地,在不同植物群落中表现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群落.无论在刈割还是放牧区,真菌的分布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细菌的分布为:杂类草群落>羊草群落>碱茅群落;放线菌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土壤微生物随土层垂直递减分布,在土层0~15 cm土壤微生物分布最多.3类微生物中,细菌数量最大,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16.
莫能菌素浓度对混合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试验研究了莫能菌素对混合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 ,以期确定莫能菌素在瘤胃内容物中的适宜添加浓度。混合瘤胃微生物由饲喂花生秧基础日粮的阉公牛瘤胃内容物和瘤胃液制备 ,用简易人工瘤胃装置测定莫能菌素浓度对产气量、瘤胃乙丙酸比例、粗纤维降解率和真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莫能菌素浓度强烈地抑制产气量 ,两者呈线性负相关(P<0.05);粗纤维降解率开始时随莫能菌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浓度为0.078mg/L时达到最大值 ,两者呈二次幂函数关系 ;添加莫能菌素降低了瘤胃乙丙酸比例 ,但瘤胃乙丙酸比例随莫能菌素浓度的提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在莫能菌素浓度为0.1~2.0mg/L的范围内 ,添加莫能菌素对蛋白质的产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使用复合微生态制剂部分替代饲粮中抗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硫酸黏杆菌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以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选用28日龄健康长大二元杂交断奶仔猪320头(断奶日期与体重接近),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6头(公母各半)。试验期30 d。试验结果显示:在生长性能方面,替代2组在试验末重、平均日增重上分别高于对照组8.72%(P<0.05)和17.24%(P<0.05),在料重比上比对照组降低5.78%(P<0.05),但是与抗生素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 000 mg/kg复合微生态制剂能显著降低断奶仔猪腹泻频率(P<0.05)。在对粪便微生物的影响方面,饲粮中添加1 000 mg/kg复合微生态制剂饲喂30 d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粪便中乳酸菌含量9.75%(P<0.05),显著降低大肠杆菌含量13.22%(P<0.05)。因此,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替代抗生素类添加剂硫酸黏杆菌素,可达到显著提高仔猪生长性能、降低仔猪腹泻频率、改善仔猪肠道健康的功效,其最适添加剂量为1 000 mg/kg。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肥料对青梗花椰菜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微生物肥料不同施用方式[A(不施肥,CK);B(施微生物肥料);C(70%化肥+微生物肥料);D(100%化肥)]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对青梗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生物指标和土壤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为寻找合理的施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处理B、C、D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青梗花椰菜株高、茎粗、叶片数等生物指标和土壤微生物学指标。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不同施肥处理下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其中,处理C效果最佳,与处理D相比,青梗花椰菜株高、茎粗、叶片数、地上鲜重、地上干重、地下鲜重、地下干重、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微生物总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分别增加了6.82%、11.53%、11.76%、9.68%、33.33%、62.5%、33.33%、34.04%~37.61%、8.42%~15.87%、32.53%~33.86%、13.56%~18.6%、3.99%、12.81%~17.99%,真菌数量减少了26.23%~32.89%。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微生物数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因此,70%化肥+微生物肥料对青梗花椰菜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9.
This research was aimed to study whether the lncRNA would have effects on the structure and constitution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al colonies in mice.High throughout sequencing was used to sequence and analyze the intestinal microbial colonies in both transgenic and non-transgenic mice of three months old.We conducted comparison and t-test at the level of phylum and genus.The result showed that transferred into long non-coding RNA genes GTL2 (lncRNA-GTL2),the mouse intestinal microbial colony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verall,within the same gender,but there were individual differences.Therefore,this study didn't find that long non-coding RNA transfered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ntestinal microflorain the phylum and genus level.  相似文献   
20.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have become a recognized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threatening the ecological safety and human health.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the clinical and animals breeding, making the environmental microorganisms living with the impact of the residue of antibiotics and elements of resistance genetic and leading to antibiotic resistant bacteria to g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destroyed the stability of ecosystem. In this paper, we expounded the concept of resistance gene transmission by the view of macro environment. Through analyzing the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drug resistance and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microorganism for drug resistance, we clarified the key role of the environ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and analysis environmental resistance.Such as the ecological diversity of flora, the types and the spread of resistant bacteria, the residues of antibiotics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resistance ge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