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3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358篇
林业   487篇
农学   211篇
基础科学   323篇
  806篇
综合类   1202篇
农作物   139篇
水产渔业   248篇
畜牧兽医   296篇
园艺   105篇
植物保护   486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评价嗪草酮70%可湿性粉剂在大豆上的残留动态和使用安全性,应用气相色谱法,在大豆及土壤中进行了残留动态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嗪草酮在大豆植株中半衰期为8.5~14.4d,土壤中半衰期为15.8~21.3d;大豆中最终残留量均为未检出。以此结果制定合理使用准则:按有效成分795g/hm2土壤喷雾使用1次。  相似文献   
52.
采用田间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作物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群体的影响,以寻找对大豆孢囊线虫具有抑制作用的作物品种。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少量大豆孢囊线虫会孵化为2龄幼虫,遇适宜寄主孵化率迅速提高,但非寄主植物对孢囊线虫的孵化影响不大,在处理38d后,适宜寄主根围2龄幼虫数量显著高于非寄主植物根围2龄幼虫数量。在作物生长100d后,农科六号、中黄13、黑乌豆、小粒黑豆和菜豆(改良保丰一号)处理土壤中的孢囊数量是原始孢囊数量的2.3~9.4倍,这5种植物为大豆孢囊线虫的良好寄主;但在豇豆(之豇28-2)、谷子(新吨谷1号)、大葱(中华巨葱)、番茄(精选L-402)和玉米(郑单958)等作物处理中,土壤孢囊数量仅为原始孢囊数量的58%~63%,可有效减少土壤中大豆孢囊线虫的数量。  相似文献   
53.
以南方重点林区广东省为研究对象,以2000—2010年MODIS NDVI月度合成数据、2000—2010年全球辐射定标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为主要信息源,在植被覆盖度计算基础上,进行了植被覆盖度时间系列分析、空间趋势面分析、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广东省的年均植被覆盖度呈现围绕78.6%均线上下波动、总体趋势保持基本不变的时间系列变化格局;在空间格局上,广东省植被覆盖度从高到低,总体呈现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带状分布格局;年均植被覆盖度与年降水日高度负相关,与年日照时数低度正相关,与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灯光指数不相关。  相似文献   
54.
极度濒危植物--崖柏种群空间格局与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开县境内4个典型崖柏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初步研究,表明崖柏种群为明显的集群分布,在取样尺度较小时(群落Ⅰ、Ⅲ、Ⅳ为4m^2;群落Ⅱ为6m^2)集群强度最大,且随着取样尺度的扩大聚集强度逐渐减小。在各群落中集群强度以多齿长尾槭一崖柏群落(Ⅰ)最大,依次为崖柏一铁杉群落(Ⅱ),崖柏-巴东栎群落(Ⅲ),崖柏-黄杨群落(Ⅳ)最小。在对崖柏初步研究的基础上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5.
截形叶螨在保护地黄瓜上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强度与叶螨的密度有关,随着密度的上升而下降;截形叶螨在保护地黄瓜上呈指数增长,模型为N1=1.3634e^0.31261(R=0.9174^**)。应用最优分割法将截形叶螨种群动态划分为3个阶段:初建期、发展期和高峰期。在种群初建期,截形叶螨开始迁入,数量较低,以扩散为主,分布不均匀,聚集强度较高;在发展期,截形叶螨种群不断扩散,分布日均匀,聚集强度逐渐下降;在高峰期,截形叶螨种群数量急剧增长到高峰,聚集强度继续下降,此阶段由于黄瓜接近成熟及受害枯萎.截形叶螨因缺少食物而数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56.
应用截线法、访问法、交尾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黑琴鸡东部分布区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该分布区巢址的林型、食物丰富度、隐蔽级、干扰级、距水源距离、坡向、坡位、坡度、巢位、海拔高度共10项生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东部分布区黑琴鸡种群数量为(24 785±2 737)只。河北围场县塞罕坝林区种群密度最高,达到(7.28±0.875)只/km2,内蒙古红花尔基林区种群密度次之,为(5.347±0.645)只/km2,河北木兰围场林区种群密度第三,为(3.94±0.474)只/km2。在该分布区中,影响巢址选择的生境因子主要有距水源距离、食物丰富度、隐蔽级、林型、坡向和干扰级,其中塞罕坝林区、红花尔基林区和木兰围场林区是黑琴鸡巢址选择的最佳生境。  相似文献   
57.
通过1977~1990年2614次田间种群消长系统调查及对15417头长、短翅型雌成虫卵巢发育系统解剖证实,本地区单季晚稻最初虫源由南方迁入,迁入期通常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繁殖产生长、短二种翅型的成虫。从迁入建立种群到种群最终消失,可发生3~4个世代。田间种群数量动态与迁入基数、气温、食料及天敌等因子有关。其中,虫口基数和气温是种群大发生的主导因子。短翅型成虫大量出现是种群数量激增的预兆。  相似文献   
58.
1992~1994年在中粳稻区研究了黑线姬鼠发生动态和春秋季防治指标。结果表明,4~5月、9~10月为繁殖高峰;5~6月和10~11月为数量高峰。水稻不同生育期害鼠百夹日捕获率(X)与产量损失率(Y)呈显著正相关,早春为防治适期,在现有生产水平下,防治指标(百夹日捕获率)为3%,水稻主害期控制指标为6%~7%。  相似文献   
59.
对3种基质,4个种源的2年生柔枝松容器苗的年生长规律及其形态指标进行了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2个处理苗木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3-4月份、5-8月份,地径处于迅速生长阶段;而苗高只在4-5月份整个生长季中唯一一次高生长,期间地径生长缓慢。P3种源的年生长规律与其他种源有较大不同,即地径生长起止时间相对较早,苗高生长期较长。对17个形态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结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M1基质容器苗的苗木质量较差;M2、M3基质的苗木质量较好,其中又以M2基质P1种源和M3基质P2种源的苗木质量更佳。  相似文献   
60.
西花蓟马与二斑叶螨的种间竞争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和掌握西花蓟马和二斑叶螨的种间关系,揭示其种群变化规律,在玻璃温室盆栽条件下,调查了两种害虫单种种群、不同比例混合种群及危害先后顺序等不同处理下,西花蓟马和二斑叶螨在菜豆上种群动态的变化。结果显示,单种种群中,二斑叶螨的种群增长速度大于西花蓟马;在不同比例的混合种群中,西花蓟马和二斑叶螨的增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起始种群密度越高受到的抑制越小;西花蓟马和二斑叶螨不同危害顺序中,先危害的占有明显的优势,对后一种害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在西花蓟马与二斑叶螨的种间竞争过程中,竞争的强度与害虫种类、初始种群数量的大小和害虫危害的先后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