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0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12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9篇 |
农学 | 125篇 |
基础科学 | 11篇 |
68篇 | |
综合类 | 445篇 |
农作物 | 188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47篇 |
园艺 | 40篇 |
植物保护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71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69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徐花6号夏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生新品种徐花6号高产覆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徐花6号夏直播适宜的播种密度为16.5×104穴/hm2,精量播种方式为双株/穴.施用花生专用复合肥375.0kg/hm2,麦后适期早播,徐花6号产量可达7 167.5kg/hm2以上,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机插单季晚稻秀水134适宜的播栽期和密度。【方法】分别进行播期试验、栽插期试验、播种量试验和栽插密度试验,分析播栽期和密度对机插单季晚稻秀水134的影响。【结果】适期分批早播、稀播,适龄早栽有利于取得足穗、大穗、高产。足丛密植有利于足苗、足穗、高产。浙北地区单季晚稻秀水134机插,以5月中旬至下旬分批播种,播量125~150g/盘,栽插秧龄15~20d,密度27万~25万丛/hm^2,基本苗100万~150W/hm^2为宜。[结论]研究结果为单季晚稻秀水134生产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3.
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播种期地温变化及玉米适宜播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的巴彦、佳木斯、林甸和宁安4个代表市县2004年至2013年间4~5月份日平均地温为基础数据,结合地温的变化规律和玉米种子适宜萌发温度,确定该积温带的玉米播种日期。结果表明,日平均地温均随着日期增加在波动中增长,4月1~9日,地温增长比较稳定,曲线波动幅度相对较小;4月10~23日,曲线波动幅度最大。10年间地温稳定通过6℃、7℃、8℃、9℃和10℃的平均日期分别为4月6日、4月13日、4月18日、4月19~27日,年际间差异明显。此积温带的玉米最早播种期为4月18日,适宜播期为4月23日至5月5日。 相似文献
84.
沙地生境不同播期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其越冬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科尔沁沙地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适宜播期,本研究于2017年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选择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3个紫花苜蓿品种,7月1日开始播种,每5天播种1期,共10个播期,分析播期、生产性能、越冬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建植当年苜蓿播种越晚干草产量越低,骑士T干草产量在7月21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公农1号干草产量在7月16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擎天柱干草产量在7月11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随播种时期的推迟,苜蓿株高、单枝条重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单位面积株数和枝条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苜蓿越冬率从播期7月16日开始显著降低,公农1号在7月16日以前播种越冬率显著高于骑士T和擎天柱(P<0.05);播种翌年第1茬苜蓿干草产量和株高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逐渐降低,2,3茬则无明显变化;苜蓿单位面积株数和枝条数都随播期的推迟呈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苜蓿的株数逐渐降低。因此,在科尔沁沙地种植紫花苜蓿最佳播期为7月1日—7月16日。 相似文献
85.
播期和密氮组合对镇麦10号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确定江苏淮南麦区红皮强筋小麦高产栽培的适宜播期、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选用红皮强筋小麦新品种镇麦10号作为试验材料,在基施45%复合肥375 kg·hm-2和尿素150 kg·hm-2条件下,分析了播期和密氮组合对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密氮组合对镇麦10号产量及干物质积累量有极显著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镇麦10号产量先升后降,穗数和千粒重下降,穗粒数略有增加。11月5日播种较10月20日和11月20日播种分别增产2.26%和10.59%;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因播期不同而有所差异;种植密度增加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但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10月20日播种时,提高种植密度不利于产量的增加,在基本苗225×104 株·hm-2下平均产量最高,较基本苗300×104 和375×104 株·hm-2分别增产3.52%和9.21%;11月5日和11月20日播种时,籽粒产量随着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以基本苗375×104 株·hm-2的产量最高,较基本苗225×104 和300×104株·hm-2分别增产6.32%、4.89%和4.58%、3.25%。增加追氮量有利于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但过量追氮时,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追施纯氮120 kg·hm-2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追氮量过多过少均不利于产量的增加。早播、增加种植密度、增施氮肥均能促进镇麦10号干物质积累,但不利于产量的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镇麦10号高产最适播期为11月5日,最优密度为375×104 株·hm-2,适宜追氮量为120 kg·hm-2。 相似文献
86.
Plant available soil water at sowing in Mediterranean environments—Is it a useful criterion to aid nitrogen fertiliser and sowing decis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regions where rainfall is low and variable, water stored in the soil profile prior to sowing can alter yield expectation and hence management decisions. Thus, wheat farmers in Mediterranean regions may be able to benefit from knowing the amount of soil water at sowing by optimising their nitrogen (N) fertiliser management and by deciding on whether or not to sow a crop. We used the ASPIM-Nwheat model to explore how levels of plant available soil water (PAW) at sowing, N fertiliser rate, soil, site and season-type (below or above median rainfall) affected wheat yields at sites in the Mediterranean area of southwest Australia. Overall,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yield potential and the consequent N fertilisation requirement was season-type. The additional yield per mm PAW at sowing was generally higher in seasons with below median rainfall, except when yields were severely water-limited by below median rainfall of <222 mm combined with <40 mm PAW at sowing on light clay soil with 109 mm plant available water capacity (PAWC). Sowing was generally warranted; only on light clay soil with <10 mm PAW at sowing and below median rainfall of <222 mm was there an opportunity for a conditional sowing strategy. Scope for varying N fertiliser rates with PAW at sowing was limited to soils with higher PAWC (109 and 130 mm, respectively) in below median rainfall seasons at the wetter site (295 mm mean seasonal rainfall), and in both season-types at the drier site (225 mm mean seasonal rainfall). Only in these combinations, soil water at sowing modified the optimal N fertiliser rate for maximum average yield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between PAW at sowing and N fertiliser rates. Similar interactions were found for a site in the Mediterranean Basin and a site in the eastern Australian subtropics on soil with high PAWC (183 and 276 mm,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there was no benefit from modifying crop management based on PAW at sowing on soil with low PAWC (i.e. sandy soil) and/or under conditions of high in-season rainfall. The conditional N management approach becomes more viable as the proportion of water stored in the soil prior to sowing increases relative to total crop water use and as the PAWC of the soil increases. Knowledge of PAW at sowing × N fertiliser rate interactions in a particular soil × site × season-type context can help to identify sites where a more targeted N management dependent on amounts of PAW at sowing is potentially profitable. 相似文献
87.
不同播期下水热因子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播期下水热因子变化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白燕2号裸燕麦品种为材料,于2018-2019年探究了5个不同播期(4月18、4月28日、5月8日、5月18日、5月28日)对燕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后,燕麦生育期缩短5~14 d;播期每推迟10 d,营养生长期平均推迟5~9 d;燕麦拔节到抽穗期的降雨分配、全生育期降雨总量和苗期积温提高。(2)拔节到抽穗期的降雨量和整个生育期降雨总量增加有利于燕麦产量提高,分蘖到拔节期积温和拔节到抽穗期的降雨量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抽穗到灌浆期的降雨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灌浆到成熟期期间降雨不利于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3)5月28日播种的燕麦生长表现最佳,株高、茎粗和籽粒产量分别较4月18日播种提高了21.57%、25.12%和24.91%;燕麦品质以5月18日播种表现最优,β-葡聚糖、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较4月18日播种平均提高了43.11%、9.22%和14.65%。总之,我国北方燕麦主产区不同的播期主要因为各生育时期的降雨量不同而影响燕麦产量和品质,其中拔节到灌浆期间的降雨量增加有利于燕麦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提高,燕麦全生育期总降雨量增加有利于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88.
播期与密度组合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花后旗叶光合特性、籽粒库容能力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给在近年冬前积温增加的情况下冬小麦的种植选择适宜的播期和密度,在山东莱州大田条件下,以两种不同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组合对小麦叶面积系数及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籽粒库容能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组合处理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LAI、旗叶光合特性、籽粒库容能力及产量均存在明显影响,两个小麦品种的旗叶光合特性均以中播两密度处理(10月19日播种,密度分别为180万和270万株·hm-2)的表现较优,潜在库容大,籽粒充实指数高,粒叶比值大,最终产量高。综合来看,本试验条件下,10月12日至19日可作为当前冬小麦适宜播期,大穗型品种比多穗型品种更适宜密植,多穗型品种密度应在120万~180万株·hm-2(播量60~90 kg·hm-2),而大穗型品种应在180万~270万株·hm-2(播量90~135 kg·hm-2)。 相似文献
89.
90.
播量对滴灌春小麦群体生长、冠层光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播量对滴灌春小麦群体生长、冠层光分布及产量的影响,以新春6号为材料,设置5个播量处理[300kg.hm-2(M1)、375kg.hm-2(M2)、450kg.hm-2(M3)、525kg.hm-2(M4)、600kg.hm-2(M5),以450kg.hm-2的畦灌为对照(CK)]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滴灌春小麦产量与播量呈单峰曲线关系,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M3处理产量最高,比CK增产29.3%。随播量增加,光合势(分蘖至灌浆)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但在开花至灌浆期,M3处理光合势和生长速率最大。综合以上结果,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北疆地区滴管春小麦播量为450kg.hm-2时,能够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