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5篇
  免费   440篇
  国内免费   703篇
林业   832篇
农学   397篇
基础科学   322篇
  2156篇
综合类   2936篇
农作物   277篇
水产渔业   171篇
畜牧兽医   723篇
园艺   98篇
植物保护   616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612篇
  2011年   616篇
  2010年   455篇
  2009年   501篇
  2008年   452篇
  2007年   554篇
  2006年   431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生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王祺  王永斌 《草业科学》2002,19(2):37-39
荒漠绿洲区的紫花苜蓿在传统的生产管理基础上,提出了苜蓿生产、管理及加工利用的科学技术及措施,并展望了苜蓿产业化发展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52.
低温驯化期冬小麦生理指标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分析抗寒性不同的冬麦品种在低温驯化期适应性的差异,以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低温驯化期测定叶片和分蘖节处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抗寒性较强的东农冬麦1号的电导率低于济麦22;在低温驯化期,两个品种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升高,其中东农冬麦1号两个部位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济麦22。  相似文献   
53.
据2001-2003年粤北霜冻蔗区旱坡地3年3次新植、2次宿根试验结果,HoCP95-988特早熟高糖、高产稳产,萌芽性好、分蘖性强,有效茎多,宿根性强,对水肥条件要求不高,适宜霜冻蔗区及旱坡地种植。该品种11月上旬蔗糖分可达15.57%,分别比粤糖93-159和新台糖16号同期蔗糖分高1.68个百分点和2.24个百分点;榨季平均蔗糖分15.68%,分别比粤糖93-159和新台糖16号高1.14个百分点和1.71个百分点;平均蔗产量111585kg·hm-2,分别比粤糖93-159、新台糖16号增产10.0%和20.3%;平均含糖量17426kg·hm-2,分别比粤糖93-159、新台糖16号增产糖17.78%、34.31%。  相似文献   
54.
为明确晚稻生长前期田间主要杂草群落组成及其生态位,预测除草剂作用下农田杂草群落的演变。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对宁波晚稻田杂草群落开展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区晚稻田主要杂草种类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耳叶水苋(Ammannia arenaria)、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矮慈姑(Sagittaria pygmaea)、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计算这些杂草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稗和千金子的时间、水平生态位宽度均在0.90以上,且二者时间和水平生态位重叠值最大(0.9088、0.8261),说明稗和千金子为晚稻生长前期杂草群落中的优势种群。耳叶水苋时间生态位宽度最低(0.4955),但与稗和千金子水平生态位重叠值较高,分别为0.7201和0.6990。说明耳叶水苋出草较迟,但有着较强竞争优势,忽视对耳叶水苋的防治,将使其成为水稻生长后期杂草群落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55.
以河北省坝上风电场建设区为研究对象,探讨风电场建设区水土流失特点、分区、防治重点及植被恢复措施。结果如下:风电场建设区水土流失特点为风电场工程的特殊性与坝上水土流失特征的相互耦合的表现;风电场建设区水土流失特点表现为点状与线状侵蚀并存,风蚀与水蚀共存,植被破坏点多面广、植被恢复难度大,土石方量较小、弃渣相对较少,水土流失重点在施工建设期等;风电场建设区的水土流失主要来自升压站、风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道路区、集电线路区和弃渣场等6个区域,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和防治重点各有侧重;坝上风电场建设区的植被恢复可采取封育恢复自然植被,清理表土集中覆盖、利用土壤种子库恢复植被及人工植被建设3类途径。  相似文献   
56.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月  于东升  王秀虹  徐志超  王玺洋 《土壤》2018,50(2):391-397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及预测,对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实现土地可持续生态利用和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为例,利用2005年和2015年两期遥感影像,获取东乡县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数据,结合景观生态学研究了东乡县近10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运用CA-Markov模型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预测和分析了东乡县未来10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东乡县在过去10年建设用地、耕地分别增加了71.82、10.76 km~2,水域、林地和未利用地相应减少,减少幅度顺序为未利用地水域林地;各景观斑块分布均匀,景观多样性增加;景观形状趋于简单,相互之间连通性降低、关系变弱。人类经济活动及土地利用政策对东乡县景观格局有显著影响。到2025年东乡县建设用地将增加68.72 km~2,水域、林地和未利用地仍将不断减少,但耕地有所增加;景观斑块数增加,形状略趋复杂;景观异质程度提高,有向多样化、均匀化发展的变化趋势。总体来说,东乡县景观格局正逐步朝着稳定、均匀和多样的方向发展,但仍需加大力度保护和增加耕地资源,控制和合理规划建设用地,维持生态环境平衡。  相似文献   
57.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域元谋县为例,通过对该区龙川江小黄瓜园水文站20世纪50年代以来输沙量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河流输沙量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80年代末至2000年,年均输沙量由400万t(1971—1980年)增加至750万t(1991—2000年)。为研究输沙量变化的原因,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指导,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输沙量增加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年来局地气候变化,特别是降雨量及降雨强度的增加使地表侵蚀加速,进入河道泥沙增多。同时,由于受牲畜数量快速增加、人口的迅速膨胀、生产方式的落后及农作物市场价格等因素影响,土地覆被及结构变化明显,即覆被盖度减小,坡耕地增加,灌草地等蓄水保土作用好的地类面积迅速减少,进而导致生态极为脆弱的元谋干热河谷区土壤侵蚀加剧,河道泥沙含量增加。此外,元谋县强烈的冲沟侵蚀也是龙川江输沙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8.
廖莎  李巧云  关欣  黄慧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750-16752
阐述了芒荻类植物的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利用价值,及我国西北地区开发利用芒荻类能源植物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建议发挥芒荻植物的经济和生态双重效应,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9.
黄土高原地区50年降水时空动态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74个气象站1952-2001年降水量数据,计算各站年降水量线性趋势系数,利用ArcGIS地统计模块普通Kriging插值法生成黄土高原地区1952-2001年年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线性趋势表面,分析年降水量、年降水量线性趋势表面时空分布特征与10年尺度降水量带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1952-2001年平均年降水量(426.69±67.85)mm.年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线性趋势存在显著时空分异;年降水量由西向东线性增加,从南到北二次曲线递减.总体上东南西北方向递减;10年尺度平均年降水量减少趋势明显,递减率-10.019 mm/10 a,期间累计减少1 227,33 mm 1200,400,600 mm降水线南移,干旱半干旱区面积不显著扩大,湿润半湿润区显著缩小,气候呈干旱化趋势;年降水量线性趋势系数从-4.10 mm/a到4.46 mm/a,平均-0.98 mm/a,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地区面积16.36万km~2.呈减少趋势地区面积46.27万km~2,分占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26.12%和73.88%.  相似文献   
60.
为探讨黄土丘陵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以及驱动机制,以罗玉沟流域作为典型流域,基于1986、2001年的TM影像为数据源,对土地利用格局分布进行分析,并运用CA-Markov模型,以2001年的土地利用格局为基础,预测了2016年流域的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分布。结果表明,罗玉沟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在1986年以前,以坡耕地为主,面积占59.67%,其次为梯田、草地和林地。从1986年到2001年林地和梯田的面积均有显著增加,坡耕地面积则显著减少,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不大。从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来看,面积增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