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6篇
  免费   427篇
  国内免费   985篇
林业   200篇
农学   904篇
基础科学   642篇
  911篇
综合类   3288篇
农作物   618篇
水产渔业   116篇
畜牧兽医   644篇
园艺   136篇
植物保护   949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313篇
  2016年   442篇
  2015年   334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548篇
  2011年   526篇
  2010年   400篇
  2009年   402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以多普勒法的谷物收获超声波流量计为研究对象,进行谷物收获系统和超声波流量计的前期研究.超声波流量计是利用流体对超声波的影响来测量流量的仪表,传统的测量原理一般为时间差法,测量精度低,只能对液体或者气体进行流速测量;而采用多普勒测量法则可以达到更高的测量精度,并且尝试对谷物(固体)的流速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62.
水分亏缺对覆膜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的覆膜玉米亏水灌溉试验 ,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内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对覆膜玉米生长发育、光合作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拔节期受旱对玉米株高及叶面积指数影响最大 ,抽雄后的水分亏缺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各处理产量资料表明 ,覆膜春玉米的需水临界期为抽雄开花期 ,此期轻度的水分亏缺可造成产量大幅度下降 :灌浆期较抽雄开花期玉米产量对水分亏缺敏感程度低 ,但在这个阶段的水分亏缺也可使玉米减产 ;拔节期玉米产量对水分胁迫敏感程度较差 ,该阶段为对玉米进行水分亏缺处理的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63.
不同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甘肃省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对于喷灌、滴灌、渗灌及波涌灌几种方式下,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的灌溉节水机理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这两种作物的节水性和生育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降雨、灌溉水量和前期土壤特性一定的情况下,在喷灌、滴灌、渗灌及波涌灌几种节水灌溉技术中,渗灌的节水性最好,依次为滴灌、喷灌、波涌灌。小麦和玉米在渗灌条件下产量比滴灌、喷灌和波涌灌都高,小麦渗灌产量比滴灌增加7.6%,比喷灌增加13.1%,比波涌灌增加22.4%。玉米渗灌产量比滴灌增加1.3%.比喷道增加6.3%。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从土地选择、品种选择、怖种与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六个方面,总结了中南地区甜玉米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5.
Summary Laboratory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rying on soil strength and corn emergence (Zea mays L.). Corn was germinated in Billings silty clay under a bank of heat lamps which operated 9, 14, 19, or 24 h per day. Soil strength (modules of rupture), soil moisture content and emergence were measured daily.The relationship of soil strength to corn seedling emergence as influenced by the four light and heat durations and bare and mulched soil surfaces was determined. As soil strength increased emergence decreased until it ceased at soil strengths of about 80 kPa. Strength of this soil had a high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oil water content and increased with time. Mulching decreased initial rate of drying, decreased crust strength, and improved corn emergence. The 14-hour light and heat treatment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corn emergence.Contribution from Colorado State Experiment Station, USDA-ARS Snake Riv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Center, and USDA-ARS Fort Collin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66.
In most cases, when calculating soil water availability, only thewater content is considered. The effect of salinity on the wiltingpoint is neglect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use asimulation model (CERES-maize) in order to predict cornyields as a function of water salinity under severalenvironmental, agrotechnical, and plant characteristics. A modelis presented in which the wilting point is a function of the soilsalt content. At high salinity, the water content at wilting pointis higher than at low salinity, resulting in an insufficient amountof available water and, therefore, a reduced yield. The modelwas used to simulate several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situations for forage corn and grain corn. Simulation resultsshowed that nitrogen fertilization increases the salinity thresholdvalue and the yield sensitivity (rate of yield reduction per unitof salinity). The also showed that forage corn is more sensitiveto salinity than grain corn. If the soil is not leached, a heaviersoil texture has a higher salinity threshold value. On the otherhand, if the soil is leached, the soil texture has no influence onthe salinity threshold value and the yield is less sensitive tosalinity in sandy soils. 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r2= 0.75) indicat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s were in goodagreement with the field data.  相似文献   
67.
基于方向一致性特征的小麦条锈病与白粉病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这2种病斑颜色特征相近、形状特征不明显,但在方向分布的一致性上却存在较大差别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方向一致性描述方法。通过不同的方向核与图像卷积得到多个方向图和边缘,对每个方向图依据边缘图进行统计得到图像的方向分布直方图;并计算方向分布直方图的标准差,作为图像方向分布的一致性特征。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抑制噪声影响,得到的结果符合图像的实际分布情况。利用该方法对小麦病斑进行特征提取,并应用于小麦条锈病与白粉病的病斑识别实验中。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向一致性特征使条锈病与白粉病的区别度较大,准确识别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68.
在山东一年两作的玉米播种中多年来一直沿用了麦田套种的习惯,成为机械化技术的大面积高效率应用的一个障碍。本文在总结山东省各地实践验的基础上,从机械技术的发展、玉米品种的培育和气候变迁等方面研究了实行玉米直播机械化技术的可行性,以期对于适宜地区的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我国玉米产区的耕作习惯、经济基础、技术水平、自然特点等因素进行分析.指出中国的玉米收获机械化道路不是死胡同,是有光明前途的。当前乡镇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的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富裕起来的农民只要看到玉米种植的综合效益,肯定会在农机上投入资金。  相似文献   
70.
为探究宁夏南部山区自然降水条件下露地青花菜的最佳补灌灌溉方案,采用大田田间对比试验,设置5个补灌水平,在宁夏原州区冷凉蔬菜基地开展补灌水平对土壤水分分布、青花菜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青花菜全生育期自然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份,且占全生育期降雨量的78.49%,此月份无需补灌即可满足生育后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处理青花菜生育期内土层深度20 cm处土壤含水率总体表现为W5(27mm·667m-2)>W4(22.5mm·667 m-2)>W3(18 mm·667 m-2)>W2(13.5 mm·667 m-2)>W1(9 mm·667 m-2),补灌后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均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5%以上;补灌灌溉水平对青花菜花球产量性状、营养品质均有显著影响,W3处理经济总产量最高,达1524.10 kg·667 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28%~33.24%;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最高,W3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W1、W4和W5处理24.46%、12.20%、21.41%,W3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W135.78%,且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质量分数也较高,分别为6.26 g·100 g-1和9.57 mg·100 g-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青花菜膜下滴灌最优补灌方案为补灌灌溉定额为69 mm,苗期-莲座期补灌灌水2次,灌水量为33mm,莲座期-球前期补灌灌水2次,灌水量36mm,结球前期-采收期补水主要依靠自然降雨。该结果可为本区露地冷凉青花菜夏季栽培产量的积累与水资源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