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22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缓释尿素在双季稻上的养分供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木  唐拴虎  黄巧义  易琼  黄旭 《土壤》2018,50(4):656-663
采用双季早晚稻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养分释放期为60 d和90 d的两种不同缓释尿素对整个生育期内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60 d型缓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在早、晚稻上均达到了普通尿素分次施肥时的产量水平,而90 d型缓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在早稻上效果好晚稻上效果欠佳。60 d和90 d型缓释尿素一次性施用的优势在于能使水稻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及穗粒数,整个生育期地上植株氮(灌浆期不含籽粒)含量也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分次施肥、普通尿素一次施用及不施氮处理,而灌浆过程中籽粒、剑叶、倒二位及倒三位叶的氮含量及剑叶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也均高于其他3个处理。两种缓释尿素均使水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贪青状况,其中以90 d型缓释尿素贪青最为严重,60 d型缓释尿素的养分释放期对水稻较为适中而90天型缓释尿素较长。  相似文献   
82.
缓释肥料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缓释肥料不同掺混比例和常用掺混比例减氮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以氮肥施用量或缓释氮肥与速效氮肥比例为处理梯度,设计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缓释肥料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等氮量条件下,含有缓释氮素的掺混肥处理明显高于普通复合肥和尿素的常规处理,增产0.46~1.13 t/hm2,增产率达5.97%~13.87%,氮肥利用率提高5.85%~11.83%。[结论]当缓释氮与速效氮掺混比例为30∶70时,增产率、养分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均表现最佳。采用30%缓释氮后减氮10%较常规处理仍有明显增产效果,但低于同掺混比例的全氮处理。  相似文献   
83.
有机缓释肥代替营养液对黄瓜和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基质采用不同的施肥方式以及营养滴灌方式对黄瓜和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定期在基质中追施专用有机缓释肥,滴灌清水的生产方式可以取得与仅滴灌营养液相似的栽培效果。因此,研制成的无土栽培专用有机缓释肥可以替代营养液,为通过无土栽培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4.
蛭石添加无土栽培有机缓释肥进行黄瓜育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无机基质蛭石中按不同体积比加入无土栽培有机缓释肥进行黄瓜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当蛭石∶无土栽培有机缓释肥为30∶1(v∶v)时,黄瓜的丰产性相对指数、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均表现较优。综合比较,此为最佳比例,可以培育出健壮黄瓜苗,并可用浇灌清水代替营养液,简化苗期管理。  相似文献   
85.
保水剂A对橡胶树专用肥养分溶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橡胶树专用肥中添加不同比例的保水剂,研究其对橡胶树专用肥养分释放的影响,并利用经验方程对肥料养分释放曲线进行拟合,以期为开发新型橡胶专用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缓释效果随着保水剂A用量的增加而增强,寻找到较好的模型进行拟合研究,运用双常数方程和一级动力学方程对溶出速率曲线和累积溶出率曲线分别进行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0 8~1.000 0和0.992 3~0.999 9,并得出保水剂A用量与缓释效果的关系,提出以模型参数的变化规律、溶出抑制率的显著性来确定缓/控释材料的最佳用量,保水剂A的用量在5.0%~6.0%之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6.
分别采用腐植酸和钙镁磷肥包裹颗粒尿素的方法自制了两种缓释氮肥,并通过室内土壤培养和盆栽实验研究了其氮素释放特征和肥效。结果表明,两种缓释氮肥较普通尿素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在室内培养24h后,尿素溶出率为56.78%,而两种自制缓释氮肥分别仅为15.28%和11.58%;以玉米为供试作物,两种自制缓释氮肥与普通氮肥(尿素)相比,均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并显著提高玉米吸氮量和氮素表观利用率,其中以腐植酸包裹尿素(SRF2)效果最佳,较普通氮肥增产13.62%,氮素表观利用率达66.2%。  相似文献   
87.
新型头发角蛋白载体缓释尿素肥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氧化后的头发角蛋白粉末作为载体,制备了缓释尿素肥料。用土柱淋溶试验考察了模压压强、模压温度、尿素含量和角蛋白氧化时间对头发角蛋白载体缓释尿素肥料淋溶速率的影响,并与商业化的缓释肥料Luxecote和SCU的淋溶速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淋溶10次后,头发角蛋白载体缓释尿素的累积释放分率在18%~69%,Luxecote和SCU淋溶10次的累积释放分率分别为41.28%和18.01%,头发角蛋白载体缓释尿素肥料的淋溶速率与商业缓释肥料相当。淋溶试验表明,随模压压强的增大,尿素的淋溶速率显著降低。随模压温度的升高,尿素淋溶速率稍有降低。随缓释肥料中尿素含量的增加,其淋溶速率明显升高。角蛋白的氧化时间越长,尿素的淋溶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88.
以万寿菊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运用裂区设计,以缓释肥处理为主区,包括不施用缓释肥(T1)、喷施叶绿宝(T2)、基施多维肥精(T3)、基施多维肥精+喷施叶绿宝(T4)4个处理;氮肥处理为副区,即施氮0 kg/hm~2(N1)、150 kg/hm~2(N2)、300 kg/hm~2(N3)、450 kg/hm~2(N4)4个处理,通过测定万寿菊幼苗光合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膜稳定性以及保护酶等指标,以期为万寿菊合理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缓释肥和氮肥配施对万寿菊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生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叶绿素含量随着尿素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N3T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Pn、Tr、Gs均随着尿素施用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Ci随着尿素水平的增加而降低;缓释肥和氮肥配施对丙二醛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较为一致。在N3T2时保护酶活性最高,丙二醛活性最低,防止膜脂过氧化延缓衰老。结论:施氮量达到300~450 kg/hm~2时,基施多维精肥和喷施叶绿宝可显著改善万寿菊气体交换特征。  相似文献   
89.
为探究不同缓释掺混肥配比对稻茬小麦生产的影响,在沿淮下游地区,以淮麦52和淮麦920为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试验,以缓释掺混肥(SRF,N∶P2O5∶K2O=26∶12∶12)和丰卉尿素(U,46%N)为供试肥料,设置U四次分施(M1)、SRF一次基施(M2)、60%SRF基施+40%U拔节期追施(M3)、60%SRF基施+40%SRF返青期追施(M4)、M3模式减氮15%(M5)和M4模式减氮15%(M6)6种施肥模式,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氮素积累及利用、干物质转运和品质等的差异。结果表明,缓释掺混肥一次基施(M2)和减氮15%条件下两次分施(M5和M6)较常规肥料处理(M1)均能实现稳产。缓释掺混肥两次分施(M4)可有效促进稻茬小麦花后光合物质生产和氮素向籽粒运转,增加籽粒氮素积累量,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生理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分别较M1处理增加16.49%、11.09%、4.86%和4.72%,较M2处理增加21.31%、15.19%、5.32%和18.60%;M4处理较M1处理增产9.01%和6.78%,较M2处理增产11.43%和12.10%,实现产量提升的同时显著改善小麦籽粒蛋白品质。综上,60%缓释掺混肥基施和40%缓释掺混肥返青期追施有助于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适宜在沿淮下游稻茬麦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0.
土壤干旱缺水和有机质亏缺是限制甘肃河西地区黄芪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探索促进河西地区土壤蓄水保肥和土壤微环境改善的施肥措施,通过连续2年大田试验,设置保水剂+有机肥+普通尿素(B+OM+N)、保水剂+有机肥+缓释尿素(B+OM+HN)、保水剂+普通尿素(B+N)、有机肥+普通尿素(OM+N)、有机肥+缓释尿素(OM+HN)和单施普通尿素(CK)6个处理,探讨了不同施肥方式与保水剂互作对黄芪土壤水分、养分等微环境指标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水分含量先升后降,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MBC、MBN)含量逐渐降低,NH4+-N和NO3-N含量逐渐增加,MBC/MBN比先增后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土壤水分、NH4+-N和NO3-N含量逐渐降低,有机质、MBC、MBN含量和MBC/MBN比逐渐增加,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先升后降,有效磷含量波动式下降;不同土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