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12篇 |
免费 | 86篇 |
国内免费 | 25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97篇 |
农学 | 706篇 |
基础科学 | 51篇 |
242篇 | |
综合类 | 1741篇 |
农作物 | 620篇 |
水产渔业 | 22篇 |
畜牧兽医 | 405篇 |
园艺 | 339篇 |
植物保护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84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118篇 |
2016年 | 136篇 |
2015年 | 138篇 |
2014年 | 186篇 |
2013年 | 206篇 |
2012年 | 267篇 |
2011年 | 296篇 |
2010年 | 244篇 |
2009年 | 306篇 |
2008年 | 274篇 |
2007年 | 288篇 |
2006年 | 291篇 |
2005年 | 208篇 |
2004年 | 161篇 |
2003年 | 130篇 |
2002年 | 104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107篇 |
1999年 | 76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57篇 |
1993年 | 56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氢氧化钠对线叶嵩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叶嵩草种子采集后在冰箱中保存半年发芽率仅3.3%,保存1年半后只有13.0%。用浓度为0.005—0.05g/ml的氢氧化钠处理3 h后,采集保存半年和1年半的种子发芽率分别可达36%和72%。NaOH对线叶嵩草种子萌发有增效和负效两方面,最佳处理浓度为0.03g/ml。 相似文献
42.
不同种皮颜色秣食豆的农艺性状和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共和乡采集的3种野生不同种皮颜色的秣食豆(Glycine max)为材料,以公农535秣食豆为对照,对其物候期、主要农艺性状、产草量、营养成分和种子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4个主要观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各自的特异性状,为新品种选育确定合理的选育方向和目标。结果表明:黑色秣食豆干草产量最高,达到了9997.28 kg·hm-2,比褐色、黄色和公农535秣食豆分别提高37.47%,39.52%和11.83%,其粗蛋白含量达到18.08%,加权关联度为0.8152,均高于其他秣食豆材料,因此可作为高产、优质秣食豆新品种的育种新材料。褐色秣食豆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了20.50%,分别比黑色、黄色和公农535秣食豆提高13.38%,17.82%和26.62%,可作为高蛋白优质秣食豆品种的育种新材料。黄色秣食豆种子产量最高,达到了2512.53 kg·hm-2,分别比黑色、褐色和公农535秣食豆提高9.16%,22.79%和11.78%,可作为提高秣食豆种子产量的育种新材料。 相似文献
43.
对影响环峡南苜蓿种子产量的磷肥、钾肥、浇水和地膜条件4个因素进行正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 磷肥、钾肥、磷钾肥互作对种子产量的影响较大,其次为地膜条件、磷肥浇水互作,浇水的影响最小。试验结果和生产成本综合考虑,最适宜的处理组合为:钙镁磷4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不铺地膜+不浇水。 相似文献
44.
灌溉与密度对沙打旺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灌溉时间和灌溉比例对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溉总量相同的情况下,灌溉方式对沙打旺种子产量构成因素及实际种子产量的影响较大;开花期灌溉900m3/hm2,潜在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分别为1611.1与333kg/hm2,比对照(CK)分别提高105.7%和73.1%;在现蕾期和开花期灌溉450 m3/hm2,潜在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分别为1353.6和258.2kg/hm2,比CK提高72.9%和34.2%;穴栽行株距1.0 m,潜在种子产量达1022.4kg/hm2,实际种子产量为269.8 kg/hm2,比行株距1.5m(717.4和176.8 kg/hm2)分别提高42.5%和52.6%;条播中,行距115cm,潜在种子产量达1657.4kg/hm2,与行距75cm(1310.6kg/hm2)和90cm(1152.4 kg/hm2)相比,分别提高26.5%和43.8%,而行距115cm,实际种子产量为337.2kg/hm2,与行距75cm(316.2 kg/hm2)和90cm(223.4kg/hm2)相比,分别提高6.6%和50.9%。 相似文献
45.
祁连山退化草地狼毒群落土壤种子库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退化草地狼毒群落土壤种子库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狼毒群落土壤种子库毒杂草物种的数量和密度占优势;(2)禾草的种子库密度随退化梯度的增加而减少直至消失,多年生杂草存在于各个植被梯度且密度较大;(3)群落物种数量及其密度呈现0~5cm10~15cm5~10cm的分布规律,各土层内密度差异明显;(4)不同梯度下种子库(0~15cm)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波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优势度指数与之变化趋势相反,土壤种子库0~5cm与种子库(0~15cm)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具有较大的相似性;(5)随着退化梯度的增加,种子库和植被的相似系数减小,狼毒等毒杂草的大量繁衍显著的改变了草地群落的功能群结构,自然状态下种子库对原生地带性植被建群种更新的贡献率降低,植被恢复问题严峻。 相似文献
46.
植物激素对种子休眠和萌发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休眠与萌发是植物种子维持生存及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特征,受许多基因调控和环境因子的影响。目前,利用数量遗传学方法和突变体等手段对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已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至今尚无完全揭示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详细机制。激素是调节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关键因子,其与种子萌发及休眠的关系一直是种子生理生化研究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大量突变体的发现,在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单个激素的调控作用及激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机理也日益明确,但不同激素之间的信号传导网络中还有很多关键点没有研究清楚。本文重点阐述脱落酸(ABA)、赤霉素(GA)、乙烯(ETH)和油菜素内酯(BR)等激素在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同时进一步完善了这4种激素之间的信号传导关系。 相似文献
47.
对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 cv.Qingyin No.1)采用不同施钾处理,探讨不同施钾对其种子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并对产量性状和产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找出最佳的施钾量,为青海省燕麦种子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钾肥能显著提高青引1号燕麦各产量性状的增加。在施N54.75kg/hm2和施P2O551.75kg/hm2的基础上,当施K2O分别为10~20 kg/hm2、20~30kg/hm2、50kg/hm2、30~40kg/hm2、30kg/hm2和60kg/hm2时,青引1号燕麦小花数、单序籽粒数、单序籽粒重、粒长、粒宽、千粒重达到最大,分别为2.7个、86.7个、2.56 g、1.604 cm、0.318cm和33.50 g。青引1号燕麦在施K2O40kg/hm2时,种子产量及蛋白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6425.3kg/hm2和864.9kg/hm2,其种子产量与施K量间可用ys=5164.65+49.94 K-0.52 K2预计,蛋白产量与施K量间可用yp=618.29+7.00 K-0.050 K2预计。青引1号燕麦种子产量与各产量性状间的数量关系可用ys=-19268.1-519.2 Fs+780.6 Ns-219.1 Li-2035.1 Swi+665.5Lg+19047.6 Wg表示。小穗数、粒长、粒宽对种子产量的增加直接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48.
以老化饲用燕麦种子为对象,探讨外源褪黑素对NaCl胁迫下老化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相关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胁迫时添加褪黑素可以提高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并能增加幼苗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且增强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不同浓度的外源褪黑素(100μmol/L、300μmol/L、500μmol/L、800μmol/L、1000μmol/L)处理均能显著提高NaCl(浓度150mmol/L)胁迫下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苗高、根长、苗鲜重、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幼苗根冠比和丙二醛含量(P<0.05)。加权隶属函数分析表明,提高老化燕麦种子NaCl胁迫下活力的最佳褪黑素浓度为500μmol/L,此时相对于NaCl胁迫,种子发芽率、苗鲜重、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45.61%、325.55%、52.28%、121.27%。 相似文献
49.
动物通过皮毛携带、搬运等方式对种子在空间上的扩散产生不同影响,是植物种子实现远距离扩散的重要途径。以草原毒害草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为研究材料,采用野外模拟及控制性试验,测定了马、牛、羊皮毛附着和保留种子的能力,以及鼠类、蚂蚁对种子的搬运能力,分析动物对醉马草种子的扩散规律。结果表明,马、牛、羊模型种子的附着率:羊 > 牛 > 马(P<0.05),种子掉落率:羊 < 牛 < 马(P<0.05);随着行走天数的延长,种子在马、牛、羊皮毛上的附着率呈下降趋势。马的背部以及牛、羊的背、侧部最易附着种子;种子的侧部最易附着在皮毛上,以种子顶部附着的种子最不易掉落。24 h内鼠类、蚂蚁对种子的扩散范围分别为0~15 cm和0~40 cm。综上所述,家畜对醉马草种子起到远距离扩散作用,且羊比马、牛更容易增加种子的扩散强度。蚂蚁、鼠类对醉马草种子起到短距离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50.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29份偃麦草种质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以20%聚乙二醇溶液(PEG-6000)为渗透介质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对29份偃麦草种质资源进行了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PEG胁迫降低了偃麦草种质资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抑制了胚芽和胚根的生长发育。以相对发芽率、相对胚根长、相对胚芽长、萌发抗旱指数、胁迫指数、相对发芽势及相对活力指数为依据,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认为,29份偃麦草种质资源的抗旱性顺序依次为:E39E14E11E13E16E03E07E25E34E42E09E29E17E31E21E26E06E10E12E27E38E08E01E04E41E19E37E02E2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