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421篇
林业   213篇
农学   456篇
基础科学   69篇
  605篇
综合类   1073篇
农作物   502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59篇
园艺   196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冬小麦根系干重对水分的反应类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塑料管栽培方法,对15个黄淮海地区推广的小麦品种进行了根系对水分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的根系对水分反应不同。用聚类分析法可将品种分为正敏感型、不敏感型、较敏感型和负敏感型4种类型。品种的抗旱指数与根系反应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2.
滴灌小麦根系生理特性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管栽滴灌根区水分控制试验,研究不同滴灌条件下,春小麦根系生理特性、垂直分布变化及其产量构成等。结果表明:①孕穗~灌浆初期是滴灌春小麦根系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期根系的总根质量和总根长、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达最大值。②土壤水分过少,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脯氨酸含量虽有所增加,但后期下降过快,根系过早衰亡;水分过多,影响根系吸收面积增加,根系活力下降,植株贪青晚熟,经济生产效率低;适宜水分(田间饱和质量含水量的70%~75%)处理能有效促进根系生长及生理功能提高,产量最高。通过滴灌控制小麦根区水分状况,可以实现以水调根,促进小麦高产形成并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3.
大豆根缘细胞对Al3+毒害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大豆根缘细胞发育的生物学特性和对Al3+毒害的响应,为提高大豆的耐铝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春3号和辽鲜3号为材料,采用悬空气培法,研究大豆根缘细胞产生的数目、活性随根长的变化及Al3+毒胁迫下根缘细胞形成和释放的难易程度。【结果】大豆根冠周围新形成的根缘细胞呈圆形,随着生长逐渐发育成椭圆形或矩形或长条形。当根长为15~25 mm时,根缘细胞数目达最大值,浙春3号约3 000个,辽鲜3号约3 800个。去根缘细胞的大豆分别用100、200、300、400 µmol•L-1 Al3+溶液喷洒根尖,根缘细胞的数目和活性明显低于0 µmol•L-1Al3+溶液喷洒的处理,且Al3+浓度越高,根缘细胞数目和活性下降幅度越大。200 µmol•L-1 Al3+、300 µmol•L-1 Al3+处理4 h,两个大豆品种的PME活性明显升高,400 µmol•L-1Al3+处理后PME活性均有明显下降。这说明高浓度Al3+不利于根缘细胞的形成和释放,降低细胞活性和PME活性,辽鲜3号的根缘细胞对Al3+胁迫反应更为敏感。【结论】Al3+毒害时,维持较高根缘细胞的数目、活性及PME活性是抗性品种耐铝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4.
郭其强  郭连金  次仁旦增  卢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86-15787,15789
[目的]为西藏砂质土和河滩区水土保持林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西藏尼洋河滩区选取样地合标准木,采用整株挖掘法,每10cm为1层挖掘土壤,水冲法获取根系,测定不同级别根系的直径、长度和生物量。同时测定土样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水稳性指数。[结果]各级别根系总长度顺序为2级〉3级〉4级〉1级;生物量顺序为:1级〉2级〉3级〉4级,其中2级根系的伸展能力最强。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水柏枝根系的生物量和长度均减小。水柏枝林地土壤抗侵蚀性能小于绣线菊和连翘,大于荒坡地。水柏枝具有提高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作用。[结论]水柏枝根系具有很好的固沙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可用于河滩区营造水土保持林。  相似文献   
25.
Large areas of remaining tropical forests are affected by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of various intensities. These disturbances alter the structure of the forest ecosystem and consequently its carbon budget. We analysed the role of fine root dynamics in the soil carbon budget of tropical moist forests in South-east Asia along a gradient of increasing disturbance intensity. Fine root production, fine root turnover, and the associated carbon fluxes from the fine root system to the soil were estimated with three different approaches in five stands ranging from an old growth forest with negligible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to a cacao agroforestry system with planted shade trees. Annual fine root production and mortality in three natural forest sites with increasing canopy openness decreased continuously with increasing forest disturbance, with a reduction of more than 45% between the undisturbed forest and the forest with large timber extraction. Cacao agroforestry stands had higher fine root production and mortality rates than forest with large timber extraction but less than undisturbed forest. The amount of carbon annually transferred to the soil carbon pool through fine root mortality was highest in the undisturbed forest and general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forest use intensity. However, root-related C flux was also relatively high in the plantation with planted shading trees. In contrast,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C transfer from root death in the total above- and below-ground C input to the soil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forest use intensity and was even similar to the C input via leaf litter fall in the more intensively managed agroforest. We conclude that moderate to heavy disturbance in South-east Asian tropical moist forests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fine root turnover and the related carbon transfer to the soil.  相似文献   
26.
梭梭根系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左旗吉兰泰地区天然梭梭根系形态特征与生长状况,选取不同龄级标准木,采用全根挖掘法观察根系形态特征、风干称重法计算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烘干法(105℃)测定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梭梭垂直根系发达,具有迂回生长的特点;侧根少,水平根系主要分布在50~100cm土层;不同树龄梭梭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重变动为35%~40%;梭梭土壤水分稳定层为40~100cm,该层土壤含水量为2%~3%。此外,还对梭梭根长与树高、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7.
本文基于落实党和国家近年关于支持和推动鼓浪屿文化大经济发展大繁荣的意见和决定, 着眼于与鼓浪屿文化大项目建设相关的旅游文创产品部分的开发和研究,目的为了更好的通过文创 产品的社会力量吸引社会大众保护和弘扬传承鼓浪屿的历史文化和特色。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拔节期光强对水稻Oryza sativa L.抗倒伏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人工气候箱光强控制试验,在基部第1、第2、第3节间伸长期及第1~3节间伸长期进行不同光强处理,测定水稻茎秆倒伏指数和基部节间的形态和材料力学性状。【结果】倒伏指数随着光强增加显著下降。在第1~3节间伸长期连续用中、高光强处理,茎秆倒伏指数比低光强处理降低34.8%~73.9%。倒伏指数与节间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节间粗度、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呈显著负相关。第2节间伸长期是茎秆抗倒伏能力对光强反应最敏感的时期。光强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有累积效应。第1~3节间伸长期连续处理条件下,倒伏指数和多数形态、材料力学性状的变异系数高于单个节间伸长期处理。【结论】节间长度、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是影响茎秆抗倒伏性的关键因子。光强改变了节间长度、单位体积节间干质量和茎壁厚度等形态特性,进而影响茎秆抗折力和弯曲力矩等材料力学性状,最终影响水稻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29.
几个小麦材料根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用 6个小麦 -偃麦草的中间育种材料和 6个小麦品种 30d的幼苗来研究根部性状 ,包括根系长度、根系干重、根长与株高比、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比 ,成熟胚和未成熟胚接种在含PEG模拟抗旱剂的培养基上 ,分析它们对PEG的抗性。结果表明 ,小麦 -偃麦草的中间育种材料 ,尤其是无芒中 4、L1、临抗 1号和宁春 4号 ,具有比其它小麦品种发达的根系 ,它们的成熟胚对 15 %的PEG表现了完全抗性 ,未成熟胚对10 %的PEG表现了完全抗性。证明中间育种材料可能含有一些来自中间偃麦草的控制根部遗传性状的基因或与抗旱有关的基因。中间育种材料、临抗 1号和宁春 4号可以作为改良小麦根部性状和抗旱性的遗传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0.
旱涝交替胁迫下水稻茎节发育及其抗倒伏能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旱涝交替胁迫处理[旱-涝-旱连续胁迫,涝后水分自然落干,待达到水分控制下限后开始旱胁迫;分蘖期:涝为保持水深10 cm,包括轻旱(T-LD)和重旱(T-HD)2个处理;拔节期:涝为保持水深15cm,包括轻旱(S-LD)和重旱(S-HD)2个处理],并以常规灌溉(CK)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分蘖期和拔节期)旱涝交替胁迫条件下水稻茎节发育状况和茎秆抗倒伏能力,并分析了茎节、株高、倒伏指数、抗折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旱涝交替胁迫后,拔节后期和黄熟期水稻第一、二、三茎节生长发育均受到抑制。拔节后期各处理株高显著低于CK,且第一茎节S_内较CK降低了20.84%~39.07%;而黄熟期T-LD、T-HD处理株高却超过CK,且TLD和T-HD处理第一茎节S_外、S_内均较CK显著降低,而S-HD处理第一茎节S_内较CK显著降低了69.70%,S_截较CK显著增加了34.78%。拔节后期和黄熟期水稻各茎节长度相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第二茎节长度与第三茎节相关系数最高,但各茎节长度与株高相关性较弱;另外,株高的增加不利于水稻抗倒伏。黄熟期水稻第一茎节S_外与倒伏指数显著正相关,而与抗折力负相关,第四茎节S_截与倒伏指数显著负相关,与抗折力显著正相关。第一、二茎节S_外和S_截的增加不利于水稻抗倒伏,第三、四茎节截面积的增加有利于水稻抗倒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