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2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539篇
林业   857篇
农学   657篇
基础科学   134篇
  871篇
综合类   1494篇
农作物   605篇
水产渔业   224篇
畜牧兽医   377篇
园艺   247篇
植物保护   12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213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研究环境与摄食因素对人工鱼礁区不同体长许氏平鲉分布的影响,采用2017—2018年山东省近岸3处鱼礁区环境和渔业资源的调查数据,利用变异系数CV均值将样本的体长分为10组,每组体长间隔为33 mm,并使用Bray-Curtis相似性指数比较不同海域许氏平鲉体长组成的相似性;运用去趋势对应分析(DCA)、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各环境要素对不同体长组许氏平鲉分布的影响;运用胃含物分析法分析许氏平鲉的食物组成。结果显示,西霞口与长岛鱼礁区样本体长组成相似性指数为70.66%,前三岛鱼礁区与西霞口鱼礁区、长岛鱼礁区的相似性指数较低,分别为54.94%和59.46%;大体长(299~365mm)许氏平鲉的分布与水深、水质指数(WQI)和化学需氧量(COD)相关性较大,喜好水深较深、营养丰富的水域;小体长(35~200 mm)许氏平鲉喜好水深较浅,水质好的水域。大体长(200~365 mm),高龄(2~3龄)的个体主要摄食鱼类、虾类和蟹类,优势饵料为鱼类(IRI为65.94%);小体长(35~200 mm),低龄(0~1龄)的个体主要摄食虾类和蟹类,优势饵料为虾类(IRI为45.69%)。研...  相似文献   
22.
耿玉玲  张崇良  栾静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水产学报》2020,44(10):1663-1675
个体大小是渔业资源种群的重要结构特征,一般研究中采用平均个体体长或平均体质量等分析指标,难以充分反应具有多年龄结构和个体生长速度差异的种群组成差异。为研究口虾蛄个体大小组成的时空变化,实验根据山东海域2016年10月和2017年1、5、8月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有限混合模型分析了不同性别、不同时间、不同水深口虾蛄个体大小的频率分布特征。结果发现,除秋季外,山东海域口虾蛄均可区分为高、低两个年龄组,同时雌雄体长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从冬季到夏季,雌性口虾蛄中低龄组个体比例先下降后上升,雄性口虾蛄低龄比例则逐渐下降。就不同水深而言,口虾蛄低龄组个体主要集中在近海海域,其比例由近海向远海逐渐减小。各年龄组的近远海分布表现出季节性差异,春季高龄口虾蛄在近海比例最大,由近海向远海比例逐渐减小;夏季高龄组口虾蛄在20~30 m水深比例最大;冬季高龄组口虾蛄比例则由近海向远海逐渐增加。有限混合模型能够较好地对口虾蛄的体长结构进行分析,解析口虾蛄不同年龄组在山东海域的时空分布,对于深入了解口虾蛄种群分布动态和科学的渔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质量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轮作藜麦、玉米及连作对马铃薯根系生理及根系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比较了3种种植模式(轮作藜麦、轮作玉米及连作)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环境、根系生理、根系发育及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减轻马铃薯连作障碍、筛选较好的轮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轮作藜麦、玉米明显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增强土壤肥力相关酶的活性,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和细菌与真菌数量比值(B/F),降低真菌数量,改善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环境,对植株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表现在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单株薯重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2)轮作藜麦、玉米使得马铃薯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上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减少,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表明通过轮作藜麦和玉米使得连作对马铃薯植株造成的胁迫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3)轮作藜麦、玉米显著提高了马铃薯根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根尖数,说明轮作藜麦及玉米促进了马铃薯根系的生长发育,这与轮作藜麦及玉米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及促进马铃薯地上部分的发...  相似文献   
24.
桃树叶片气孔大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了桃亚属6个种139份材料的气孔长度和宽度。结果表明,不同种间气孔长度和宽度相差较小,光核桃长度非常一致,其变异系数为0,栽培种的品种之间气孔大小差异更小。栽培种的气孔长、宽均呈正态分布,依概率分级方法将气孔长度和宽度分为5个等级。  相似文献   
25.
光叶楮根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光叶楮根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根段长度与根段直径对根萌苗的数量和质量有重要影响。综合根萌苗繁殖系数、生根率和月平均生长量3方面结果,认为长度为35 cm,直径1.5 cm的根段作为根繁材料最为适合。埋根方式以浅层平埋为宜。光叶楮根萌苗的发育可分为4个阶段,根萌芽形成期,萌苗生长期;母根上新生吸收根生长期;幼苗新根生长期。  相似文献   
26.
以17个鲜食杏品种、4个仁用杏品种和4个杏李杂交品种为试材,对单个花药花粉量、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进行测定,并观察统计了这25个杏品种的完全花比例,为杏主栽品种选择适宜授粉树。结果表明:不同杏品种间单个花药花粉量、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和完全花比率差异显著;不同果实类型(鲜食、仁用和杏李杂交)间花粉量和完全花比例差异显著,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则没有果实类型间的显著差异。花粉量与花粉萌发率和完全花比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与花粉管长度显著相关(r=0.417,P0.05);花粉萌发率与花粉管长度极显著正相关(r=0.691,P0.01),与完全花比率负相关但不显著。聚类分析发现,花粉量较多且花粉管生长状况较好的杏品种有"串枝红"、"沙金红"、"金太阳"和"胡安娜",适宜作为授粉树;花粉粒较少和花粉管生长状况较弱的有"恐龙蛋"、"味帝"和"苏联4号",而它们的完全花比例都很高,需要配置授粉树。  相似文献   
27.
 为了进一步研究调控节间长度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及为克隆该半矮生性状的基因提供依据, 采用cDNA-AFLP 分析方法对半矮生型桃节间“生长跃变期”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筛选,并对差异的转录 衍生片段(TDFs)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功能注释及qRT-PCR 验证。采用256 对引物,共产生9 021 个TDFs,有明显差异的TDFs 共899 个,成功回收到497 个TDFs,254 条序列与已知基因高度相似。差 异表达的基因主要涉及到信号转导、生长发育、转录调控、蛋白质代谢、防御和物质与能量代谢等。选 取其中26 个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验证,结果表明26 个基因的qRT-PCR 表达丰度分析与 cDNA-AFLP 结果一致。分离到植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油菜素内酯、脱落酸、细胞周期等调控途径中 生长调控相关的候选基因,可为阐明节间生长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
土壤高温处理对连作草莓根系呼吸代谢及植株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草莓连作障碍机理,模拟太阳能消毒设置5个连作土壤高温灭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草莓根系呼吸代谢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土壤经高温灭菌后,各处理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都显著降低,经70℃高温连续20 d处理的土壤中真菌甚至消失,且对草莓根系呼吸代谢及植株发育的促进效果最明显;70℃高温连续10 d处理及55℃高温连续20 d处理对草莓植株生长、根系活力和根系总呼吸速率都具有不同程度促进作用,前者依然以PPP呼吸途径为主,后者的TCA呼吸途径是PPP呼吸途径的1.34倍;连作土壤55℃高温连续10 d处理作用效果最差。可见连作土壤高温灭菌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减少,促进草莓根系呼吸代谢及植株生长,减轻了草莓的连作障碍,进而证明了土壤微生物是引起草莓连作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9.
在播种前和定植后分别向基质中添加FZB-42、GM以及Bio微生物菌剂,研究其对黄瓜生长和基质环境的影响。连续3茬试验结果表明:添加GM菌剂减缓了基质pH值的升高速度,提高了基质的电导率,改善了基质营养供应能力;FZB-42处理能显著减少基质中细菌数量,增加放线菌数量;FZB-42、GM和Bio处理的黄瓜根长分别比对照增加57.1%、51.8%和44.9%,根表面积增加了56.5%、51.5%和44.3%,根体积增加了35.4%、82.3%和61.1%;不同菌剂处理均能提高黄瓜单株产量,Bio和GM处理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0.
连作土灭菌对葡萄生长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讨葡萄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采用盆栽模拟试验,对葡萄连作土壤进行蒸汽灭菌,研究连作土灭菌后葡萄植株生长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连作土灭菌显著增加了葡萄植株的株高和茎粗,其中以7月份的增加幅度最大,分别比连作土增加了1.51倍和0.14倍,地上和地下鲜质量随着生长期的延长也表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以9月份的增加幅度最大,分别增加了1.18倍和1.09倍。并且连作土壤灭菌后葡萄叶片SOD酶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根系活力随生长期的延长,表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另外,研究发现连作土壤灭菌后葡萄根系分泌的还原糖及氨基酸总量显著降低,分别比连作土壤降低了72.60%和91.10%;氨基酸的种类及其含量也发生改变,其中Ile、Leu和Tyr3种氨基酸未达到检测水平,其他氨基酸含量降低。可见,对连作土壤进行有效的灭菌后,可以改变根际微生态的核心因素即根系分泌物的成分及含量,促进植株的生长,减轻葡萄的连作障碍,进而证实了土壤生物因素是葡萄连作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