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7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957篇
农学   83篇
基础科学   2篇
  117篇
综合类   86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9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三种速生杨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分析比较了不同树龄3种速生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果表明:①树种对物理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三倍体圆叶毛白杨的物理力学性能最好,三倍体裂叶毛白杨次之,中林-46最差;方差分析表明,3种杨树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差异。②树龄对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不大,随着树龄的增长,不同杨树木材的密度已趋于稳定,但力学性能有上升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抗截切强度和抗弯强度受树龄影响较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他性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2.
以I-45杨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离体培养中的最佳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建立I-45杨再生系统。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KT 0.5mg/L+NAA 0.02mg/L,诱导率为82.2%;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KT 1.0mg/L+NAA 0.02mg/L;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IBA 0.05mg/L,生根率达86.7%。  相似文献   
93.
对三倍体毛白杨不同无性系叶片养分含量研究表明, N和K元素含量随着生长季 节而迅 速降低;Ca元素含量随生长季节而逐渐积累增加。P元素浓度在春季时略低于夏季,在秋 季最低; Mg元素含量在所测定的3个季节中基本没有差异。两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有待于进一步的 研 究。大量营养元素的年均值含量的比值为N∶P∶K∶Ca∶Mg为1.00∶0.06∶0.40∶0.10∶ 0.04。微量元素Fe、Mn、Cu和Zn的含量均随生长季节而逐渐积累增加。不同无性系变化规律 相 似。方差分析表明,只有N含量差异显著( F=6.73>F 0.05 =3.68,n =18)。不同季节不同无性系 的元素含量大小次序不相同。研究结果可为三倍体毛白杨养分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
美洲黑杨生长变异与无性系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美洲黑杨原产地密西西比州、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娜州等地引种了104个无性系,并于1998年春在江苏省泗洪县陈圩林场开展无性系对比试验造林。12年生试验结果表明,来自于密西西比州和得克萨斯州7个产地89个无性系长势较好,路易斯安娜州的15个无性系长势较差。树高、胸径和材积等3个生长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性状遗传力(0.552 3~0.658 7)较高,遗传变异系数(8.26%~31.61%)较大。在入选率为5%,选择强度为2.02条件下,材积生长量的选择增益为50.82%。选择的S3412等5个速生无性系12年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为1.021 1 m3,超过对照(CK)品种I-69杨15.05%。  相似文献   
95.
三倍体毛白杨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倍体毛白杨具有生长迅速、抗逆性强、材质优良等特性,在北方广为种植,是当前最有开发价值的10大杨树新品种之一。首次在江西开展引种栽培试验,当年平均苗高3.5m,平均地径3.2cm,病虫危害少,苗期生长基本正常。初步显示,三倍体毛白杨在江西也能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96.
宋扬  张潆心  郭娜  孙广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21-4423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后不同光强对小黑杨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和能量分配的影响,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方法]以小黑杨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低温(4~6℃)胁迫3 h后不同光强(200、1 200μmol/(m2.s)对小黑杨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200μmol/(m2.s)的弱光下,低温胁迫后小黑杨幼苗叶片的各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常温处理之间差异较小,但1 200μmol/(m2.s)的强光下,低温胁迫后小黑杨幼苗叶片的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电子传递速率性(ETR)明显低于常温处理,并且叶片的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也明显降低。另外,低温胁迫后弱光处理对小黑杨幼苗叶片的光能分配参数影响不大,但强光引起了低温胁迫后小黑杨幼苗叶片光能分配的紊乱,PSⅡ反应中心吸收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明显降低,失活反应中心耗散的光能比例明显增加,说明强光是引起低温胁迫后小黑杨幼苗叶片发生光抑制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春季小黑杨幼苗移栽时,低温逆境发生后要注意采取措施进行遮阴处理,降低叶片的光抑制程度,以提高幼苗移栽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7.
修枝处理对杨-麦复合模式内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麦复合模式及小麦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种修枝处理,比较不同修枝处理内小气候因子、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差异,并分析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小气候因子。结果表明:杨-麦复合模式内小麦穗长、单穗重、麦粒长、千粒重及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模式,但小麦营养成分含量表现不一;对杨-麦复合模式内欧美杨107进行不同修枝处理后,处理Ⅰ内小麦产量及品质要好于其他3种修枝处理。可见,小麦产量及品质随杨-麦复合模式内小气候因子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小气候因子的变化与杨树修枝强度与方法密切相关。因此,为实现杨树与农作物“双赢”,应采用处理Ⅰ的修枝方法开展杨树修枝,即从造林第5年春季修除第1年生的轮生枝,第6年春季修除第2年生的轮生枝。  相似文献   
98.
A 3 125 bp cellulose synthase gene, PtoCesA1, which has a 98% identity to PtrCesA1 from Populus tremuloides, was cloned from cDNA prepared from secondary xylem of P tomentosa. Four anti-expression vectors with different fragments of PtoCesAl, named as pBIPF, pBICC1, pBIPR and pBIBR, were constructed. Some traits of transformed tobacco of pBICC1, pBIPR and pBIBR differed from wild types, such as small leaves, "dwarf" phenotype and thinner xylem and fiber cell walls than wild plants consistent with a loss of cellulose. It indicated that the growth of transgenic tobacco was restrained by the expression of anti-PtoCesA1. Transgenic tobacco was obtained and the contents of cellulose and lignin were analyzed as well as the width and length of fiber cells, and xylem thickness for both transgenic and control plants. Transformed tobacco showed a different phenotype from control plants and it implied that PtoCesA1 was essential for the cellulose biosynthesis in poplar stems.  相似文献   
99.
美洲黑杨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化进程的超微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电镜技术,观察研究了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化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美洲黑杨导管形态的建成可划分为初生壁的延展、次生壁的构建与穿孔板的形成等3个时期。初生壁的延展是导管分化的初始阶段,导管细胞高度液泡化,细胞质及其细胞器贴壁分布。次生壁的构建是导管分化的关键阶段,次生壁物质的沉积在导管液泡膜破裂之前即已开始,此时导管分子内细胞器结构清晰,其中高尔基体及其分泌小泡最为丰富,说明高尔基体与次生壁物质的合成及运输密切相关;导管分子液泡膜裂解后,次生壁物质沉积极为迅速,伴随次生壁物质的合成,导管分子细胞质解体,细胞核染色质凝聚并边缘化,表现出程序化细胞死亡(PCD)的典型特征。穿孔板的形成是导管分化的终极阶段,在导管次生壁形成时,相邻导管分子的端壁上不发生壁物质的积累,而且在次生壁构建后期,端壁上的壁物质降解,最后残余的端壁断裂形成穿孔板。美洲黑杨次生木质部导管的分化阶段彼此相继有序地进行,其中次生壁构建的启动是导管分子不可逆分化的临界期,随后的分化阶段是一种典型的PCD过程。  相似文献   
100.
应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于2012年7月1日至7月25日,在克拉玛依地区农业开发区对银白杨(Populus alba L.×P.talassica)人工林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测定,并对气象、土壤水分等指标进行了同步测定。结果表明:7月份的晴天银白杨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阴天呈多峰型,在测量时期液流速率日平均值为0.6059 L/h;银白杨树干单位边材面积的液流速率与太阳总辐射、大气温度、水汽压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绝对值顺序为太阳总辐射>大气温度>水汽压差>相对湿度>风速;银白杨边材面积与胸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34,单位边材面积的液流速率随树干胸径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