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5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336篇
林业   556篇
农学   638篇
基础科学   90篇
  761篇
综合类   2758篇
农作物   569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347篇
园艺   413篇
植物保护   14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425篇
  2011年   460篇
  2010年   460篇
  2009年   566篇
  2008年   445篇
  2007年   504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张远兵  刘爱荣  张雪平 《种子》2005,24(8):16-20
用不同贮藏方法及激素、稀土处理牡丹种子和幼苗,结果显示:冰箱内湿藏、干藏和自然湿藏能有效地提高陈种子的发芽率,用GA3、6-BA、α-NAA、稀土处理不同贮藏方法的陈种子后,GA3、6-BA发芽率表现最佳;新种子幼苗适应性高于陈种子;药用牡丹幼苗优于观赏牡丹;用激素和稀土处理种子及幼苗后,牡丹幼苗生长势表现为用稀土和GA3最好,6-BA和α-NAA稍次.  相似文献   
132.
以垦农4号为试验材料,利用垂直板发芽试验研究了化控种衣剂 (HK)和常规种衣剂(ND)对大豆幼苗侧根原基发生的影响,并对侧根原基发生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1)种衣剂包衣后,侧根原基发生区长度明显比对照(不包衣的种子为对照,用CK表示)增加,从大到小依次为:HK>ND>CK;(2)种衣剂处理加快了侧根原基的发生进程,总的趋势是HK>ND>CK,经F检验表明,处理和对照差异极显著;(3)侧根原基的发生状况与侧根原基发生区内源激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侧根的发生是几种植物内源激素相互协调、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生长素类物质在诱导侧根原基的发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4)应用种衣剂可以提高侧根原基发生的数量,缩短侧根原基的发生时间,其中以化控种衣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3.
植物激素直接诱导非洲菊花蕾不定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非洲菊幼嫩花蕾为外植体,研究了细胞分裂素类和生长素类对直接诱导非洲菊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6-BA诱导不定芽的效果略优于KT,当6-BA与KT分别是5.0 mg/L 和6.0 mg/L 时,诱导的不定芽数和不定芽长度最大;NAA诱导不定芽的效果最好,IBA次之,2,4-D最差,NAA的最适浓度是0.2 mg/L,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虽然不利于不定芽的分化,但是有利于芽的伸长生长。  相似文献   
134.
对不同株、穗型水稻超高产品种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及籽粒灌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株、穗型较好的半直立穗型品种上、中、下三部籽粒收获,籽粒重量相差无几,分布均匀,灌浆速率高,灌浆物质充足,弱势粒得到了较好的充实;直立穗型品种,中部籽粒重量较小,弱势粒灌浆不足;大散穗型超高产品种为明显的异步灌浆,上、中  相似文献   
135.
冬小麦不同株型品种光谱响应及株型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直立和平展2种株型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它们的光谱响应以及田间植被覆盖度的差异,探讨了利用冠层光谱反射率、光谱特征参量NDVI及植被覆盖度识别小麦株型的方法。结果表明,(1)小麦不同株型品种在近红外波段(700~1300 nm)光谱反射率有明显差异,生育前期平展型品种高于直立型品种,并以拔节期的差异为最显著,随着生育进程差异逐渐变小。拔节期是进行株型识别的最佳时期,并且此期冠层的敏感波段680 nm和760~900 nm的反射率在2种株型品种之间差异明显。(2)小麦冠层叶面积指数(LAI)与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680,890)呈正相关,并且不同生育阶段其相关程度有差异,这是利用NDVI和植被覆盖度(COV)识别不同株型的基础。(3)相同COV条件下,直立型品种的NDVI高于平展型品种的NDVI,并且随着COV的增加,差异逐渐变小,二者的变化关系体现了直立型品种株型紧凑和平展型品种株型披散的特点,利用NDVI和COV的关系可以对株型进行识别,以小麦拔节期为最佳识别阶段,此期2种株型品种的NDVI具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6.
矮杆和半矮杆大豆突变体植株生长对外源GA3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矮杆和半矮杆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基因功能和培育高产作物新品种的重要材料。本研究以矮杆和半矮杆大豆突变体与各自野生型品种为材料, 利用外源赤霉素(GA3)处理不同发育时期植株, 研究植株生长速率和成熟期株高性状发育对外源GA3的响应及主茎纵向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分析两类突变体与各自野生型之间的内源赤霉素含量差异。结果表明, 外源GA3(40 mg L-1)对半矮杆和矮杆突变体的作用效果明显不同, GA3处理后半矮杆突变体植株在不同测定时段的平均生长速率达到2.76 cm d-1, 而矮杆突变体的平均生长速率仅为0.92 cm d-1, 而且成熟期半矮杆突变体植株的平均高度、主茎平均节间长度与节间纵向细胞长度均显著超过对照, 外源GA3能够恢复其正常的野生型株高表型; 而矮杆突变体较对照的上述3项增幅均明显小于半矮杆型, 外源GA3不能恢复其正常的野生型株高表型。说明半矮杆突变体的植株生长对外源GA3有明显响应, 为GA3敏感型突变体; 而矮杆突变体仅在生育前期对外源GA3有一定程度响应, 为GA3钝感型突变体。半矮杆和矮杆突变体成熟期植株的内源GA3+1含量均显著低于各自野生型品种, 这可能是二者表型矮化的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37.
植物HKT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HKT(high—affinity K^+ transporter)转运蛋白即高亲和K^+转运载体,是与植物耐盐胁迫有关的一类Na^+或艮转运体或Na^+-K^+共转运体。根据HKT类蛋白的结构及具体功能的不同该家族可以分成两个亚家族,亚家族1最重要的功能区域所含氨基酸为丝氨酸,是Na^+特异性载体,而亚家族2在该点则是甘氨酸,是Na^+-K^+的协同运输体或Na^+-K^+的单一转运体。具体到不同基因,不同植物,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下HKT的具体作用不尽相同。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HKT类蛋白的研究成果与进展,涉及到HKT家族的命名,亚家族的分类,HKT家族各个基因同源性以及其表达部位等。对HKT的深入研究对提高作物K^+的利用效率,减少盐渍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8.
郑殿峰  赵黎明  冯乃杰 《作物学报》2008,34(7):1233-1239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 以大豆(Glycine max)垦农4号为材料, 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 比较叶片中几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差异, 研究喷药对叶片保护酶活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 在喷药后5~30 d, SOD模拟物(SODM)明显提高了IAA、GA以及CTK的含量。喷药后15~30 d, 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提高了IAA和CTK的含量, 氯化胆碱(Cc)则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IAA和CTK含量。另一方面, 随着喷药后时间的延续, 3种调节剂提高了叶片中的SOD和POD活性。其中以DTA-6对SOD活性作用最强, SODM次之; 而对POD活性则以SODM调节剂的作用最好, DTA-6其次。此外, 调节剂DTA-6和SODM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叶片中的CAT活性, 减缓了MDA含量的升高, 而调节剂Cc则作用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 叶面喷施DTA-6和SODM, 可调节叶片内源激素水平和保护酶的生理功能, 有效控制叶片的衰老进程, 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39.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对生物体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社会世界性的环境生态问题。由于人类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剧、工业生产中"三废"的不合理排放以及现代农业中各种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剧增,污染问题严重,其中尤以重金属镉、汞、铅等在生物体内的富集与抗生性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笔者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对生物体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土壤重金属综合治理与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0.
Soybean plants were subjected, during their growing seasons, to well-watered and water-stressed conditions, and three levels of ozone concentration (zero, low and high) in open top chambers (OTCs). At the end of the soybean growing season accumulated AOT40 values were zero, 3400 and 9000 ppb h for the filtered (control), low and high levels of ozone concentration, respectively.

In well-watered conditions, an increase in ozone concentration led to a reduction in leaf area, dry matter and reproductive organs. Whereas, an increase in ozone had no effect on plants in water-stressed conditions. At a high level of ozone concentration, there was a 47% reduction in yield and a 25% reduction in WU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treatment. The reduction in yield was due to a lower number of pods per plant and 1000-grain weight. Despite changes in the grain yield, the yield quality was not altered by ozone.

During the 3-year study, AOT40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af area and the final above-ground dry matter. The latter was less sensitive to ozone than leaf area. These results were reliable and would be useful in soybean yield-prediction models.

Finally, the conclusion highlight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approach adopted, which was to make observations on various time scales (hourly, daily and entire crop cy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