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0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林业   3195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8篇
  331篇
综合类   1804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10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460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建立湖南省马尾松次生林单木断面积与材积生长模型,为林木的生长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省2014年一类清查样地中的20块马尾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选取5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生长方程,建立马尾松断面积和材积随年龄变化的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加入以样地为随机效应的随机参数,构建基于混合效应的湖南马尾松次生林单木断...  相似文献   
42.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拦蓄径流和泥沙量以及减少养分流失的马尾松林下套种模式,以马尾松林下不同套种模式为研究对象,包括马尾松对照,马尾松林下套种油茶,马尾松林下油茶+花生以及马尾松林下油茶+大豆,对其产流产沙量和养分流失进行全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产流产沙量与降雨量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雨季的径流量和产沙量分别约占全年的84.47 %和86.08%。产流产沙还受到降水多寡的影响,在旱季比雨季对产流产沙的影响更为明显。径流量和产沙量均表现为显著相关(P<0.05)。与马尾松对照相比,套种油茶后年产流产沙和养分流失量均表现为略为增加,而在油茶林下套种花生和大豆后,产流产沙和养分流失量明显减少。表明在马尾松林下仅采取套种油茶的模式,可能会促进产流产沙,增加养分的流失,而在油茶林下增加种植绿肥的模式,能有效拦蓄径流泥沙量,减少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43.
Summary The effect of liming on in-situ N transformations was studied in two stands of different ages of each of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Douglas fir [Pseudotsuga menziesii (Mirb.) Franco], and common oak (Quercus robur L.). The stands were located on acid sandy soils in an area with high atmospheric N input. The organic matter of the upper 10-cm layer of the soil, including the forest floor, had a relatively high N content (C: N ratio <25) in all stands. Using a sequential core technique, N transformations were measured in both control plots and plots that had been limed 3 years previously with 3 t ha-1 of dolomitic lime. Limed plots had a higher net NO inf3 sup- production and a higher potential for NO inf3 sup- leaching than the controls in all stands except that of the younger oak. Net N mineralization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limed and control plots in oak stands and younger coniferous stands bu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limed plots of the older coniferous stands. It is concluded that long-term measurements of net N mineralization in limed forest soils are need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liming with respect to the risk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相似文献   
44.
通过建立观测样地,研究广西陆川县湿地松工程林的生长过程和经济效益,基本情况是林分生长正常,投资项目可行,但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其主要原因是:(1)过林密度小,每公顷仅1667株,(2)投入偏低;导致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少,按林价计算的单位面积产值较低.  相似文献   
45.
本文尝试了层次分析法确定马尾松合理采伐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处理受多个定性、定量因素影响的采伐量问题,为森林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6.
马尾松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后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25 a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等阔叶树种的1 a生幼苗,16年后形成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土壤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除青栲外)明显增加了林下表层土壤(0~20 cm)的有机质含量。各林分下土壤全K、全M g、全C a、全N和全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41,6.64,4.33,1.45,0.46 g/kg,表明土壤K、M g、C a的含量比较丰富,而N和P则相对缺乏,营造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N、P含量。所有混交林深层土壤(20~60 cm)的有效N、P含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而有效K的含量则相反。混交林下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壤的平均pH值分别为4.40,4.61和4.68,而马尾松纯林下各土层的pH值则依次为4.39,4.41及4.42,说明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20 cm以下土层的活性酸度。套种阔叶树(除苦槠外)后由于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度,增加了土壤盐基离子浓度,从而明显提高了土壤盐基饱和度。  相似文献   
47.
 探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光辐射强度对侧柏和油松苗木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规律,可为林木栽培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黄土半干旱区,采用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利用模拟光源研究了侧柏和油松苗木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胞间CO2浓度随模拟光辐射增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模拟光辐射为0~2200μmol/(m2.s)的范围内,侧柏和油松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光辐射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但光辐射强度进一步增强,侧柏和油松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在同样土壤水分条件下,侧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油松,侧柏光饱和点高于油松,而侧柏光补偿点低于油松,侧柏光能利用率高于油松;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侧柏与油松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升高,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在土壤含水量为7.90%、13.00%和19.99%条件下,侧柏光饱和点分别为1275、1 450和1 675μmol/(m2.s),光补偿点分别为4225和13μmol/(m2.s),由光饱和点对应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3.04、4.06和5.53μmol/(m2.s);在土壤含水量为7.83%1、3.04%与20.15%条件下,油松光饱和点分别为11001、325和1500μmol/(m2.s),光补偿点分别为60.30和23μmol/(m2.s),由光饱和点对应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08、3.35和4.36μmol/(m2.s)。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低能氮离子束、紫外线与γ射线辐照对黑松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注入对黑松花粉的损伤效应与γ射线和紫外线照射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氮离子束剂量-萌发率效应曲线呈"马鞍型"和氮离子束注入诱发花粉管顶端肿胀,这说明低能离子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γ射线和紫外线的不同。认为花粉是研究离子注入生物学效应机制的理想模式系统。  相似文献   
49.
采用平板稀释法研究了湿地松幼苗1 a中微生物根系数量的变化规律,为合理的生物防治时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湿地松苗圃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湿地松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发展可以大大促进其周围微生物的生长,受湿地松根系生长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松苗移栽后的几个月内,根际细菌和真菌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细菌比真菌的种群增长速度要快。利用生物防治细菌进行苗木猝倒病防治的最佳时期应该是在芽苗移栽后1个月以内。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福建南屿湿地松种源苗期和14 a生的林分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种源种子千粒重、发芽率、成活率差异大,种源间苗高差异显著,地径差异不显著。14 a生湿地松各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种源间有一定差异。湿地松种源1 a生苗高与年降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14 a生树高与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年降雨量和无霜期呈较大的正相关,说明低纬度区引种湿地松,年降雨量大和无霜期长可显著促进其树高生长。14 a生湿地松各种源生长量均超过火炬松和当地马尾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