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9篇
  6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45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In order to understand growth features of pearl oysters in the genus Pinctada, i.e. Pinctada fucata, Pinctada margaritifera, and Pinctada sugillata in Taiwan, a total of 3062 wild individuals of these species from juvenile to adult were collected monthyly from March 2001 to April 2002 in Jukeng, Pingtung County, south-west Taiwan.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of live oysters were conducted for shell height (SH), shell length (SL), shell width (SW), hinge length (HL), and wet weight (WW). Different cohort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multiple length frequency analysis on SH of P. fucata and P. margaritifera, and growth curves with seasonal variation were estimated for these species. Pinctada fucata in Taiwan had a different seasonal growth pattern from the Japanese population, but had similar growth rates during the high growth period. The growth rate of P. margaritifera in Taiwan was slower than in French Polynesia, the Solomon Islands, and the Red Sea. Comparisons of morphological growth features among the three species show large differences in the SW-related features. Pinctada fucata in Taiwan had larger SW than in Japan and Korea. The differences in growth rates and morphological features suggested that the wild Taiwanese oysters may retain genetically pristine characteristics, thus genetic conservation might be urgently needed.  相似文献   
52.
IKKε(inhibitor of NF-κB kinasesε)是NF-κB(nucleur factorκB)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成员,参与调控细胞的分化、发育、凋亡及免疫反应。本研究根据马氏珠母贝转录组数据库中注释为IKKε的unigene序列设计引物,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IKKε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PmIKKε)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了马氏珠母贝六个组织中PmIKKε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PmIKKε基因cDNA全长2 843 bp,其中5'UTR为116 bp,3'UTR为516 bp,含有27 bp polyA,开放阅读框为2 211 bp,编码737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其分子量为85.07 kD,等电点为6.17。多序列比对显示PmIKKε与其它物种IKKε有较高的同源性,与牡蛎的序列相似性有45%。软件分析结果显示PmIKKε的N端含有一个蛋白激酶功能结构域和一个MAPK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的激活位点,C端含有一个亮氨酸拉链(leucin zipper,LZ)和一个螺旋-环-螺旋结构(helix-loop-helix,HLH)。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mIKKε在马氏珠母贝肝胰脏、性腺、血淋巴、鳃、外套膜、闭壳肌六个组织中均有表达,肝胰脏中表达量最高。本研究为进一步阐述PmIKKε在马氏珠母贝生长、发育及先天性免疫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3.
CB抑制合浦珠母贝受精卵第一极体释放的染色体分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毛贤 《水产学报》2002,26(1):15-19
对CB抑制合浦珠母贝受精卵 (3n♀× 2n ,2n× 2n)第一极体释放的染色体分离行为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 ,CB抑制第一极体改变了正常的染色体分离行为 ,在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了多极分离 ,主要有二极分离 (2 8.6 7% )、三极分离 (40 .5 6 % )及四极分离 (2 3.78% )三种模式 ,不能确定的占 6 .99%。均等的二极分离可能导致四倍体的产生 ,而部分四极分离也能产生四倍体 ,三极分离主要产生非整倍体。未处理组的染色体仍按正常的二极形式进行分离 ,释放两个极体 ,但两极的染色体数目通常存在极大差异 ,导致大量的非整倍体产生。二倍体组 (抑制第一极体 )也存在同样的多极分离模式 ,二级分离占 2 5 .0 0 % ,三极分离占2 1.5 1% ,四极分离占 34.30 % ,不能确定的占 19.19%。另外 ,对各种染色体分离模式形成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4.
插核手术对合浦珠母贝免疫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周畅 《水产学报》2001,25(5):419-423
对插核手术前后合浦珠母贝血清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溶菌活力和抗菌活力以及血细胞的吞噬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插核手术后贝血清的SOD活力明显上升,溶菌、抗菌活力明显下降,血红细胞的吞噬活性降低,化学发光的各种参数显著改变,说明贝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都明显降低。据此推断手术贝的免疫力低下是导致手术贝高死亡率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5.
7种珍珠贝RAPD鉴别标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珠母贝属的大珠母贝、珠母贝、黑珠母贝、白珠母贝、合浦珠母贝、长耳珠母贝和珍珠贝属的企鹅珍珠贝的基因组DNA的特异性遗传标记进行分析。从21个OPM和S系列中筛选出4个引物,共扩增出57个位点,每条引物平均产生14·3个位点。扩增片段大小在250~2000bp间,平均每种贝每条引物产生4·9条带。其中引物S10对7种珍珠贝的RAPD产物呈现出物种的特异性,可同时将7种珍珠贝分开,其余引物可以将2种或2种以上的珍珠贝区别开来。引物S10可以作为种间鉴定的标记。  相似文献   
56.
马氏珠母贝激光育苗,其产量比常规育苗增加10倍以上,激光能增强精子的活力,提高精液品质,可影响卵子的通透性,使卵子新陈代谢中的某些反应发生良性变化。激光能抑制中致病菌及霉菌的生长,使受精卵发育成健壮的胚胎、幼虫、幼苗。所以,激光育苗是一种投产少,效益极高的育苗方法。  相似文献   
57.
利用马氏珠母贝4个壳色系F3培育厚层优质珍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符韶  谢绍河  邓岳文  梁飞龙 《水产学报》2012,36(9):1418-1424
为了评价红、金黄、白和黑壳色系F3育珠性状,设立两个实验,分别利用马氏珠母贝红、金黄、白和黑壳色系F3作为植核(受体)贝和小片(供体)贝进行植核育珠。实验Ⅰ:利用红、金黄、白和黑壳色系F3为插核贝和小片贝建立16个组合,另外利用以普通养殖群体为插核贝、金黄壳色系F3为小片贝建立了1个组合,共建立17个组合,育珠期为24个月;实验Ⅱ:分别利用红、金黄、白和黑壳色系F3为植核贝和小片贝建立16个组合,育珠期为18个月。结果表明,育珠期结束后实验Ⅰ和Ⅱ的4个壳色系F3平均壳高和成活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Ⅰ和Ⅱ的黑壳色系F3具有最大的平均壳高,实验Ⅰ金黄壳色系F3具有最高的成活率,实验Ⅱ黑壳色系F3具有最高的成活率。实验Ⅰ:各组合间的留核率、商品珠率、优良珠率和育珠绩效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珍珠层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BW组具有最大的留核率、商品珠率、珠层厚度和育珠绩效值,RB组具有最大的优良珠率;实验Ⅱ:各组合的留核率、商品珠率、优良珠率、珍珠层厚度和育珠绩效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黑壳色系F3作为插核贝具有较好的育珠效果,经进一步测试其育珠性能,可在珍珠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贝龄对马氏珠母贝植核贝生长、成活率和育珠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速长系F2为材料,分析了贝龄对植核贝生长、成活率和育珠性状影响。实验设2.0龄贝植核组(A)、2.0龄贝对照组(B),1.5龄贝植核组(C)和1.5龄贝对照组(D),按照常规技术进行插核手术与海区养殖,育珠期为450 d。在插核后第15、30、60、180、270和450天,比较各组的平均体质量和成活率差异;在插核后270 d和450 d,比较A和C组留核率、珍珠层厚度、优质珠率和珍珠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插核后第15、30、60、180和270和450天,4个组的平均体质量和成活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和D组的成活率显著大于A和B组(P<0.05),C和D组的体质量日增长率显著大于A和B组(P<0.05)。在插核后第270天,A和C组的留核率、珍珠层厚度和珍珠产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和C组间优质珠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插核后第450天,C组留核率、珍珠厚度、优质珠率和珍珠产量均显著大于A组(P<0.05)。结论认为,利用低龄贝进行插核育珠明显提高植核贝的留核率、成活率和珍珠层厚度,从而能够提高珍珠质量。本研究旨在为合理设计马氏珠母贝的养殖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
从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粘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抗菌物质产生菌F9,利用16SrDNA方法鉴定该菌株为棒状乳杆菌(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通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该菌的抑菌谱,发现该菌发酵液上清液在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H2O2)的影响后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等多种食源性致病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该菌发酵液抑菌物质进行超滤分析及蛋白酶处理,可推断该抗菌物质为分子量在5~10kDa的蛋白类物质。  相似文献   
60.
刘亚  曾艳霞  许柳红 《广东农业科学》2009,(11):124-125,143
对马氏珠母贝肉中蛋白呈味物质作热水抽提试验,进行了抽提条件的初步研究.以抽提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水料比、水浴温度、水浴时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当水料比为2:1、水浴温度为80℃、水浴时间为20min时,蛋白质抽提率最高,抽提液海鲜风味浓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