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0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86篇
林业   105篇
农学   232篇
基础科学   99篇
  478篇
综合类   1447篇
农作物   142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447篇
园艺   123篇
植物保护   59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麦秸还田及氮肥管理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以水稻武香粳14和扬粳9538为材,大田设麦秸还田与不还田、不施氮肥、习惯施肥法(FFP)和基于叶绿素仪(SPAD)测定值的氮肥管理(SSNM)等处理。结果表明,SSNM较FFP氮肥施用量减少40.0%~41.7%,而产量平均增加3.81%。秸秆还田的较秸秆未还田的产量平均增加2.49%。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以秸秆还田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与秸秆未还田或FFP相比,秸秆还田和SSNM降低了生育前期的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但抽穗及以后差异较小);提高了茎蘖成穗率、结实期叶片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说明秸秆还田和SSNM有利于生育后期群体光合生产和提高物质生产效率。秸秆还田和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氮收获指数和氮肥利用效率。对秸秆还田和SSNM的产量、生育特性及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2.
以常用有机肥料牛厩肥、猪厩肥、鸡粪及作物秸秆、油菜绿肥为材料,研究了这些有机物的全钾、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含量状况,以及它们对土壤钾及作物吸钾的供应能力。结果表明:(1)三种有机烘肥及作物秸秆、绿肥中含钾量为0.85%~4.50%,其中有32.7%~69.7%为速效态钾,1.7%~25.0%为缓效态钾;(2)肥料与土壤共同培养150d后,约有50%~80%的速效态钾和缓效态钾仍以两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之中  相似文献   
63.
研究酱油渣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膨胀性、持水能力、持油性、亚硝酸根离子吸附性,以及阳离子交换能力等功能特性,及其在桃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酱油渣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膨胀性、持水能力、持油性和一定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对亚硝酸根离子的吸附性能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120min时的吸附性趋于饱和,吸附率高达83.24%,且在酸性条件下的吸附性能更佳。应用实验表明,在桃酥中添加适量的酱油渣不溶性膳食纤维,不仅对桃酥的口感、色泽及组织形态等方面的影响较小,而且其保健功能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4.
农药残留检测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其专利密集的产业特点,依托Patsnap全球专利数据库,通过IPC国际分类号与关键词相结合依次开展初步检索、扩展检索与补充检索,检索共获得全球116个国家和地区的23 281条农残检测领域技术专利,其中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分别为21 422与1 859条。基于检索结果进行专利分析,由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分别从专利构成、法律状态、年度申请趋势、专利授权率、国别(省市)分布、技术分支及申请人分布特征等多维度评估农残检测技术创新现状与发展态势。评估显示:全球农残检测相关专利申请整体呈震荡上升且地域分布差异明显的态势;传统检测技术面临发展瓶颈,生物化学、基因及遗传工程、有机合成将是农残检测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中国农残检测专利申请量大但整体技术水平不高,部分尖端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提高专利总体质量、力争打破欧美技术垄断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5.
【目的】通过水肥管理达到减少温室土壤硝态氮残留、维持土壤质量的目的,探求温室土壤硝态氮残留与水肥用量的关系。【方法】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以灌水量和氮、磷、钾及有机肥用量为试验因素,根据当地日光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实际中的水肥用量,设计各试验因子的水肥水平,采用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试验。拉秧后测定耕层土壤硝态氮量,建立土壤硝态氮量与水肥因子间的数学模型,据此分析了各单因子效应及二因素的耦合效应。【结果】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影响最大,施磷量、灌水量和施钾量次之,有机肥用量最小。当其他因子为0水平时,土壤硝态氮残留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多而增加,随施磷量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变化,随灌水量、施钾量以及有机肥用量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灌水量及氮、磷、钾和有机肥用量对土壤硝态氮残留产生的影响程度随其他因子的水平而变,存在明显交互作用。模型寻优显示:灌水量455.1~471.5 mm,施氮量532.3~586.5 kg/hm2,施磷量420.8~466.4 kg/hm2,施钾量646.1~723.5 kg/hm2,有机肥用量25.6~27.9 t/hm2,耕层土壤硝态氮量可维持在100~150 mg/kg的较低水平。【结论】温室菜地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相对较大,可以通过优化水肥用量来减少土壤硝态氮的残留,故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仍需严格控制水肥用量。  相似文献   
66.
苹果园春季土施尿素的利用及其在土壤中的累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林  姜远茂  彭福田  张序  房祥吉  李洪波 《园艺学报》2009,36(12):1805-1809
 以7年生嘎拉苹果/平邑甜茶为试材, 利用15N示踪技术, 研究了苹果生产体系中氮素年周期 的利用、残留、损失及在土壤中的迁移动态。结果表明, 对春季土施尿素的利用率盛花期较低, 为11.38% , 至采收后达到最高。土壤氮素残留率盛花期最高, 为57.10% , 果实采后残留率最低。年周期中各土层氮素残留量不同, 盛花期20~40 cm土层残留量最高, 采收后最低, 0~20 cm土层在新梢旺长期残留量最高, 果实成熟期最低, 而40~60 cm土层在果实膨大期残留量达到最高, 在采收后0~20 cm土层残留有所增加, 其余各土层残留量均达到最低值。氮素损失与土壤残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 氮素损失率在盛花期最低为31.53% , 随物候期的推迟逐渐升高, 在果实采后高达58.40%  相似文献   
67.
介绍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原理,指出实际检测过程巾易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总结出检测操作中的几点注意事项,以减小误差、避免失误,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68.
盐渍化土壤覆土材料理化性状及其对双孢蘑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山西省当地盐渍化土壤添加草炭土、醋糟、谷糠或高粱壳配制的不同覆土材料(Ⅰ:66.7%草炭土,33.3%盐渍化土壤;Ⅱ:50%草炭土,50%盐渍化土壤;Ⅲ~Ⅴ:每立方米盐渍化土壤分别添加45kg醋糟、谷糠或高粱)的理化性状,并比较不同覆土材料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生长的影响,以草炭土为对照。从覆土至第一潮菇采收结束,Ⅰ和Ⅱ覆土电导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Ⅲ~Ⅴ覆土的电导率则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为1427~1980μS/cm,第三潮菇采收时,Ⅰ~Ⅴ覆土电导率均显著下降;覆土第6天开始,Ⅰ~Ⅴ覆土的pH明显高于对照,为7.47~8.47;Ⅰ和Ⅱ覆土处理的发菌天数与对照相同,Ⅲ~Ⅴ覆土处理则比对照延长3d;各处理的第一潮菇和第三潮菇的采收时间均为5d,第二潮菇采收时间各处理间略有差异,但总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以Ⅲ覆土处理产量最高,达21.3kg/m~2。试验结果表明,盐渍化土壤添加草炭土、醋糟、谷糠或高粱壳均可作为生产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  相似文献   
69.
两种不同镁盐在牛粪堆肥高温期的保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恒温培养箱模拟堆肥高温期,添加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和含镁废渣,研究磷酸铵镁(MAP)反应中各成分的保氮效果以及含镁废渣作为堆肥过程中氮素固定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添加镁盐固定剂显著降低了堆体中的pH值,减少了氮素损失。同时添加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钾的保氮效果最佳,添加相同比例的含镁废渣和硫酸镁的保氮效果无显著差别。含镁废渣添加量的保氮效果与其添加量成正相关,添加质量比为2%、4%、8%的含镁废渣的保氮率分别为6.15%、10.13%、19.51%。添加镁盐会提高堆体中的EC值,降低GI值,各处理均可达到腐熟。说明可以利用镁盐作为堆肥保氮固定剂,而含镁废渣因其价格低廉,更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
利用QuEChERS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检测5种动物源食品(鸡肉、鸡蛋、猪肝、牛奶、猪肉)中氟虫腈及其3个代谢物残留量。样品用乙腈提取,经低温处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弗罗里硅土(Florisil)和C18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外标法定量。在不同浓度的加标水平下,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在5种动物源食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2.1%~113.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17.6%,检出限LOD在0.73~1.94μg/kg范围内,定量限LOQ在5~10μg/kg范围内。该方法具有简单、灵敏、准确等优点,适用于动物源食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快速筛查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