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5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474篇
林业   463篇
农学   375篇
基础科学   151篇
  1267篇
综合类   1907篇
农作物   309篇
水产渔业   206篇
畜牧兽医   440篇
园艺   263篇
植物保护   16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贵州强酸性(pH 4.3)黄壤施用磷石膏对高粱生长、养分平衡、细胞膜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强酸性土壤上种植耐铝能力弱的高粱, 铝毒害明显, 即使施用足量的氮磷钾肥, 作物也生长不良.施用磷石膏和石灰后高粱出苗和生长正常, 各生物学性状均极显著优于对照, 施磷石膏高粱长势优于施石灰处理;高粱干物质量与磷石膏(X1)、石灰(X2)的施用量呈二次曲线变化(回归方程分别为: Yw=6.88+11.92X1-1.65X12, R=0.983**;Yw=6.88+6.39X2-0.72X22, R=0.996**);磷石膏降低酸性黄壤铝毒、提高植物钙含量的效果略逊于石灰, 在提高植物营养3要素(特别是磷、钾元素)的作用方面优于石灰, 施磷石膏植株磷含量是石灰处理的1.17~2.43倍;施高量磷石膏的高粱植株氮/磷、氮/钾、钾/磷比值分别为6.8~7.1、1.2~1.3和5.4~5.6, 比值适中、变幅小, 氮/铝、磷/铝、钾/铝、钙/铝比值提高, 改善和调节了高粱体内氮、磷、钾、钙养分的平衡.高粱叶片细胞膜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分析表明, 施磷石膏、石灰后SOD和CAT活性增加, 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下降, 施磷石膏效果优于石灰.  相似文献   
922.
酸性低钾土硫酸钾镁肥对花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供钾水平较低的酸性赤砂土上,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硫酸钾镁对花生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硫酸钾镁用量的增加,花生经济产量与生物总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硫酸钾镁513mg·kg-1(土)处理(相当于每千克土施K2O 0.12 g、Mg 0.028 g、S 0.09 g),花生产量最高,经济产量与生物总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0.2%和32.2%.随硫酸钾镁用量的增加,植株对钾、镁、硫各吸收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对钾、硫吸收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对镁吸收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植株对钾、镁吸收表现正相关.随硫酸钾镁用量的增加,花生果仁粗蛋白与粗脂肪均较对照有所提高,粗蛋白含量呈逐渐增加,而粗脂肪含量却呈逐渐下降趋势.在酸性低钾、中镁、潜在性缺硫的赤砂土上,花生施用硫酸钾镁肥,钾镁养分吸收里显著正相关,但钾硫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923.
基于水基反应成膜技术的聚合物包膜肥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种水基硅丙乳液(SD-528、SD-5281和GA-1710)为材料,利用水基反应成膜技术对这3种材料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聚合物包膜肥料模型膜;研究了模型膜的养分扩散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水基聚合物包膜肥料;测定了包膜肥料养分释放曲线,并利用红外光声光谱对聚合物膜进行原位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化学交联改性,硅丙基模型膜具有优良的成膜性和扩散性能,不同的乳液对包膜尿素的缓释效果影响显著;GA-1710和SD-528的缓释效果较好,在静态水中的释放时间可达到30 d,而SD-5281缓释性能较差,需要做进一步的化学改性;不同的乳液类型制备的包膜尿素的释放模式也不同,GA-1710累积释放曲线为"S"型,而SD-528为"L"型.因此,利用反应成膜技术,硅丙乳液在水基包膜肥料的研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4.

We investigated the profile distribution of total and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 ( DTPA )- extractable micronutrients ( Zn , Mn , Cu , Fe ) in soils developed on six physiographic units of the semiarid Siwalik hills of Punjab in northwest India . The soils showed a gradual fining of texture from shoulder slopes to toe slopes . All soils were alkaline and calcareous . In general , total and DTPA-extractable micro nutrients were higher in surface horizons and decreased in subsurface horizons . However , none of the micronutrients exhibited any consistent pattern of distribution with depth on different geomorphic surfaces . Physiography had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otal and available micronutrients . Contents of all micronutrients and their forms were higher in fine-textured and uneroded soils than in coarse-textured eroded soils . Soil pH , calcium carbonate , organic matter , and size fractions had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otal and extractable micronutrients . Based on linear coefficients of correlation , total content of micro nutrients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clay content , whereas DTPA - extractable micronutrient content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organic carbon and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pH and CaCO3 content . Except for Cu , no other micronutrient showed influence of total reserves on availability of the respective micronutrient . Among the various micronutrients , deficiency of Zn was found to be widespread , followed by Fe and Cu in the cultivated soils on foot slopes , toe slopes , and floodplains .  相似文献   
925.
采用振荡提取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小分子有机酸和阳离子对含钾矿物(黑云母、白云母和正长石)中钾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小分子有机酸和阳离子均可显著提高黑云母、白云母、正长石中钾素的释放量。与对照处理(去离子水)相比,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和NH4Ac溶液、CaCl2溶液、NaCl溶液、HCl溶液从黑云母中提取的K+量分别增加188.2%、151.6%、149.6%和24.6%、32.6%、3.5%、169.8%;不同溶液从白云母中提取的K+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211.0%、202.8%、199.4%和81.6%、38.3%、21.7%、169.1%;不同溶液从正长石中提取的K+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219.0%、206.6%、216.0%和144.1%、27.5%、60.4%、210.9%。同种浸提剂,不同矿物的释钾素量显著不同,表现为白云母>黑云母>正长石,含钾矿物释钾素量随着溶液浓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926.
人工林是在人为控制下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群落,极易受人为活动影响,造成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发生退化、林木生产力下降等诸多问题.因此,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研究针叶树、阔叶树种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影响的差异,对探讨人工造林是否能够导致土壤质量衰退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研究了内蒙古多伦县一家河牧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和兴安杨(Populus hsinganica C.Wang et Sky.)人工林土层深(H)0≤H<60 cm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草甸栗钙土)条件下,兴安杨林地0≤H<60 cm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全氮平均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17.99、10.76、1.04g·kg-1;其次是华北落叶松林地,分别为17.09、10.19、0.92 g·kg-1;对照草地则最低,分别为11.26、9.15、0.74 g·kg-1.此外,兴安杨林地0≤H<60 cm土壤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质量分数也高于华北落叶松林地和对照草地.落叶松林和兴安杨林界面层0≤H<60 cm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全氮、全磷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6.76、9.09、1.03、0.73 g·kg-1,均低于兴安杨林地的;落叶松林和兴安杨林界面层0≤H<60 cm土壤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7.77 g· kg-1,16.41、38.34、303.58 mg·kg-1,均高于兴安杨林地的(分别为14.95 g· kg-1,15.18、30.05、258.82 mg· kg-1).  相似文献   
927.
儿童语言习得研究和方言调查相结合把儿童言误律与方言变异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研究结合起来考察,结果发现儿童言误律映射了成人言误律,并通过跨语言、跨地域、跨时间的儿童言误的文献考察和我们的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儿童言误律通过对成人言误律的映射来映射方言差异这一儿童言误映射律。由此说明方言变异乃至语言差异性和多样性可以通过儿童语言习得中言语产出的言误规律——儿童言误律来考察。  相似文献   
928.
折光率法在控释尿素释放率和肥效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尿素测定标准化学方法,即对二甲氨基苯甲醛(PDAB)比色法检验折光率法测定控释尿素养分释放率及肥效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折光率法应用于快速准确评价控释尿素肥效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种肥效期的控释尿素PCU1、PCU2和PCU3为材料,采用25℃恒温静水培养控释尿素,分别用PDAB比色法和折光率法测定尿素释放率和肥效期,并对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校验研究,评价25℃下折光率法测定控释尿素养分释放率和肥效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折光率法测得的不同肥效期控释尿素释放特征曲线与PD-AB比色法的测定结果几乎重合,说明折光率法不会改变控释尿素的累积释放规律。2种方法测得的控释尿素释放曲线Richards方程的拟合特征参数No、k、ti无差异,释放率测定结果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999,标准误分别为0.09,0.16和0.10,二者之间无统计差异。当养分累积释放率为80%时,3种控释尿素PCU1、PCU2和PCU3的肥效期分别仅相差0.97,3.14,8.96d。【结论】折光率法测定控释尿素养分释放率和肥效期的准确度和精度高,适用于检测不同肥效期控释尿素的养分释放率和肥效期,可用于评价控释尿素的控释性能。  相似文献   
929.
李小洪 《油气储运》2013,(11):1171-1174
介绍了氮气式水击泄压阀的工作原理以及基于泄压阀流量系数泄放能力的计算方法,分析了采用目前常用方法计算的泄放量远大于实际泄放量的原因,探讨了根据工艺管网压力试验方法的原理.采用流体密闭长输管道发生水击时进行水击保护泄放量的近似计算方法的结果优于目前常用方法的计算结果,可为正确选择泄压阀的规格与合理设计泄放罐提供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对生产中发生的水击事故进行超前保护和有效控制设计目的的实现,避免设备、设施损坏.(表2,参5)  相似文献   
930.
锆改性沸石活性覆盖控制重污染河道底泥氮磷释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验考察了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和铵的吸附去除作用,并考察了锆改性沸石活性覆盖控制底泥溶解性磷酸盐和铵释放的效率。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随pH值的增加而降低:当pH值由4增加到5时,锆改性沸石对水中铵的吸附能力增加;当pH值 5~8时,对铵的吸附能力较高;当pH值由8增加到10时,对铵的吸附能力下降。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和铵的吸附动力学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并且对磷酸盐和铵的吸附速率比较快。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可以用于描述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和铵的吸附平衡数据,根据Langmuir模型计算得到的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和铵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75 mg·g-1和9.59 mg·g-1(pH 7和25 °C)。锆改性沸石对水中磷酸盐和铵的去除率随锆改性沸石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吸附水中磷酸盐的主要机制是配位体交换,吸附水中铵的主要机制是阳离子交换。被锆改性沸石所吸附的磷酸盐大部分(82.5%)以较为稳定形态磷(NaOH-P)存在,低溶解氧条件下不容易重新被释放出来。吸附磷酸盐后锆改性沸石中水溶性磷(WSP)、易解吸磷(RDP)和NaHCO3可提取态磷(Olsen-P)含量非常低,藻类可利用磷(AAP)含量仅占总磷含量的29%左右。低溶解氧条件下,重污染河道底泥会释放出大量的溶解性磷酸盐和铵,锆改性沸石活性覆盖则不仅可以使上覆水中的溶解性磷酸盐浓度控制到很低的水平,而且可以明显降低铵由底泥向上覆水迁移的速率。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锆改性沸石适合作为一种活性覆盖材料用于控制底泥溶解性磷酸盐和铵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