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9篇
  免费   490篇
  国内免费   734篇
林业   1181篇
农学   353篇
基础科学   143篇
  1353篇
综合类   3157篇
农作物   311篇
水产渔业   511篇
畜牧兽医   503篇
园艺   131篇
植物保护   490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491篇
  2011年   553篇
  2010年   458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436篇
  2006年   398篇
  2005年   349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东海中北部小眼绿鳍鱼的摄食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8年5月~2009年2月期间采集的渔获样品,对东海中北部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胃含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眼绿鳍鱼食物组成以磷虾类(IRI=1308.55)为主,其次依次为长尾类(IRI=563.09)、鱼类(IRI=170.59)和糠虾类(IRI=31.85);其优势饵料种类为太平洋磷虾、细巧仿对虾、细螯虾、戴氏赤虾、六丝矛尾鰕虎鱼、漂浮小井伊糠虾等。小眼绿鳍鱼终年摄食,其摄食率为83.25%,最高饱满指数达171.86‰,平均饱满指数18.84‰,这表明小眼绿鳍鱼具有较强的摄食强度。同时单因素方差检验表明,小眼绿鳍鱼的摄食强度无显著的季节变化,而有显著的体长变化。  相似文献   
112.
东海带鱼生殖和补充特征的变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汉祥 《水产学报》2003,27(4):322-327
根据1986—2000年对东海和南黄海渔获带鱼的生物学基础调查,利用世代分析方法计算了东海带鱼的资源数量,分析了东海带鱼生殖和补充特征的变动状况,同时研究了环境与带鱼补充量变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捕捞压力的增大,东海带鱼的最小成熟体长、产卵亲体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组成进一步缩小,个体繁殖力提高而卵径变小;实行伏季休渔后,东海带鱼的补充群体数量大幅度增加,单位亲体的补充量比伏休前增加45%~60%,证明了伏季休渔的生态效益;带鱼补充群体数量与亲体数量、海中温度、伏休时间成正比。目前东海带鱼的亲体数量仍显不足,应进一步减少对带鱼的捕捞强度。  相似文献   
113.
对南海北部海域5个多齿蛇鲻地理群体(北海、湛江、茂名、东莞、汕尾)共78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基因序列进行了扩增测序。在78个个体的568bp序列中共检测到48个单倍型,39个变异位点。经分子变异等级分析(AMOVA)得出5个地理群体内遗传变异度为98.82%,群体间遗传变异度仅为1.18%,各群体间成对遗传变异固定指数FST值在0.00024~0.03008;78个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0.025。通过对基于序列片段构建的NJ树和基于序列单倍型利用中介网络法构建的群体间关系网的分析发现,5个群体间有明显的基因交流,遗传分化差异不大;再结合种群、种及属的界定标准,判定5个多齿蛇鲻群体归属于同一种群;而且,在经历快速增长、变异和瓶颈期之后,多齿蛇鲻种群就以小群体模式继续快速增长,形成地理群体。  相似文献   
114.
东海区主要渔业资源利用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本文根据东海区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东海大陆架生物资源与环境和全国渔业统计年鉴等资料,统计1956~2002年东海区捕捞品种中经济价值较高、在渔业中占重要地位的11个种类的产量,并利用数理统计学上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东海区11个主要捕捞种类历年来的资源变动特征、资源利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结果表明:11个主要捕捞种类的渔业资源状况可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过度捕捞已严重衰退的资源、充分利用并开始衰退的资源和尚有潜力的资源,其中大黄鱼、鳓鱼资源已进入资源衰退期,带鱼、鲐鲹鱼类、墨鱼和小黄鱼等处在充分利用并开始衰退期,虾蟹类、鲳鱼、马鲛鱼、鲷科鱼类和海鳗等资源尚有潜力。  相似文献   
115.
中国主要海洋底层鱼类生物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回顾了中国海洋主要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的研究历史和科研成果,并重点叙述了带鱼、小黄鱼、大黄鱼和绿鳍马面鲀等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研究概况.概述的内容包括地理种群及其产卵群体的鉴别和划分、生活史型的演变、种群和群体结构、种群数量变动、年龄组成和生长特性、摄食习性、性成熟周期、性腺成熟指数(GSI)、产卵群体生殖力、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路线、资源量和渔获量、各种作业渔船的调整及其捕捞力量的限制措施等,并展望了中国海洋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6.
鲁北是国内蔬菜生产和批发的重要集散地,随着人们对蔬菜品种和质量要求的提高,无公害蔬菜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成为当地政府和农技推广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现阐述当前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任务,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7.
中国食糖供求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燕  司伟 《中国甜菜》2009,(1):51-54
利用预测模型从原料生产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食糖供给的变化趋势;然后从居民用糖和工业用糖两个方面,研究了食糖需求的变化;最后从贸易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满足国内食糖供需缺口的可能途径。研究发现:食糖的供给潜力主要在于甘蔗糖方面;需求方面,工业用糖量增长较快,是推动食糖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由于食糖需求增长的速度快于供给的增长,我国食糖的供求缺口有不断增加趋势。为避免食糖体系失衡风险,增加国内食糖供给才是解决我国食糖供求矛盾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8.
  • 1.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dynamics of the coral community structure at A Ma Wan (AMW) and A Ye Wan (AYW) in Tung Ping Chau, Hong Kong, focusing on data collec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summer typhoon seasons in 1997 to 1999. This period (1999) experienced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severe tropical cyclones to hit Hong Kong with one cyclone being the strongest to hit in the last 23 years (1984 to 2006).
  • 2. This is part of a long‐term monitoring programme of subtropical coral communities that has been set up in AMW since May 1997 and AYW since May 1998 with nine fixed position 40 m long transects and 0.5 m × 0.5 m permanent quadrats laid at 5 m intervals along each transect. A total of 45 scleractinian coral species from 21 genera (12 families) was recorded, with 40 species in AMW and 32 species in AYW record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 3.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ordinations showed distinct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coral communities within and between sites. These variations were probably a result of 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the repeated cyclone impacts on the communities. Cyphastrea serailia, Goniopora lobata, Montipora peltiformis and Pavona decussata were the dominant species most strongly affected by cyclone impacts at AMW, experiencing a 6.2–16.2% loss of mean area cover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Some dominant species (e.g. P. decussata) in AYW also experienced a 6.5–14.3% loss of mean area cover within the same period.
  • 4. Overall, these coral community structures appeared relatively stable and resistant to repeated physical disturbances. However, they may have low resilience towards more severe disturbances in the future. Preserving the resilience of coral communities/species in Tung Ping Chau should be one of the main goals of coral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island.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19.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4年3月、5月、9月和12月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样数据,对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因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目前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明显低于历史水平。2004年大亚湾海域内共出现79种(类)大型底栖动物,全海域均匀度(J)、丰富度(D)和Shannon—Wiener指数(H’)均值分别为1.17、0.74和2.06。各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较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样性水平以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大亚湾明显的干、湿季变化对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有所影响,湿季多样性水平高于干季。湾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水平较高,因湾顶和湾中部海域内小鳞帘蛤Veremolpamicra和粗帝汶蛤Timocleascabra极强的优势地位,导致湾顶和湾中部海域多样性水平较低。水温升高而引发的小鳞帘蛤和粗帝汶蛤丰度的变化,造成了湾顶和湾中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水平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20.
南海北部张网主要技术参数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丰  杨吝  张鹏  谭永光 《南方水产》2008,4(6):108-112
根据2000~2005年和1983~1985年渔具渔法调查资料,对南海北部张网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1983~1985年相比,现阶段张网网口纲长、网口网目尺寸和网身末段网目尺寸等稍有增大,网衣拉直长、网囊长和网囊网目尺寸等略有减小,网身长与网囊长之比、网身大头宽与小头宽之比等明显增大,其平均值分别由原来的5.8:1、19.8:1增至现在的13.8:1和26.2:1。张网主要技术参数的变化反映了张网渔具结构已经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是积极的、革命性的改革。为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和促进张网渔业可持续发展,应根据南海北部渔业资源的特点研究相适应的选择性张网捕捞技术或装置,减少对幼鱼、幼虾资源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