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0篇
  免费   472篇
  国内免费   685篇
林业   1107篇
农学   329篇
基础科学   142篇
  1237篇
综合类   2962篇
农作物   287篇
水产渔业   526篇
畜牧兽医   433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44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446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339篇
  2007年   406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燕青’黄瓜是以雌性系86G为母本,自交系Z-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华南型新品种。植株长势较强,强雌型。瓜圆筒形,长20 cm,平均单瓜质量186 g,瓜色白绿色,脆嫩微甜。早熟性突出,耐阴,耐寒,丰产性强,平均总产量达70.74 t • hm-2。适宜重庆及相似生态区春保护地、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62.
优胜是以自交系H16-5-4-1为母本,H9-3-2-7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黄瓜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以主蔓结瓜为主;瓜条棒形,瓜长16 cm,瓜皮油绿,皮薄肉厚;口味清香,口感甜脆,品质佳;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合全国各地区春秋露地及保护地种植。  相似文献   
63.
为明确水茄Solanum torvum植株叶片邹缩、褪绿是否由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侵染引起,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田间采集具有疑似感染症状的水茄植株叶片样品,应用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简并引物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软件分析比较其核苷酸序列特征,并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从采集的疑似病叶中共克隆获得了5条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DNA-A全序列和3条DNA-B全序列,经全序列分析发现,侵染水茄的2种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分离物分别属于中国南瓜曲叶病毒(squash leaf curl China virus,SLCCNV)和野茼蒿黄脉病毒(Crassocephalum yellow vein virus,CraYVV)。SLCCNV水茄分离物的基因组具有典型的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双组分结构特征,与来自泰国的SLCCNV分离物(AB330078)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最高达到99.0%;CraYVV水茄分离物的基因组具有典型的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单组分结构特征,与来自云南省景洪市的CraYVV分离物(EF165536)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最高达到97.6%。表明水茄是这2种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新寄主,并首次发现双组分和单组分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可复合侵染水茄。  相似文献   
64.
为了深入了解南海上层海洋热力状态的变化规律,利用1980—2015年共36年GODAS月平均海温资料,将5~366 m的垂直平均海温表征南海地区海洋上层的热含量,分析了南海海洋上层热状态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南海热含量水平分布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形势,垂直纬向平均分布表现为暖水厚度和温跃层深度东厚(深)西薄(浅),垂直经向平均表现为暖水厚度南厚北薄,温跃层深度中间浅两边深;南海地区海温变化幅度在75~200 m处最大,不同深度海温距平均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南海区域平均热含量在秋季最高,春夏次之,冬季最低,其年际变化明显,且在1998年之后出现明显的突变,由负值转变为正值,表现出明显的增温趋势;热含量季节EOF主模态空间分布形势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特征,对应的时间序列在20世纪90年代末存在年代际转折,由主要为负值转化为主要为正值,表现在空间分布上,则为南海地区热含量由西高东低型转化为东高西低型。  相似文献   
65.
辣椒是我国华南地区南菜北运最重要的种类。30 多年来,华南地区众多科研院所、高校和育种公司共同努力,选育了许多具有华南特色的优异品种,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概述了华南地区辣椒新品种选育及主要育种技术研究进展:(1)辣椒新品种选育方面,华南地区已选育出青皮椒、黄皮椒、指天椒、线椒等各类型品种,其中粤椒一号、辣优 4 号、茂椒 4 号、东方神剑、汇丰二号等在当时辣椒种子市场占有较大份额。(2)辣椒抗青枯病转基因技术研究方面,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菌肽 B、D 基因导入辣椒,获得抗菌肽 B、D 基因转化辣椒抗青枯病工程株系,并获农业农村部批准进行田间试验。(3)辣椒耐高温、湿涝机理研究方面,通过高温高湿胁迫下植物生理生化、转录本衍生片段、DNA 甲基化、表达谱和 miRNA 等多组学数据,揭示了辣椒耐高温高湿机制,阐明了辣椒杂交种基因均呈非加性的表达模式。(4)辣椒疫病特异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方面,利用辣椒抗疫病材料 CM334 和感病材料 10399 为亲本构建遗传分离群体并对辣椒根腐疫病抗性遗传规律进行研究,表明在广东辣椒疫霉菌优势生理小种 Race 3 侵染下,辣椒根腐疫病抗性性状为显性单基因控制,并将抗性基因 PhR10 定位在约 2.6 Mb 范围内。(5)辣椒雄性不育研究方面,利用回交或逆向回交系统选育技术,选育出辣椒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辣椒三系配套并应用,同时对辣椒雄性不育机理进行了研究。针对华南地区气候特点及消费习惯,提出对未来华南地区辣椒育种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6.
本文利用NCEP/NCAR逐月可降水量的再分析资料,选取1983年1月-2012年12月共360个时次的数据,分析可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近30年内华南中部的可降水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季节性变化明显,可降水量值呈夏高冬低趋势。  相似文献   
67.
采用野外定点调查的方法,观察研究了不同海拔地区华山松大小蠹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结果表明,秦岭西部华山松大小蠹以幼虫越冬,华山松大小蠹存在世代重叠现象,在同一样地也可能存在第2代成虫与越冬代幼虫羽化的成虫同时扬飞的现象,但大部分华山松大小蠹也能完成2个世代。宝鸡市马头滩林业局在多年来各种防治方法经验累积的基础上,采取综合防治方法控制华山松大小蠹的危害。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森林抚育措施对华北落叶松生长的影响,在宝鸡市马头滩林业局选择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作为研究对象,对经过抚育措施后影响华北落叶松生长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林分进行抚育后平均胸径和生长率都是增加。 2、华北落叶松林分进行抚育后平均胸径和生长率增长的年数不同,在抚育后2-3年达到了最大值,林分进行抚育后生长率变化规律是先增加后下降,呈正态曲线的变化趋势,说明其生长速度由于生长空间增大而加快。  相似文献   
69.
李强  孔凡磊  袁继超 《作物杂志》2020,36(4):150-452
基于2011-2016年大田试验和气象数据资料,研究了年际气象差异对西南丘陵区玉米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西南丘陵区玉米生产的高产稳产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西南丘陵地区雨热资源丰富,但气象因素存在明显的年际波动,降水量波动最大,积温波动最小,且玉米各生育阶段降水、积温和光照配置也有所不同。积温是该区玉米生育前期形态建成的主要限制因子,花前积温、花后日照和降水共同调控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与转运,而后期产量形成是各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花后日照直接影响玉米穗部性状(穗长、穗粗)和产量构成(穗粒数、千粒重),从而调控玉米的产量;花后积温和降水则通过影响玉米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对最终产量产生影响。因此,西南丘陵地区玉米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播期,适当提高生育前期积温,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源器官的形态建成,为花后光合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减少花后降水量,提高花后日照时数,改善籽粒灌浆,提高籽粒充实度,从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70.
为验证中国农业综合分区框架下Hargreaves-Samani(HS)公式线性回归修正方案的适用性,利用中国气象数据网发布的124个站点1957—2016年的逐月有效日平均气压、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风速、平均水汽压、月总太阳辐射数据及站点经纬度数据,首先,分别基于Penman-Monteith(PM)公式和HS公式计算了各站点多年逐月的参考作物需水量ET_(0-PM)和ET_(0-HS)。然后,以ET_(0-PM)为真值,基于1957—2010年的逐月ET_(0-PM)和ET_(0-HS),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获取了中国38个农业管理子区的HS公式校正系数a、b,并以2011—2016年为验证年份,通过比较ET_(0-HS)校正前后的相对误差变化,验证了HS公式线性回归校正方法在中国农业区的适用性,并结合验证年份的具体误差结果,确定了各农业区HS公式校正系数a、b的逐月最优取值。结果表明:大部分农业区的大部分月份ET_(0-PM)与ET_(0-HS)的相关系数超过0. 6,可以进行ET_(0-HS)的回归校正;回归校正得到的系数a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系数b则表现较为平稳;系数a、b的大小及变化说明了ET_(0-PM)和ET_(0-HS)彼此之间存在差异,且季节性明显;校正前后的ET_(0-HS)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对误差,但校正后的ET_(0-HS)的误差范围已经显著缩小;在具体的验证应用中,校正后的ET_(0-HS)并不完全是最优结果,实践中系数a、b的优选使用才是最佳方案。本研究验证的HS公式线性回归校正方法是实践中简便、可行的方案,对大尺度区域快速获得较高精度的参考作物需水量具有实际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