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1篇 |
免费 | 71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39篇 |
农学 | 30篇 |
基础科学 | 10篇 |
123篇 | |
综合类 | 623篇 |
农作物 | 36篇 |
水产渔业 | 21篇 |
畜牧兽医 | 98篇 |
园艺 | 24篇 |
植物保护 | 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95篇 |
2013年 | 92篇 |
2012年 | 113篇 |
2011年 | 134篇 |
2010年 | 126篇 |
2009年 | 104篇 |
2008年 | 82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60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以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介绍ArcGIS软件在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制图中的实际应用,给出成图内容和要求,并详细阐述成图过程中基础资料收集与准备,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编辑与处理,专题图制作与输出等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42.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华南梅花鹿种群数量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6年1—3月,采用雪地足迹计数法和样带法对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华南梅花鹿种群与分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38条样带中有13条样带发现有华南梅花鹿,这13条样带构成一个狭长地带;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梅花鹿种群最低密度为0.90头/km^2,最高密度为2.79头/km^2,平均密度为1.84头/km^2,种群数量为104(51~156)头。研究揭示,华南梅花鹿主要在海拔800-1200m的范围内活动,栖息地植被类型以草甸和灌丛为主。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湖南书院洲国家湿地公园两个不同断面鱼类进行了连续监测,对其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优势种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调查发现:有鱼类30种,隶属于5目9科。两个不同生境断面的鱼类小型鱼类均以鲤形目鲤科鱼类为主,且多为小型鱼类。在鱼类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度量值差异不大:(1)断面Ⅰ鱼类分5目7科22种;断面Ⅱ有鱼类分4目7科19种;(2)断面Ⅰ和断面Ⅱ的多样性指数分别是2.58和2.67,均衡度指数是0.835和1.1,种类相似性指数是53.7%。本次调查还发现湿地公园鲤形目鲤科鱼类新记录5种:分别是银鮈、似鮈、达式鲌、飘鱼和红唇薄鳅。 相似文献
44.
45.
46.
场所精神是规划设计的灵魂。在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项目中,从分析“烟渚渔村”场地肌理入手,提出“幸福就在拐弯处”这一体现人本主义价值观的设计理念,并依据“渚岛”式大园林景观规划结构,构建了“一轴(生态旅游带)、七区(7个功能片区)的空间结构形态,建立了“岛与岛一水与岛一水与水一水与建筑”之间的相互交错的拓朴关系形态,探讨了各“渚岛”不同的情景规划设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7.
对广东省广州市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维管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共有维管植物181科599属1 096种,其中蕨类植物33科55属106种,裸子植物5科6属8种,被子植物143科538属982种。这些植物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0种,珍稀濒危植物9种;药用植物717种,观赏植物377种,用材树种176种,纤维植物106种,油脂植物101种,水果植物83种,鞣料植物72种,有毒植物66种,饲料植物56种,芳香植物52种,农药植物43种,野菜植物41种,保健饮料植物32种,淀粉植物31种,染料植物23种,蜜源植物18种。并对石门森林公园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8.
49.
50.
《Journal of Sustainable Forestry》2013,32(1-2):189-204
SUMMARY Bwindi Impenetrable National Park and the Virunga Volcano region are the last remaining habitats of the highly endangered mountain gorilla (Gorilla beringei beringei). This conservation area, shared by Uganda, Rwanda and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also acts as a refuge for biodiversity and high endemism in the Albertine Rift of Central East Africa. This particular region has suffered from a number of years of civil strife, which have severely affected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forests.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experiences of the International Gorilla Conservation Programme (IGCP) obtained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processes that are working towards establishing a transboundary-protected area.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gional framework and tools utilized are described. The costs and constraints incurred by the IGCP and the resulting positive impacts on conservation are also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