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82篇
  免费   2018篇
  国内免费   6985篇
林业   2772篇
农学   5154篇
基础科学   699篇
  5184篇
综合类   19930篇
农作物   5699篇
水产渔业   2803篇
畜牧兽医   5469篇
园艺   1738篇
植物保护   2337篇
  2024年   211篇
  2023年   581篇
  2022年   1067篇
  2021年   1210篇
  2020年   1335篇
  2019年   1510篇
  2018年   1109篇
  2017年   1800篇
  2016年   2302篇
  2015年   2001篇
  2014年   1663篇
  2013年   2349篇
  2012年   3329篇
  2011年   3359篇
  2010年   2622篇
  2009年   2437篇
  2008年   2839篇
  2007年   3307篇
  2006年   2995篇
  2005年   2211篇
  2004年   1845篇
  2003年   1339篇
  2002年   1051篇
  2001年   935篇
  2000年   850篇
  1999年   744篇
  1998年   607篇
  1997年   544篇
  1996年   490篇
  1995年   511篇
  1994年   425篇
  1993年   428篇
  1992年   383篇
  1991年   329篇
  1990年   292篇
  1989年   217篇
  1988年   180篇
  1987年   115篇
  1986年   110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4篇
  1963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研究不同接种方法和接种时期对玉米拟轮枝镰孢穗腐病(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ear rot,FER)抗性鉴定的影响,选取高抗×高抗、高抗×高感、高感×高感组合各3份,2022年在北京顺义和河南新乡分别用针刺果穗注射法与双牙签法在玉米吐丝后5、10、15 d进行接种。结果表明,吐丝后5、10和15 d接种,针刺果穗注射法分别比双牙签法的平均病情严重度高6.3%、3.9%和1.8%;吐丝后5 d接种,不同组合采用针刺果穗注射法接种未达到显著差异,采用双牙签法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吐丝后10 d和15 d接种,不同组合使用针刺果穗注射法均达到极显著(P<0.01)差异,牙签法均未达到显著差异。采用双牙签法接种时,建议吐丝后5 d接种;采用针刺果穗注射法接种时,建议吐丝后10~15 d接种。  相似文献   
62.
以200份玉米优良自交系为材料,2022-2023年夏分别进行小斑病菌的田间接种,综合两年数据共鉴定出高抗小斑病的玉米自交系3份,分别为K22、CML50和齐319;筛选到包括Mo17在内的抗性玉米自交系24份。选取K22和B73两个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玉米自交系进行小斑病菌的室内接种。结果表明,48 h和72 h时,自交系K22叶片的病斑数、病斑面积和病斑面积比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自交系B73,进一步验证田间鉴定的准确性。48 h或72 h时,高抗小斑病自交系K22与感病对照B73相比,5种防御酶活性增加14.32%~70.45%。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的分析,筛选出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农艺性状和适宜在特定生态区种植的品种,为后续的品种推广和生态区种植提供理论基础。在2020、2021和2022年3个不同年份间分别种植16个玉米品种(L1~L16),对小区产量、株高等重要指标进行记载。方差分析结果可知,除穗长的品种与年份互作效应(L×Y)、穗行数和千粒重外,其余性状的品种效应(L)、品种与年份互作效应、年份效应(Y)均呈极显著差异(P<0.001)。GGE分析显示,L6(武农科1号)在酒泉市2020和2021年适应性最强,L10(五谷652)在酒泉市2022年的适应性最强;小区产量高且较为稳定的是L6(武农科1号)、L7(RF699)、L13(德圣358)等。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可知,小区产量与其余农艺性状之间均呈正相关。L6(武农科1号)、L7(RF699)、L13(德圣358)等品种的产量适应性和稳定性俱佳且其余农艺性状表现较优,适宜在本试验所选择的试点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4.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农业种质资源又被称为“种业芯片”。因此,引进、创制和丰富种质资源是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关键,通过人工诱变是种质资源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0.67 mg/L EMS诱变玉米自交系郑58花粉,构建1 650个株系的玉米突变体库,从M2和M3后代筛选到包括生育期、株型、叶型、穗型、粒型、叶色、轴色、育性等多个农艺性状突变体,表型变异率约为9.6%。结果表明,具有育种应用潜能的代表性材料有Z330、Z641和Z1433等,可供用于选育矮秆、低穗位、耐密植、抗倒伏型新品种;Z636、Z848和Z930等新种质材料可用于测配或改良玉米穗型、粒型、轴色、粒色及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65.
利用4 434个SNP标记对47份玉米自交系进行种质遗传多样性和杂种优势类群研究。采用Admixture软件对自交系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采用Treebest软件对自交系进行聚类分析和类群划分。结果表明,47份自交系分为6个类群,分别为瑞德群、兰卡斯特群、塘四平头群、PB群、旅大红骨群和自330亚群。10个自选系组配的杂交种主要利用的杂种优势模式为PB×塘四平头和瑞德×塘四平头,均为近年来黄淮海地区主要利用的杂种优势模式。  相似文献   
66.
以20份早熟欧美血缘自交系为供试材料,9份SS群自交系为母本、11份NSS群自交系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进行配合力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自交系DNF342、DNLM18、东407、东409和东401产量一般配合力(GCA)优良,东304和东503株高、穗位高一般配合力优良,有利于降低杂交组合株高和穗位高。杂交组合东407×东601、东409×DNF342、东502×DN4206、东409×东305、东407×DN4206和东401×东601产量对照优势较强,可用于新品种试验。  相似文献   
67.
邹城市矿粮复合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山东省邹城市为试点,依据1990~2005年土地统计资料对该市矿粮复合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矿粮复合区内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快,具体表现为耕地的快速减少,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大幅度增加。由于水域面积的增加,15a间复合区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呈现增长趋势;在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的贡献率最大,在70%左右,其次为水域,且这2种类型贡献率变化最大,林地的贡献率在复合区内最小,一般在5%左右;生态服务功能在复合区和非复合区之间差别最大的是水分调节功能;在所有乡镇中废物处理和土壤形成功能都处于主导地位,废物处理功能大幅度增加,而土壤形成功能逐渐减少;复合区中生物多样性和娱乐功能有所增加,食物生产功能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68.
华北东部低平原红枣产业的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华北东部低平原金丝小枣产区是我国最大的红枣产区,产区跨越山东、河北及天津3个省(市)的近30个县(市、区)。文章在简要叙述区域内红枣产业(含冬枣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宏观高度分析了当前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9.
平阳霉素对盆栽小菊意大利红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2、4、8 mg·L-1平阳霉素(PYM)对小菊品种意大利红离体培养的叶片和茎段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PYM对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PYM质量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对茎段外植体经不同质量浓度PYM处理后的M1代,进行田间主要观赏性状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诱变后代与对照相比,平均株高、冠幅、节间长度和叶片长/宽均减小,花径增大,管状花数目和舌状花数目增加.诱变后代中还出现了叶色、叶型、花色以及花型变异的植株.随着PYM质量浓度由低到高,花型的变异率分别为0、2.5%、3.3%和1.2%,花型多为舌状花向下翻卷,或舌状花前端变尖;花色的变异率分别为0、4.9%、8.2%和1.2%,花色均往浅色方向变异.PYM最适的诱变质量浓度为2~4 mg·L-1.  相似文献   
70.
Fucosylated chondroitin sulfates (FCSs) FCS-BA and FCS-HS, as well as fucan sulfates (FSs) FS-BA-AT and FS-HS-AT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ea cucumbers Bohadschia argus and Holothuria (Theelothuria) spinifera, respectively. Purification of the polysaccharides was carried out by an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on DEAE-Sephacel column.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was performed in terms of monosaccharide and sulfate content, as well as using a series of non-destructive NMR spectroscopic methods. Both FCSs were shown to contain a chondroitin core [→3)-β-d-GalNAc-(1→4)-β-d-GlcA-(1→]n bearing sulfated fucosyl branches at O-3 of every GlcA residue in the chain. These fucosyl residues were different in pattern of sulfation: FCS-BA contained Fuc2S4S, Fuc3S4S and Fuc4S at a ratio of 1:8:2, while FCS-HS contained these residues at a ratio of 2:2:1. Polysaccharides differed also in content of GalNAc4S6S and GalNAc4S units, the ratios being 14:1 for FCS-BA and 4:1 for FCS-HS. Both FCS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anticoagulant activity in clotting time assay and potentiated inhibition of thrombin, but not of factor Xa. FS-BA-AT was shown to be a regular linear polymer of 4-linked α-L-fucopyranose 3-sulfate, the structure being confirmed by NMR spectra of desulfated polysaccharide. In spite of considerable sulfate content, FS-BA-AT was practically devoid of anticoagulant activity. FS-HS-AT cannot be purified completely from contamination of some FCS. Its structure was tentatively represented as a mixture of chains identical with FS-BA-AT and other chains built up of randomly sulfated alternating 4- and 3-linked α-L-fucopyranose resid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