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5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315篇
林业   808篇
农学   226篇
基础科学   182篇
  463篇
综合类   2701篇
农作物   305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292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17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478篇
  2011年   495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详细描述了鞘翅目步甲科3属6种,等天敌昆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简述了天敌昆虫的生活习性、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42.
辽宁省土地利用功能间的矛盾相对突出,明晰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的现状、进行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区可为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功能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选取2017年辽宁省县域土地利用生活、生产、生态方面22个典型指标构建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两维图论聚类法进行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及分区研究。研究发现:1)研究区生活功能高值区于中部呈斜"X"状分布,生产功能值主要呈现以沈阳为中心的"环状"递减蔓延结构,生态功能值由外至内逐渐减少。2)区域县域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呈显著正相关,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呈显著负相关。3)根据区域土地利用多功能值和两维图论聚类法可将研究区划分为辽东生态功能优势区、辽北功能欠协调区、辽南功能相对均衡区以及辽西功能欠发展区。研究结果可为县域尺度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等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不同恢复方式下退化岩溶山区土壤微生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究  潘根兴 《水土保持学报》2011,25(2):189-193,197
为了探讨恢复方式对退化岩溶山区土壤生化特性的影响,对贵州南部岩溶山区退化地、不同恢复方式和对照原始林下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退化地相比,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性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对于对照原始林,不同恢复方式下大部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功能活性指标的恢复程度分别为40%~75%和27%~60%,暗示着退化岩溶山区土壤微生物功能活性恢复滞后于土壤养分恢复;除土壤有效磷和蔗糖酶活性外,人工恢复方式(花椒和人还)的大部分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活性恢复程度分别为对照的34%~47%和17%~47%,均低于自然恢复方式(还草和自还)的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活性恢复程度(对照的52%~78%和31%~61%),意味着自然恢复方式提高土壤质量效果优于人工恢复方式;不同恢复方式下植被状况影响着退化岩溶土壤细菌的分子群落结构,但不同恢复方式间土壤细菌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差异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44.
近30年来黑龙江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黑龙江省30个气象观测站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和累积距平法,分析了1980-2009年黑龙江省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期揭示黑龙江省近30a来的气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55℃/10a,从季节来看,以冬季升温最快,其中又以1月份升温最快(0.86℃/10a);(2)年降水量表现为明显的减少趋势,其中夏、秋2个季节降水减少显著;(3)年均温增温幅度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南高北低的趋势;年降水量减少幅度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南部和三江平原北部的大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45.
通过分析福建省2009年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象因子,得出气温为显著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正常到偏多。分析了全年气候条件对早稻、中稻和晚稻等3类主要粮食作物生长发育期的影响,总体为农业气候资源条件良好,光温充足,虽然有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但是比较而言利大于弊,有利于作物的发育生长。水稻生长发育期间发生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有低温、台风、暴雨、气象干旱等,这些气象灾害都对农业生产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造成灾害损失严重的是台风和暴雨。本研究旨在为气象减灾和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利用1999/2000年和2006/2007年2个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对福建省沿海水域的互花米草进行解译提取,并结合地理信息数据和社会统计数据进行变化分析。研究表明:基于专家决策树的福建省互花米草信息提取法具有较高的解译精度,动态监测结果显示,7a来福建沿海水域互花米草蔓延迅速,已侵占了大片的养殖水域和滩涂资源,研究旨在为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选择青海共和盆地威连滩沙地冲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沉积物样品采集和分析,结合1982年航片和2006年快鸟影像数据,分析研究区地质历史时期风水交互作用的环境变化和沙地冲沟风水交互侵蚀的现代特征。结果表明:全新世初期,研究区由水成沉积环境逐渐过渡到风成沉积环境,并有小的沉积旋回,到了全新世中期,气候变得较温润,风沙活动减弱,风成沙逐渐生草成土,但弱砂质古土壤层较薄,从全新世晚期至今,风沙活动有所增强;冲沟形成后,沙地冲沟发生着风蚀水蚀交互作用。起伏的沟岸和弯曲的谷底发生风积,为流水侵蚀增加了沙物质。风沙流对冲沟的形成有再塑造作用。同时冲沟侵蚀也影响着风沙活动,每年冲沟侵蚀约达8.3×104 t泥沙,是沙丘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物源。冲沟的狭长地形,其"狭管效应"加大了风蚀作用,增强了风沙灾害天气。  相似文献   
48.
江西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江西省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两者关系变化较大。利用近20 a城市化率、经济增长及国民生产总值等时间序列资料,对江西省城市化总体发展特征、空间发展特征及与产业结构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化水平与GDP的协整性和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城市化水平进程呈现前期发展缓慢,后期加速;城市化水平总体偏低;城市化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处于不平衡状态;城市化与经济结构相关性明显。同时城市化与GDP均是平稳的时间序列,两者之间具有长期协整性并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对其直接回归预测发展走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9.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综合干旱监测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复杂的大背景下,准确监测华北粮食主产区的旱情对区域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往的遥感干旱监测方法多侧重于监测土壤或植被等单一干旱响应因子,反映综合信息的能力较差,为此该研究使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热带降水测量计划(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在综合考虑干旱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土壤水分胁迫、植被生长状态和气象降水盈亏等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综合干旱监测模型,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监测出山东省近年来所经历的重大干旱过程与实际旱情一致,模型输出的旱情指标-综合干旱指数(synthesized drought index,SDI)与小麦的标准化作物单产变量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P0.05);在小麦和玉米的生长期,综合干旱指数与作物受灾面积的相关系数在-0.67~-0.85之间,与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的相关系数在0.44~0.67之间,且通过了P0.01的极显著检验(3月份除外)。研究结果为综合评估区域干旱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EKC),采用吉林省1981-2010年的环境污染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数据,经统计回归得到环境污染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演进关系的计量模型,进而研究分析EKC的曲线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的环境污染指标EKC形状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倒U型”特征.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的EKC呈现“正U+倒U型”,在2009年出现拐点;工业废气排放量EKC呈连续增长态势,无拐点;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EKC大致处于“倒U型”的左半部分,预计于2014年到达拐点;工业粉尘排放量的EKC呈对数函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不存在拐点;工业SO2排放量的EKC呈“正U+倒U型”,2008年出现拐点;工业废水COD排放量的EKC呈现不明显的“正U+倒U型”,2009年出现拐点,吉林省总体环境污染处于不断改善的阶段.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吉林省环境污染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工业比率、第三产业比率、单位GDP能耗、环境科研人数4个方面.吉林省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优化现有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环境科研人员数量与素质,以保证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