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635篇 |
免费 | 497篇 |
国内免费 | 137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48篇 |
农学 | 3184篇 |
基础科学 | 117篇 |
1821篇 | |
综合类 | 8290篇 |
农作物 | 1987篇 |
水产渔业 | 319篇 |
畜牧兽医 | 928篇 |
园艺 | 1189篇 |
植物保护 | 6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43篇 |
2022年 | 262篇 |
2021年 | 323篇 |
2020年 | 367篇 |
2019年 | 419篇 |
2018年 | 315篇 |
2017年 | 525篇 |
2016年 | 718篇 |
2015年 | 602篇 |
2014年 | 726篇 |
2013年 | 1114篇 |
2012年 | 1503篇 |
2011年 | 1451篇 |
2010年 | 1117篇 |
2009年 | 1250篇 |
2008年 | 1194篇 |
2007年 | 1223篇 |
2006年 | 988篇 |
2005年 | 821篇 |
2004年 | 636篇 |
2003年 | 506篇 |
2002年 | 389篇 |
2001年 | 359篇 |
2000年 | 299篇 |
1999年 | 275篇 |
1998年 | 214篇 |
1997年 | 213篇 |
1996年 | 230篇 |
1995年 | 163篇 |
1994年 | 190篇 |
1993年 | 153篇 |
1992年 | 168篇 |
1991年 | 144篇 |
1990年 | 137篇 |
1989年 | 108篇 |
1988年 | 72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0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63年 | 4篇 |
1962年 | 2篇 |
195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本文通过用沙棘、白榆、刺槐叶粉加工成的颗粒饲料进行的喂兔试验,探讨了这三种树叶作为林业饲料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2.
73.
以单猪屎豆碱(MO)、槲皮素(QU)和环磷酰胺(CY)为参照,观察了狗舌草600mL/L乙醇提取物(EX)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1210细胞体外试验的形态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术,从DNA分子水平上检查了EX对L1210细胞各周期相的影响,探讨EX对L1210细胞的分化机理。结果发现,EX能够使L1210细胞向淋巴细胞方向发展;经EX作用24h后,L1210细胞G0+G1期的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EX对L121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G1期的阻滞所致。 相似文献
74.
对91份不同产地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样品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采用叶绿体cpDNAtrnT-trnL直接测序的方法和邻接法(NJ)对91份扁穗冰草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物种水平上单倍型多样性(Hd)指数为0.608,核苷酸多样性(Pi)指数为0.00295;种群水平上Hd介于0~0.9722,Pi指数介于0~0.00749。分子方差分析表明,扁穗冰草大部分遗传变异(91.63%)发生在居群内,居群间的基因流(Nm=5.474)较高,群体内变异是扁穗冰草的主要变异来源;NJ树表明,受试的6个野生种群可分为4大类群。扁穗冰草的遗传多样性居群内遗传分化较大。 相似文献
75.
以抽穗期“川草2号”老芒麦为研究对象,探讨青宝Ⅱ号(FS)、乳酸菌制剂I(LABI)、乳酸菌制剂Ⅱ(LABⅡ)等3种乳酸菌制剂的不同添加比例对川西北老芒麦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乳酸菌制剂添加比例对老芒麦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影响不同;青宝Ⅱ号(FS,0.03g·kg^-1FM)能够改善老芒麦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乳酸菌制剂(LABI)和乳酸菌制剂Ⅱ(LABⅡ)均能够显著降低老芒麦青贮饲料的pH、氨态氮/总氮比值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提高干物质含量、乳酸含量和乙酸含量,改善老芒麦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76.
77.
家蚕微粒子病流行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杂交蚕种生产中的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了数量统计分析。通过对蚕种生产量与微粒子病的发生量 (淘汰量、有病合格量和有病总量 )、上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发生量与下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发生量的相关系数分析 ,以及春季与秋季制种、蚕种场与原蚕区制种的微粒子病发生率的比较 (t测验 )表明 :当防治微粒子病的人为因素的作用被减弱时 ,蚕种生产量、上一季制种中微粒子病的发生、秋季制种和原蚕区等客观因素将成为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的主要因子。原蚕区制种中微粒子病的防治技术体系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8.
家蚕中赤蚁(sch)和油蚕(od)基因对数量性状影响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家蚕BC1世代数据 ,按标记基因型重新组合成 4种类型 ,以消除标记基因型间的差异。在 4种重新组合类型中就赤蚁 (sch)和油蚕 (od)基因对茧长、全茧量和茧层量等 3种数量性状的作用进行了遗传分析 ,发现这 2种质量性状基因对茧长的影响是由与茧长主基因相连锁的连锁效应引起的 ,而sch对全茧量和茧层量可能产生减效作用。F和t测验表明 ,这 2种数量性状值在 4种基因组合类型间无论是方差比值还是平均数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所以可认为其差异是标记基因型差异所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79.
9个野生早熟禾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苗期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肃省境内采集的9个野生早熟禾(Poa)为试验材料,设5,0,-5,-10℃共4个温度处理,探讨其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和抗寒性,为抗寒早熟禾种质材料筛选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下降,各材料的叶片相对膜透性逐渐增大,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增强。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9个材料苗期抗寒性发现,一年生早熟禾(P. annua)抗寒性最强,小药早熟禾(P. micrandra)、草地早熟禾(天祝)(P. pratensis)和草地早熟禾(甘南)抗寒性中等;硬质早熟禾(P. sphondylodes)、波伐早熟禾(P. poophagorum)、草地早熟禾(肃南)、草地早熟禾 (渭源)、草地早熟禾(兴隆山)抗寒性弱。相关性分析表明,SP含量与抗寒综合评价值极显著正相关(P<0.01),POD活性与抗寒综合评价值显著正相关 (P<0.05),Pro含量、SS含量、SOD活性、海拔与抗寒综合评价值成正相关,相对膜透性、MDA含量和年均温与抗寒综合评价值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80.
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的遗传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初步判定陇东野生紫花苜蓿(Native Medicago sativa L. cv. Longdong)的遗传特异性,及与其他苜蓿材料的亲缘关系,借助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包括该材料在内的41个紫花苜蓿材料进行POD同工酶酶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出现22条酶带,最多9条,最少5条;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出现6条酶带,其特征谱带为Rf0.26;将0,1二态性矩阵转化为遗传距离矩阵进行聚类,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单独聚为一类。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陇东野生紫花苜蓿与其他40个材料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为其在形态学上与其他苜蓿的差异提供了有利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