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4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篇 |
农学 | 95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20篇 | |
综合类 | 219篇 |
农作物 | 34篇 |
植物保护 | 6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1.
参考籼型杂交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配合力及遗传特性,以6个籼型杂交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按NC(II)交配设计的30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品种为材料,对其功能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杂交稻组合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存在极显著的组合间遗传差异,杂交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最大荧光(Fm)、实际光能利用率ΦPSII、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ΦNPQ同时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影响,杂交稻其他叶绿素荧光参数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2杂交稻不育系ΦPSII和ΦNPQ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大于杂交稻恢复系ΦPSII和ΦNPQ的GCA方差,表明这些叶绿素荧光参数受其不育系的影响大于受其恢复系的影响。3杂交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其狭义遗传力,其中,Fm、ΦPSII、ΦNPQ、非光化学淬灭NPQ等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狭义遗传力为20%~50%,具有中等遗传力;Fo、原初光能利用率(Fv/Fm)、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ΦNO)、化学淬灭(qL)、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狭义遗传力在20%以下,遗传力较弱。4杂交稻ΦPSII的竞争优势与其母本GCA呈极显著水平的正相关,且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表明杂交稻ΦPSII的母本GCA效应值较高,其杂交稻组合的竞争优势也强。在选配高光能利用效率的强优势杂交稻组合时,关键应优先选择ΦPSII的配合力和表型均优良的杂交稻不育系配组。 相似文献
42.
Chen Yuejin Fu Jun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1,(1)
本文选用26个品种(系)研究了矮秆早中籼稻米粒垩白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米粒垩白与产量、生育期、株型、米粒形状和大小、直链淀粉含量、食味等性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3.
6个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异交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3204S、HN5S、8906S、安湘S、1103S和9451S等6个籼核不育系为材料,对其异交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个核流通 系的颖花开花率均高于对照珍汕97A;柱头外露率从高到低依次为1103S、珍汕97A(CK)、3204S、安湘S、8906S、HN5S、9451S;89063S、安湘S、9451S有花率比对照珍汕97A高,6个核不 系的平均张颖时间均比对照珍汕97A短;(2) 相似文献
44.
周新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1):7-12
2009年早、晚季用PGV–36人工气候箱对华南籼稻新品种“合美占”、“黄丝占”、“粤广丝苗”和三系法杂交稻组合“天优312”、“天优390”于幼穗分化5~6期、始穗期、开花期和灌浆初期进行了低温胁迫研究。结果显示:①幼穗分化5~6期、始穗期和开花期,低温胁迫会导致华南籼稻新品种(组合)植株高度降低,单穗产量及结实率下降。②幼穗分化5~6期低温胁迫会导致水稻穗长缩短,每穗总粒数减少,而其他3个时期的每穗总粒数不会受低温胁迫影响;幼穗分化5~6期低温胁迫会导致穗下第三节间长度极显著缩短,始穗期和开花期低温胁迫则导致穗下第二、第一节间长度缩短;始穗期和开花期低温胁迫会导致稻穗包颈或包颈加剧,幼穗分化5~6期则无此现象发生。③处于不同生育时期的水稻遭遇低温胁迫,其耐冷能力不同,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耐冷能力大小依次为灌浆初期、开花期、始穗期、幼穗分化5~6期。同一品种(组合)在不同生育时期的耐冷能力不同:天优390在幼穗分化5~6期、灌浆初期耐冷能力最强,但在始穗、开花期较弱;粤广丝苗在始穗期、开花期耐冷能力最强,但在幼穗分化5~6期较弱。 相似文献
45.
46.
转甘蔗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的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是C4双羧酸循环途径中CO2固定初始反应的一种酶,在该酶作用下,C4植物的光合速率,特别是在强光高温条件下,明显高于C3植物.甘蔗属于禾本科甘蔗属,为C4作物之一.本研究对转甘蔗pepc基因水稻恢复系N175的转基因后代进行遗传学分析,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甘蔗pepc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恢复系N175基因组中,在一些转基因株系中,甘蔗pepc基因以单拷贝的方式整合到杂交水稻恢复系N175的基因组中.对转甘蔗pepc基因的水稻恢复系N175株系进行光合效率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光合效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在转基因株系中,最高的光合效率为26.50μmol·m-2·s-1,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光合效率提高了106%,说明甘蔗的pepc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转基因水稻的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47.
杂交籼稻育种过程中的植株农艺性状的演变(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杂交籼稻育种过程中的植株农艺性状的演变。[方法]选择过去30年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大面积推广的23个杂交籼稻品种为实验材料,在相同的大田管理和栽培条件下,比较各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和形态特征,并对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杂交籼稻组合的演替过程中,尽管株高、千粒重和每穗粒数有少许增加,但单株有效穗数下降,引起单株产量和生物量降低;单茎的茎鞘、叶片、穗重增加,抽穗后叶片的光合能力增强。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生物量和每穗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相关,其中,生物量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杂交稻的育种和栽培中,在强调单个有效穗的大穗优势的同时,必须注重品种的分蘖发生能力,建立适宜的群体密度以获取高产。 相似文献
48.
不同播期早籼稻米质性状的变异及温度的影响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揭示结实期温度对早灿稻米品质的影响,通过对全年8次分期播种的5个早灿稻品种的米质测定,结合结实期温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及米质性状对温度的反应有别,垩白和整精率的变幅最大,为温度反应敏感型性状;粒长和粒形及出糙率、精米率的变幅最小,为温度反应迟钝型性状;其它为温度反应中间型性状。因垩白基数的大小不同,导致米质优的品种播期间的变异系数大,米质劣的品种的变异系数小。结实期温度效应的诸因素协同影响米质,分3部分:含日均温、日均温差、日均最高、最低温的均温因子;含积温、天数、累计最高、最低温、累计温差的积温因子;全生育期天数作为影响最小的指标,对米质有一定影响。均温和积温因子对米质影响的方向和大小依品种而略有变化,两因子所含的各指标的影响力和影响效应一致。 相似文献
49.
50.
成熟稻胚在含2,4-D的MS培养基上产生胚性愈伤组织以及在胚性愈伤组织表面形成许多瘤状突起的原胚状体,组织学研究表明在诱导培养的不同时期,胚性愈伤组织的细胞分裂产生单核胚性细胞、2细胞、4细胞、多细胞及球形胚。随后移到不含2,4-D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胚性愈伤组织产生与水稻合子胚结构相似的成熟体细胞胚状体。结果表明:2,4-D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必要激素,但抑制球形胚的发育成熟。不同激素处理结果:Br明显抑制植株再生。研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生长分化过程中不同激素处理Br抑制氧化物酶活性;体细胞胚状体在形成、成熟阶段,酶活性及酶带相应增强和增多;当胚状体萌发形成植株时,酶活性及酶带相应下降和减少,随诱导培养时间延长植株再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