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4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林业   272篇
农学   662篇
基础科学   202篇
  201篇
综合类   1883篇
农作物   536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291篇
园艺   398篇
植物保护   8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水分是影响青皮(Vatica astrotricha Hance)种子活力最关键的内在因素,其中种胚含水量是决定因素。用含水量27—29%椰糠控制种胚含水量在50—52%,也就是控制种子含水量在30—36%,维持种子一定的呼吸强度(32℃下测定为50—60 O_2μl/g·h),种子活力保持最高,能延长寿命。找出了储藏中种子安全含水量的最佳点,此点处于安全含水量下限的内缘,可利用种子本身果翅与种子或大小种子之间含水量的内在关系来测定。这种测定方法准确、快速又简便。可考虑作为确定“顽拗型”种子安全含水量下限的新捷径。  相似文献   
12.
60Co γ射线对日本结缕草干种子的辐射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不同剂量(200~500 Gy)的60Co γ射线辐射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干种子,通过对辐射后干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情况进行了室内外观测,结果表明:低剂量辐射处理促进日本结缕草干种子的萌发,提高其发芽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发芽率逐渐降低,临界辐射剂量(剂量率为1.0 Gy/min)为450 Gy;田间出苗率临界辐射为250 Gy,低于临界辐射剂量时,随辐射剂量的增大,田间出苗率增加,高于临界辐射剂量时,随辐射剂量增大,田间出苗率降低;不同的剂量处理,干种子发芽后根系和幼苗的生长差异显著(P<0.05),在主根长度、幼苗高度和幼苗鲜质量方面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临界辐射剂量分别为400、300和250 Gy;根据辐射剂量与相对出苗率的关系折线图可以初步确定,日本结缕草干种子辐射育种的半致死剂量为480 Gy。  相似文献   
13.
199年伊克昭盟引入了牧草和饲料作物增产菌这一技术,经过7年的试验,示范及推广,至今全盟该增产菌应用面积已达4.04万hm^2,本文通过7年来在两种不同生境下,对12种牧草及作物的不同物修期采用不同方法施用增产菌,以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为衡量标准来探讨增产菌对不同牧草及作物的增产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增产菌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植物的生长,使植株长高,叶面积增大,加强了光合作用,在提高鲜草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籽实的产量,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是一项在农牧区适用的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14.
Rodents influence plant establishment and regeneration by functioning as both seed predators and dispersers. However, these rodent–plant interactions can vary significantly due to variou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he activity of other insect seed predators. Here, we use a combination of both field and enclosure (i.e. individual cage and semi‐natural enclosure) experiments, to determine whether rodents can distinguish sound seeds from those infested with insects. We also demonstrate how such responses to insects are influenced by food abundance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 presented rodents with 2 kinds of Quercus aliena seeds (sound and insect‐infested seeds)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entral China, from September to November of 2011 to 201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odents preferred to hoard and eat sound seeds than infested seeds in the field and semi‐natural enclosure, while they preferred to eat infested seeds over sound seeds in the individual cages. In addition, both hoarding and eating decisions were influenced by food abundance. Rodents hoarded more sound seeds in years of high food abundance while they consumed more acorns in years of food shortage. Compared with field results, rodents reduced scatter‐hoarding behavior in semi‐natural enclosures and ate more insect‐infested seeds in smaller individual cages. These results further confirm that rodents distinguish infested seeds from non‐infested seeds but demonstrate that this behavior varies with conditions (i.e. environment and food abundance). We suggest that such interactions will influence the dispersal and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seeds as well as predation rates on insect larvae.  相似文献   
15.
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杜长大三元杂交群体5个种群,斯格配套系8个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基因杂合度、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纯种间的遗传距离、F-统计量和迁移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体的平均基因杂合度存在一定差异。纯种、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群体的平均座位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随着群体在杂交繁育体系中位置的由高到低而逐渐升高。Nei氏标准遗传距离显示,父本和母本间的遗传距离大,遗传距离大的父本和母本用于杂交,产生的杂种优势最大,这与实际的杂交组合一致。Fst衡量等位基因频率群体间方差,杜长大群体大约总变异的1.02%~15.60%来自种群间,而剩余的84.40%~98.98%来自种群内,斯格群体大约总变异的3.02%~15.22%来自种群间,而剩余的84.78%~96.98%来自种群内,斯格和杜长大纯种的遗传分化处于较小到中等之间。  相似文献   
16.
测定本地意蜂(安徽肥东)、西非尼日利亚非洲蜂、本地意蜂与非洲蜂杂交第一代的蜂群工蜂吻长、右前翅长、右前翅宽、肘脉指数、第三背板宽度和第四背板宽度,并对测定的性状特征数据进行数学分析,结果表明,本地意蜂(安徽肥东)(A)、西非尼日利亚非洲蜂(B)、本地意蜂与非洲蜂杂交第一代的蜂群(C)的吻长、右前翅长、前翅面积、前翅肘脉a、第三节背板宽、第四节背板宽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右前翅宽存在显著差异,而三者的前翅肘脉b以及翅脉指数差异不显著。这三种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种群形态性状的多态性、多型性及其生态地理变异式样,具有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7.
检验蚕种杂交率是蚕种质量检验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但生产上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作者研究发明了一种根据蚁蚕形体特征判别纯种和杂交种、结合抽样推断理论检验蚕种杂交率的方法。本文通过生产性试验,比较了这种判别检验方法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大蚕期或结茧期判别方法的判别结果的一致性,t检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判别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该方法具有生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柞蚕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系统开展柞蚕杂种优势的研究,从柞蚕不同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到通过重要生化酶指标预测主要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为柞蚕优良新品种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依据对交亲本的亲缘关系、遗传特性、主要性状表现,采用二元、三元或多元杂交形式组配的柞蚕优良杂交组合,使生产上推广的柞蚕新品种较大程度地发挥了增产增收作用,生产上柞蚕杂交种的普及率已达到90%以上。今后应充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加强柞蚕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及育种材料的创新,提高杂种优势的利用率;针对柞蚕杂交组合的特殊性,在生产上采用合理的放养利用模式,并严格按杂交形式繁育优势杂交组合的对交品种,保证生产用杂交种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浅谈青海省牧草种子产业化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总结青海省牧草种子生产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青海省发展牧草种子产业化的有利条件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蔺吉祥  穆春生 《草地学报》2016,24(2):479-482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禾本科赖草属根茎型优质禾草,不但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而且具有较强的耐旱、耐寒和耐盐碱性。羊草既是东北松嫩平原的优势种,也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建植人工草地的优良草种。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人工羊草草地不断建植,为此,人们对羊草种子的需求量与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研究羊草种子的发育进程、休眠特性及与盐碱耐性的关系,一方面明确羊草种子的最适宜收获时间,为农业生产上收获高品质羊草种子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挖掘羊草种子的发芽潜能、深入解析抗逆机理,为提高其利用率及抗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通过对羊草种子发育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种子在发育过程中,随着成熟度的不断提高,种子的颜色由绿色变为浅绿色,再变成黄色,最后变为棕黑色。种子千粒重不断增加,在盛花后33 d达到最大值,之后趋于恒定。含水量与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则呈下降趋势,含水量在盛花后36 d达到最小值,而2个试验年份电导率值有所差异,分别在盛花后27和30 d达到最小值。标准发芽试验结果显示,羊草种子在盛花后39 d发芽率最高,此时种子的开始发芽时间、50%种子发芽时间、发芽势等指标均为最优。尽管加速老化试验的发芽指标与标准发芽试验略有差异,但是盛花后39 d的种子同样具有最强的抗老化能力。上述试验结果表明,盛花后39 d羊草种子活力最高,品质最佳,是种子最适宜的收获时间。 (2)不同成熟度的羊草种子对土壤埋深与盐碱胁迫具有不同的响应方式。羊草种子出苗与其后的幼苗生长能力随着种埋深度的增加而降低,1 cm是最适宜的播种深度,此时的出苗率最高、出苗时间最短,并且叶片与根系长度与生物量最大;另外不同成熟度的羊草种子表现出不同的出土成苗能力,盛花后39 d的羊草种子活力最大,其上述各项幼苗生长指标均为最优。种子的成熟度与盐、碱胁迫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羊草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盛花后39 d的羊草种子在胁迫下具有最高的发芽率与发芽势,特别是在高浓度(400 mM)盐胁迫下,尤为明显。复萌试验结果显示,盛花后39 d的羊草种子在盐碱胁迫(特别是高盐环境)解除后同样具有最高的发芽率。上述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成熟度的羊草种子均具有发芽能力,但是盛花后39 d的羊草种子出苗及抵御盐碱胁迫伤害的能力最强,这也进一步支撑了39 d是羊草种子适宜收获时间这一结论。另外羊草适宜浅播,1 cm是其最适宜的播种深度。 (3)通过人工手段处理可以明显打破羊草种子的休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除了热水浸种处理外,其余方法如浓硫酸、冷层积、PEG,GA3,KNO3及清水浸种均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开始发芽时间及50%种子发芽时间。但是在生产实际中,既要考虑高效性也要考虑经济耗费,结合本试验的研究结果,我们推荐在生产中采用低温浸种20 d的方法来打破羊草种子的休眠,提高其发芽率。 (4)稃是抑制羊草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但同时也一定程度提高了种子的抗盐性。通过测定稃对羊草种子吸水、脱水、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响应以及不同持续时间盐胁迫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发现稃可以显著提高羊草种子的吸水量,并同时减缓种子在干旱环境下的脱水速率,使种子不会过度脱水而死亡。稃、不同温度处理及两者交互作用显著降低羊草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速率,表明稃对羊草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不同持续时间的盐胁迫处理下,未萌发的带稃种子复萌率均高于去稃种子,特别是在长时间及高盐胁迫下尤为明显,表明稃对羊草种子耐盐性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旦雨水、融雪等条件降低了土壤盐浓度,带稃种子就可以继续萌发出土。 (5)20~30℃是羊草种子最适宜的发芽温度,高温、低温均显著降低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速率,并且此温度可一定程度上减缓盐胁迫与碱胁迫对种子发芽的抑制效应。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羊草种子发芽率与发芽速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在碱胁迫下的下降幅度更大。在盐胁迫下,当盐浓度<200 mM时,低温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随着盐浓度的不断增加,高温则更加剧了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而在碱胁迫下,即使碱浓度较低,高温与其交互作用也大大加剧了对种子发芽的抑制。盐胁迫下未萌发的羊草种复萌率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加,而在碱胁迫下则随着碱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浓度碱胁迫使羊草种子失去活力而死亡,并且碱胁迫下种子的复萌率低于盐胁迫,25~35℃同样不利于种子的复萌。幼苗生长对温度与盐碱胁迫交互作用的响应方式与发芽阶段相似,20~30℃同样是最适宜温度;另外,盐碱胁迫均对羊草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在初夏(7月上旬),高降雨过后,温度与土壤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播种,以提高羊草种子的发芽率,更好的达到恢复退化草地的效果。 (6)在混合盐碱胁迫下,羊草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速率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不断下降,且碱性盐比例越大下降越明显。在250 mM盐浓度下,无碱性盐的A组处理发芽率为6.5%,而其余5组处理发芽率均为0。羊草幼苗生长阶段同样受盐浓度、pH及2者交互作用影响,并且根系对胁迫伤害更敏感,所受抑制作用更强。逐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阶段,盐浓度是羊草种子在混合盐碱胁迫下能否萌发的决定性因素,而一旦胚根突破种皮进入幼苗生长阶段,pH就转变为主导因素。上述研究表明,混合盐碱胁迫对羊草种子萌发与早期幼苗生长阶段的抑制机理有所不同,其中高盐浓度与高pH的交互作用对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最强。 (7)盐胁迫与碱胁迫均显著降低羊草幼苗的长度、鲜重与含水量,且碱胁迫抑制作用更强。2种胁迫均造成羊草幼苗Na+浓度与Na+/K+升高,并且K+浓度下降,但是在碱胁迫下,Na+ 浓度、Na+/K+上升幅度与K+下降幅度均大于盐胁迫。另外,在盐胁迫下,羊草幼苗大量积累Cl-,有机酸含量变化不大;而在碱胁迫下,Cl-,NO3-与H2PO4-均呈下降趋势,而有机酸则大量积累,其中苹果酸、柠檬酸是主要的有机酸组分,可溶性糖是羊草幼苗在两种胁迫下共同的渗透调节物质。上述结果表明,碱胁迫由于具有高pH,对羊草早期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Cl-与有机酸积累特征的差异表明羊草早期幼苗在盐胁迫与碱胁迫下具有不同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