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7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630篇
林业   839篇
农学   1196篇
基础科学   164篇
  735篇
综合类   3783篇
农作物   1164篇
水产渔业   692篇
畜牧兽医   770篇
园艺   755篇
植物保护   186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395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439篇
  2013年   509篇
  2012年   653篇
  2011年   696篇
  2010年   575篇
  2009年   595篇
  2008年   565篇
  2007年   660篇
  2006年   587篇
  2005年   417篇
  2004年   357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极化型静电分级机设计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极化型静电分级机的结构介绍及种子在静电场中的运动学特性分析,提出了有关种子和静电场的假说,建立了种子在静电场中的运动方程。通过对种子在静电场中的运动特性研究,发现种子的极化力质比是影响极化型静电分级机分离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设计极化型静电分级机的关键参数;应通过大量的试验来建立种子极化力质比数据库,满足极化型静电分级机设计的需求。  相似文献   
92.
With increasing concern about declining water resources, there is increasing thrust in improving water management in farming systems to improve water use efficiency.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timing for the first and last irrigation of cotton on the basis of meteorological approach for scheduling irrigations.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a split plot design with three timings of first irrigation as main-plots and three timing of last irrigation as sub-plots. Delay of first irrigation from 28 days after sowing (DAS) to 42 DAS, irrespective of last irrigation,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of 8, 14 and 17% in seed cotton yield during first, second and third year,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increases due to delay in the last irrigation from 130 to 170 DAS were 14, 32 and 8%,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3 years average, application of first and last irrigation at optimum time (after 42 and 170 days after sowing)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of 36% in seed cotton yield without involving any additional cost. Water expense efficiency (WEE) increased by 54%.  相似文献   
93.
德国及蒙古沙棘品种无性系生物学和观赏性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由于其有丰富的内含物和多方面的用途正被作为"新兴水果"而赢得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喜爱.通过在柏林Baumschulenweg的育种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育成不同成熟期的5个雌性和4个雄性沙棘品种.更多的由欧洲和蒙古原生种产生的杂交选育工作仍在进行中.将这些无性系按照其生物学和果实性状进行评估.就单个性状来讲,各品种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比如维生素的含量在17~340mg/100g之间变动,胡萝卜素的变动范围为6.5~23.8mg/100g).这表明,进一步的育种改良完全有可能.所有用于比较的沙棘品种由在德累斯顿Pillnitz进行的育种工作获得,这些品种将被进一步研究.为了保险起见,以及为了解决后来有可能产生的育种及植物病理学方面的问题,必须尽可能保存现有的所有的某一品种的基因多样性.为此目的,由国家资助扶持的基因库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4.
不同形态钾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在施入等量钾肥的前提下,硫酸钾及氯化钾配施对马铃薯植株生育性状、氨基酸、钾含量等品质和产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等量不同形态钾肥对植株株高和主茎数有一定的影响,对其他生育性状基本无影响;对块茎中蛋氨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其他类型氨基酸、总氨基酸、还原糖和钾含量有一定影响;对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商品薯率均有一定影响。其中,硫酸钾与氯化钾配施显著提高了株高和主茎数;二者配施提高了块茎中总氨基酸、还原糖和钾的含量;二者配施后冲施黄腐酸显著提高了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商品薯率。二者配施后冲施黄腐酸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均最高,平均667 m2产量达3691.4 kg,且有效降低土壤碱性。单施氯化钾较单施硫酸钾处理更易促进马铃薯块茎中氨基酸合成;而单独施用硫酸钾更易促进钾的吸收,使马铃薯块茎表皮更光滑、有光泽,外观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95.
陕西省几种黄土性土壤钾吸附固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衡法研究了陕西省 4种黄土性土壤钾吸附固定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 :1黄土性土壤不同土类钾吸附固定量、吸附固定速度及平衡时间差异很大。土娄 土粘化层和黑垆土埋藏腐殖质层的钾吸附固定量约为耕层的 2倍 ,陕南黄褐土的钾吸附固定量仅次于 土娄 土粘化层 ,黄绵土的钾吸附固定量最小 ;2供试土壤不同时段的钾吸附固定速度随时间的衰减变化符合 Vt=A Blnt模型 ,衰减速率因土类而异 ;3供试土壤钾吸附固定过程符合 Elovich方程和一级扩散方程 ;4供试土壤钾吸附固定过程分为快、中、慢三个阶段或快、慢两个阶段 ,快反应约在 4 0 h完成 ,吸附固定钾量达总量的 64 %~ 93 % ,所用时间仅占总时间的 1 2 %~ 4 3 %。  相似文献   
96.
类钙调蛋白CMLs(CaM-like proteins)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钙信号转导蛋白,在抗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以龙井43、福鼎大白茶和黄金芽的一年生茶树扦插苗为材料,通过低温处理(10℃和4℃)分析茶树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变化;通过克隆茶树类钙调蛋白CsCML16,分析其在低温胁迫下不同抗寒性茶树品种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97.
几个沙棘品种抗逆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寒温带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选择耐盐碱性、耐寒性、耐水湿三项指标在温室盆钵内对HF-14、HF-4两个沙棘优良无性系及对照品种(楚伊)进行人工模拟抗逆性测定。其结果为:3个无性系对盐碱的耐受性均较强并无明显差别,可在中度以下盐碱地上栽培;3个无性系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但在长期持续干旱条件下,生长量明显下降,生长势衰弱,增加感病机会,应给予灌溉,3个无性系的耐旱次序为HF-4>HF-14>楚伊;3个无性系对水湿条件的耐受力基本相同,在长期积水的条件下,根系不发育,生长受到抑制,栽植沙棘不应选择低洼内涝,排水不良的地块。  相似文献   
98.
Soil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is a composite indicator of soil quality with implications for crop production and the regulation of soil ecosystem services. Research reports on the dynamics of TOC as a consequence of soil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subtropical climatic conditions, where microbial carbon(C) loss is high, are very limited. The objective of our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seven years of continuous tillage and residue management on soil TOC dynamic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  相似文献   
99.
匀浆法提取沙棘果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建立一种高效提取沙棘果中总黄酮的方法,对匀浆法提取沙棘果中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提取原料为含水率85%的沙棘果,溶剂为85%的乙醇,匀浆时间10 m in,液固比为5∶1(mL∶g)。将该法与常规的回流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匀浆法对沙棘果总黄酮的提取率为0.76%,与回流提取相当。匀浆提取法所用提取时间短,提取溶剂用量少,该法是一种高效、快速提取沙棘果总黄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
氨氮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最主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为探究急性氨氮胁迫对中华条颈龟主要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以体质量(218.26±12.65) g的1龄中华条颈龟为对象,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的方法研究氨氮(200 mg/L)胁迫(24、48 h)及去除氨氮(48 h)对其脑、肝脏、心脏、肾脏和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氨氮胁迫后脑组织出现间质增宽、疏松,神经元细胞核发生偏位,神经元变性、坏死等现象,恢复48 h后神经元肿胀与细胞核偏位现象减少;肝脏出现肝细胞肿胀、颗粒变性、水泡变性、坏死等病理现象,肝血窦缩小甚至消失,恢复48 h后肝细胞肿胀减少,肝血窦基本恢复到胁迫前水平,但肝细胞颗粒变性、水泡变性现象依旧存在;心脏间质血管充血,恢复48 h后心肌细胞间隙缩小趋于胁迫前水平,充血现象消失;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颗粒变性,部分细胞从基膜脱落,细胞膜破裂,肾小球体积增大、毛细血管网扩张,细胞核固缩甚至溶解消失,间质中有炎性细胞浸润,恢复48 h后炎性细胞基本消失,但肾小管管腔不规则和颗粒变性等病理现象依旧存在;脾脏白髓区域增大,恢复48 h后白髓与红髓趋于正常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急性氨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