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28篇 |
免费 | 208篇 |
国内免费 | 24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93篇 |
农学 | 303篇 |
基础科学 | 176篇 |
1398篇 | |
综合类 | 2756篇 |
农作物 | 103篇 |
水产渔业 | 176篇 |
畜牧兽医 | 108篇 |
园艺 | 96篇 |
植物保护 | 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98篇 |
2022年 | 128篇 |
2021年 | 128篇 |
2020年 | 132篇 |
2019年 | 195篇 |
2018年 | 116篇 |
2017年 | 239篇 |
2016年 | 325篇 |
2015年 | 248篇 |
2014年 | 277篇 |
2013年 | 372篇 |
2012年 | 452篇 |
2011年 | 403篇 |
2010年 | 346篇 |
2009年 | 331篇 |
2008年 | 285篇 |
2007年 | 303篇 |
2006年 | 245篇 |
2005年 | 172篇 |
2004年 | 103篇 |
2003年 | 82篇 |
2002年 | 62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2012,43(22):3246-3258
A study was conducted as a split-plot arrangement based o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to test sewage sludge (SS) influence on yield and phytoavailability of lead (Pb), cadmium (Cd), zinc (Zn), and copper (Cu) by ric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ertilizer (main factor) and application periods (subfactor) affected studied traits. Three years of application of 40 ton ha?1 SS + 50% chemical fertilizer (CF) gave the greatest paddy yield. The greatest Cu uptake by grain (10.38 ppm) occurred with 3 years application of 20 ton ha?1 SS. With application of 40 ton ha?1 SS + 50% CF, the greatest contents of Cd in root and Pb in shoots were recorded. The greatest accumulations of Cd in shoot and Zn in grain (30.56 and 25.81 ppm, respectively) were determined with the 20 ton ha?1 SS treatment, as well. The greatest concentrations of Pb and Cd in grain (102.2 and 14.78 ppm, respectively) and Pb in root (552.2 ppm) were obtained with 3 years of application of 40 ton ha?1 SS + 50% CF. 相似文献
72.
以‘和服’、‘红塔山’2个品种凤尾鸡冠花(Celosia plumose‘Kimono’;Celosia plumose‘Hongta’)种子为研究对象,经2种重金属(Cu2+、Pb2+)不同质量浓度梯度(50、200、350、500 mg/L)的处理,测定各处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度,计算种子耐金属胁迫的适宜重金属质量浓度、半致死重金属质量浓度、极限重金属质量浓度;分析2种重金属胁迫对2种凤尾鸡冠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凤尾鸡冠花适应重金属质量浓度范围。结果表明:(1)随着处理液Cu2+质量浓度的升高,凤尾鸡冠花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逐渐呈降低趋势。处理液质量浓度为50 mg/L时,Pb2+的胁迫对凤尾鸡冠花种子的各项萌发指标有所升高,表现为低促高抑;Cu2+胁迫对凤尾鸡冠花种子的毒害作用较Pb2+更强。(2)在处理液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经Cu2+、Pb2+胁迫的凤尾鸡冠花种子仍分别有60%、70%以上的发芽率,说明凤尾鸡冠花种子对2种重金属具有一定耐受性,‘红塔山’种子的耐受性略高于‘和服’种子的耐受性。(3)重金属Cu2+对种子胚根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处理液质量浓度为50 mg/L时,Cu2+胁迫使凤尾鸡冠花根尖受害显著。低质量浓度Pb2+胁迫时凤尾鸡冠花胚根子叶发育正常;处理液质量浓度为200 mg/L至更高,Pb2+胁迫时胚根的生长显著受到抑制,出现胚根停止生长、变黑、腐烂的现象。Cu2+对2种凤尾鸡冠花种子萌发的抑制较强,Pb2+在低质量浓度时表现出促进发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金属硫蛋白是一类富含巯基的低分子量蛋白,在植物的重金属解毒及细胞氧化还原调控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甘蔗热带种Badila组培苗为材料,分别测定了其在CdCl2、ZnSO4和CuCl2水溶液培养条件下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其对上述3种重金属有较强的耐受与富集能力。继而克隆了ScMT1(登录号为KJ504373)、ScMT2-1-5 (登录号为MH191346)和ScMT3 (登录号为KJ5043704) 3个金属硫蛋白家族基因,它们分别属于植物MT亚家族中的MT1、MT2和MT3型基因。ScMT1含有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长228 bp,编码75个氨基酸; ScMT2-1-5含有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 ORF长246 bp,编码81个氨基酸; ScMT3含有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 ORF长198 bp,编码65个氨基酸。RT-qPCR显示, Cd2+胁迫下,在甘蔗地上部和地下部, ScMT2-1-5均连续显著上调表达,而ScMT1的上调应答出现延迟。ScMT3在地上部的上调应答出现延迟,在地下部呈"扬–...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利用小分子DNA鉴定重金属离子对DNA的损伤。[方法]将pUC18DNA分子暴露于Hg2+、Cr6+、Pb2+、Cd2+4种重金属离子环境中,经一定时间处理后对DNA分子进行生物活性研究,并用凝胶电泳和增色效应分析了重金属离子对DNA分子生物活性影响机制。[结果]DNA活性分析表明,4种重金属对pUC18的影响程度为Hg2+>Cr6+>Pb2+>Cd2+;凝胶电泳和增色效应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离子主要是引起DNA分子交联导致其生物活性的降低,交联程度为Hg2+>Cr6+>Pb2+>Cd2+。[结论]该研究表明,pUC18DNA分子可用作鉴定重金属离子对DNA损伤的依据,为评价重金属对DNA毒害作用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6.
利用全国720站逐日降水资料和1968 ~ 1996年NCEP/NCAR 2.5°×2.5°月平均资料对陕西省1961 ~ 2000年发生的暴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暴雨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40年陕西共发生762个暴雨日,主要集中在7月份;暴雨日分布从陕北向陕南显著增加,每年均有占全省47.4% ~ 78.9%的站发生暴雨;孟加拉湾低槽和副热带高压是影响陕西暴雨发生发展的主要天气系统,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为陕西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水汽源. 相似文献
77.
为了降低叶菜中重金属Pb的含量,选择有机肥、猪粪、牛粪、鸡粪和花生麸5种有机物料为材料,分别以0.5%、1%、2%、4%4个水平的用量施入重金属污染土壤,通过种植3茬生菜(Lactuca sativa L.)的盆栽试验研究有机物料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生菜生长及其P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有机物料利于生菜生长,有提高生菜生物量的趋势;大部分有机物料处理没有显著影响生菜地上部分的Pb含量;5种有机物料中,仅牛粪有提高生菜地上部Pb含量的趋势;生菜Pb含量平均值高低的顺序为牛粪>鸡粪>花生麸>有机肥>猪粪,但不同有机物料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大部分处理没有显著影响土壤的DTPA-Pb含量,初步揭示了供试有机物料没有显著影响生菜地上部Pb含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78.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总结了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类型、典型案例及局限性,重点概括了植物修复的核心——超富集植物的研究现状,并对植物修复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