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31篇
  免费   1187篇
  国内免费   2089篇
林业   2652篇
农学   2049篇
基础科学   1081篇
  2800篇
综合类   11312篇
农作物   1767篇
水产渔业   1256篇
畜牧兽医   2652篇
园艺   1233篇
植物保护   1005篇
  2024年   205篇
  2023年   520篇
  2022年   945篇
  2021年   1015篇
  2020年   944篇
  2019年   1088篇
  2018年   669篇
  2017年   1118篇
  2016年   1375篇
  2015年   1172篇
  2014年   1523篇
  2013年   1387篇
  2012年   1993篇
  2011年   1912篇
  2010年   1628篇
  2009年   1661篇
  2008年   1324篇
  2007年   1427篇
  2006年   1087篇
  2005年   866篇
  2004年   569篇
  2003年   511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238篇
  1997年   225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甜瓜为材料,研究了铁胁迫对甜瓜光合作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铁浓度的增大会促进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SOD、POD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继续上升。低铁和高铁导致甜瓜幼苗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降低,而初始荧光(Fo)上升。  相似文献   
52.
膜下滴灌棉田生物改良盐碱地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膜下滴灌棉田间作苜蓿(Ⅰ)、孜然(Ⅱ)和碱蓬(Ⅲ),并以未间作的处理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盐生植物改良盐碱地的效果。结果表明:间作盐生植物的棉田在生育期内可以达到保水和抑制盐分累积的效果,土壤含水量峰值基本保持在40 cm深度,其中以间作苜蓿(Ⅰ)和孜然(Ⅱ)的保水效果较好,在0~40 cm深度范围土壤含水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升了29.80%和14.49%;间作苜蓿(Ⅰ)和孜然(Ⅱ)的处理抑制盐分累积的效果也较好,在0~40 cm深度范围抑盐率分别为125%和70.38%。同时,通过在膜间种植盐生植物,棉花的株高、茎粗和干物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籽棉产量也有相应的提升,其中以间作孜然和苜蓿的处理提升较多,分别比对照组提升10.45%和7.74%。由此可见,膜下滴灌棉田间作盐生植物是一种有效的盐碱地改良措施,而盐生植物的选择对改良的效果影响较大,综合试验结果对比,间作孜然和间作苜蓿的生物改良措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3.
近40年来阿拉善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内蒙古阿拉善地区1961~2000年40年的沙尘暴、扬沙资料,分析其气候学特征,着重分析其地理特征、季节特征以及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40年来阿拉善地区沙尘暴出现日数在减少。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阿拉善北部地区沙尘暴出现日数却呈波动增加趋势。沙尘暴出现日数的变化是特定气候变化的反映,下垫面条件的持续恶化是该地区沙尘暴天气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为明确灰飞虱生物学特性的地理差异,对沈阳、济宁、郑州、南京和嘉兴5个地理种群灰飞虱的表观形态、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及生殖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不同地理种群灰飞虱的雌雄比随纬度降低而增大,沈阳、济宁种群的体长显著长于其它种群个体,雌虫中长翅比率存在明显差异。若虫存活率差异显著,由低到高为:郑州济宁沈阳嘉兴南京。不同地理种群灰飞虱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均为11~12℃,差异不显著;沈阳和济宁种群的若虫发育历期和有效积温值均显著长于其它3个种群。不同温度下不同地理种群的成虫寿命差异显著,但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25℃条件下,不同地理种群单雌有效产卵量差异显著,由低到高为:嘉兴郑州济宁沈阳南京。  相似文献   
55.
从西藏农牧学院药材基地的西藏八角莲(Dysosma sayuensis Ying)发病叶片上分离得到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八角莲叶斑病为八角莲上一种新病害,其病原菌为壳针孢属(Septoriasp.)真菌。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其中以山梨醇为最适碳源,蛋白胨为最适氮源,在无碳源和氮源条件下,菌丝生长不良,长势较差;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pH为7~9;不同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本试验明确了引起西藏八角莲叶斑病的病原,为该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6.
为建立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基线及评估其抗性风险,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采自河北、山东未使用过羧酸酰胺类(CAAs)药剂地区的69株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并对黄瓜霜霉病菌抗双炔酰菌胺突变体的获得方法及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9株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平均EC50值为(0.358±0.144)μg/mL,不同敏感性菌株的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其作为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基线;通过药剂驯化的方法未获得黄瓜霜霉病菌抗双炔酰菌胺的突变体;而通过紫外诱导的方法获得了6个抗双炔酰菌胺的突变体,其抗性水平介于5.74~22.96倍之间,突变频率为1.09×10-7,适合度显著低于其亲本菌株,且抗药性不能稳定遗传;双炔酰菌胺与甲霜灵、嘧菌酯、霜脲氰、氟吡菌胺之间无交互抗性关系,与烯酰吗啉之间有交互抗性关系。据此推测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抗性风险为低到中等。  相似文献   
57.
甜菜筒喙象是世界潜在入侵象虫网收录的一种重要象甲科昆虫,主要为害甜菜,以及藜科、苋科和蓼科的一些杂草,国内外未曾见有为害藜麦的报道,2016年7月下旬我们发现该种象虫在北京严重为害藜麦。本文首次报道甜菜筒喙象在藜麦上的发生为害情况,同时介绍了其形态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给出了防治建议,并提出下一步研究重点,为有效防范甜菜筒喙象的进一步扩散为害,保障我国藜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58.
高粱新病害顶腐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我国高粱上发生的新病害顶腐病是由亚粘团串珠镰孢(Fusarinm moniliforme var. subglutinans Wr.&Reink.)侵染引起的。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H值为6~8。小型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28℃,适宜pH值为6~7。病菌在Bilai培养基上,pH4~11间均易产生大型分生孢子。黑光灯和日光灯照射对大型分生孢子形成有促进作用,且黑光灯优于日光灯;在光照处理下最适宜产生大型孢子的培养基为小麦粒和高粱粒。病菌在PSA培养基上培养10~12天后可产生厚垣孢子。病菌能利用多种碳源,以半乳糖、甘露糖为佳,乳糖、木糖、葡萄糖次之。对氮源利用远不及碳源。人工接种条件下,病菌能侵染高粱、苏丹草、哥伦布草、玉米、谷子、珍珠粟、薏苡、水稻、燕麦、小麦、狗尾草等禾本科植物。  相似文献   
59.
闫宁  徐晓峰  范菁 《长江蔬菜》2011,(16):27-30
将温室内外生长的茭白进行对比,研究了春末夏初温室栽培对茭白生长与茭白叶片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栽培提高了茭白的株高、叶数、叶长、叶宽,但降低了茭白的分蘖数;提高了茭白叶片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 Fv/Fm)、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但降低了茭白叶片的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  相似文献   
60.
以渗灌毛管的灌水试验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分析得到了掩埋毛管流量和压力的变化特性。对于任一出水孔,随着供水时间的延长,压力水头和总水头都在不断增大。但是,这个增加值并不大,仅仅只有最大压力值的10%。随着四周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孔口内外水势梯度不断减小,出水速率也逐渐减小,流量和压力随管长方向不断减小。由于流量随时间不断减小,使得水头损失也不断减小,压力随时间增大。同时在试验中还发现,水流运动的界面并不是管道的出水孔界面,而是在出水孔四周形成的不规则多边形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