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2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林业   159篇
农学   141篇
基础科学   40篇
  193篇
综合类   656篇
农作物   136篇
水产渔业   99篇
畜牧兽医   457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7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TV1草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不同温度,不同pH值上生长速度和生长势进行了比较与测定,同时对阳畦生料栽培TV1草菇内出菇时间,产量及子实体形态进行了观察与测定。结果表明TV1草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母种培养在与马铃薯综合培养基和棉籽皮综合培养基;菌丝在34~38℃条件下生长最好;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7~8。阳畦栽培结果发现TV1草菇在棉籽皮培养料上生长快,耐高温,每百千克干料可产鲜菇40kg以上,子实  相似文献   
82.
梅花开花物候期及加长观赏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81个梅花品种开花物候期观察记载,在南京地区拟定2月20日以前进入开花最佳观赏期的为早花品种;2月20日~3月10日进入开花最佳观赏期的为中花品种;3月10日以后进入开花最佳观赏期的为晚花品种.早花品种最佳观赏期最长为28d,最短为135d,平均174d;中花品种最佳观赏期最长为15d,最短为85d,平均为115d;晚花品种花期最长为96d,最短5d,平均78d.选取50个左右的代表品种组成梅花园景品种组合,其中早、中、晚花品种植株数量按35∶35∶3的比例配植,可使梅园在正常气候年景梅花最佳观赏期达到50~56d,较目前一般梅园观赏期可加长20~25d左右,从而大大提高梅园的观赏效益.  相似文献   
83.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热力效应时空分布特征初探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该文利用西双版纳雾凉季和干热季的气温和树表温观测资料 ,通过实测、对比方法 ,探讨了热带季雨林平均气温及其树表温的时空分布特征 .通过对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 ,发现由于热带季节雨林受地方气候和森林结构影响 ,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受到太阳辐射影响的差异 ,导致气温和树表温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 ,在林冠附近 ,树冠表温和气温及温度日较差均呈现最大值 ,显示了林冠面具有较强的热力效应 ,且其效应在干热季显著 .在 12 :0 0— 16 :0 0 ,树冠附近空气与树冠表层间的热力传输 ,雾凉季树冠附近气温低于林冠表温 ,热量从树冠传向空气 ;而干热季则反之 ,树冠附近气温高于林冠表温 ,林冠从空气中获得热量 .林内的第二冠层上午和下午气温多高于树冠表温 ,中午前后气温低于树冠表温 ,并且干热季的温差的绝对值大于雾凉季 ;而在林内近地冠层热量多是由树冠传向近旁空气 ,显示了热力传输的时空多变特征 .热带季节雨林林内树表温和气温多呈现逆温分布 ;上午树表面为热源 ;中午则反之 ,多是空气为热源 ;而下午树表面与空气多处于热平衡状态 .热带季节雨林中热力作用复杂、多样 ,使得热力效应时空分布趋于多样化 ,导致小气候环境异质性  相似文献   
84.
采用增广NCⅡ设计,对高粱生育期遗传模型进行了测验。结果表明,高粱生育期的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的显性效应不明显.但上位性效应却比较明显;控制生育期的增效、减效等位基因在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分配比率,有极显著差异;生育期的遗传.增效等位基因即晚熟基因为显性.且这种显性为超显性。  相似文献   
85.
小麦发育过程及生育期机理模型的检验和评价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利用国内外 3组关于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与不同播期的田间试验资料对小麦发育过程及生育期机理模型进行了较充分的检验。结果表明 ,模型对大多数生育阶段的绝对模拟误差集中在 0~ 5d,平均差平方和的根值 ( root mean square error,简称 RMSE)也一般小于 5d,尤其对出苗期、分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抽穗期的模拟精度高、误差小。模型表现出较强的机理性以及较好的预测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6.
诱发籼稻早、晚双向熟期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同一品种的辐射M_2代中,一般可同时出现早、晚双向熟期的突变,且后者的突变率高于前者分别为1.39%和2.67%。突变体提早和延迟的天数两者基本接近(11.5d对10.3d)。早晚双向突变体,由于其熟期发生了相反方向的改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株高、每穗粒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也发生了双向变异,且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干旱山区不同季节山杏造林后的生长情况调查分析,得出:秋季山杏截干深栽造林成活率达92.7%,比春季栽植成活率提高1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8.
Growing media (substrate) is a fundamental part of a green roof, providing water, nutrients and support to plants. However, little research has reviewed how it affects plant performances in different climatic regions.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se published research on green roof growing medium across world’s climate zones. Findings are structured according to Köppen–Geiger climate classification, aiming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research conducted in different climate zones. Results from full-scale studies and laboratory or greenhouse experiments were reviewed. The later were included as they provide systematic knowledge on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 factors on system performances although cannot provide climate specific information. Studies discussed effects of major substrate components and depths on plant survival and establishment using standard test procedures.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research in the subject were in temperate (group C climate classification), continental (group D) and dry climates (group B), respectively. Considerable number of investigations was conducted in controlled laboratory or greenhouse environments. Based on the results, future green roof research and guidelines should consider climate specifications of the region in designing growing medium, depths and attribute of green roof substrates in order to ensure enhanced plant performance. Especially, for more fragile but less investigated dry climate, considerations should be made to tackle heat fluctuations and drought stress by enhancing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thermal isolation of the substrate. To move forward, sustainable building solutions as a part of future urban forms, climate-adaptive green roof systems should be included into future research, practice and guidelines.  相似文献   
89.
采用生长期定点定株定期果实害虫调查和贮藏期室内常温贮藏观测法,对安康市核桃果实害虫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为安康市核桃果实生长期害虫有13种,隶属5目11科;核桃果实贮藏期害虫有3种,隶属2目3科;核桃生长期危害较大的果实害虫主要是核桃举肢蛾、核桃长足象、双鬃尖尾蝇和桃蛀螟;贮藏期危害较大的果实害虫是印度谷螟;首次发现并记录了角斑古毒蛾幼虫为害核桃幼果。  相似文献   
90.
安徽省作物养分供需分析及化肥减施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农田养分管理模式是现阶段中国发展绿色农业的必由之路,因而开展有机、无机养分和作物养分需求的比较研究对促进养分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施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采用文献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评估了安徽省16市2010—2016年主要有机肥(包括秸秆、粪便、绿肥和饼肥)的养分资源,明晰了安徽省农业生产中有机、无机养分投入现状,并根据农业种植结构开展了有机、无机养分和作物养分需求的差异和关系研究,最后探索了安徽省的化肥减施潜力。结果表明:安徽省2010—2016年平均有机肥养分资源为287.70万t,N、P_2O_5和K_2O分别为104.49万t、39.60万t和143.61万t,可基本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但有机肥的当季利用率低,N、P_2O_5和K_2O的当季利用率分别为21.44%、19.91%和52.61%,有机肥N、P_2O_5和K_2O实际还田量仅占作物养分需求的20.74%、25.38%和63.61%,占农田养分总投入的比重分别为11.87%、10.27%和51.35%。全省N、P_2O_5、K_2O养分实际投入量(包括有机肥和化肥)是作物养分需求的1.75倍、2.47倍和1.24倍,有7个市的N和13个市的P_2O_5养分施用量超过作物需求的2倍,存在较高的环境污染风险。通过控制农业总养分输入,安徽省的化肥减施潜力为35.12%,N、P_2O和K_2O的减施潜力分别为21.28%、23.97%和78.61%。提高有机肥的当季利用率和发展冬季绿肥资源可进一步促进化肥减施。本研究可为安徽省化肥零增长和农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