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4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904篇
林业   366篇
农学   1495篇
基础科学   93篇
  777篇
综合类   2650篇
农作物   1019篇
水产渔业   350篇
畜牧兽医   1461篇
园艺   686篇
植物保护   13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475篇
  2011年   663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627篇
  2008年   639篇
  2007年   723篇
  2006年   596篇
  2005年   469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不同来源花生品种的ISSR分析及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3对ISSR引物对28个栽培种花生品种进行PCR扩增,研究这些品种的DNA多态性及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有7对引物检测到明显的多态性,从28个花生品种中扩增出90条带,其中多态性带达到79条,多态性比率为87.8%,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2.86条带,11.29条为多态性条带。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值在0.411~0.800之间,平均为0.620。在UPGMA聚类分析简单匹配系数值为0.57处,可把28个花生品种分成3个品种群。由此表明,这些不同来源的花生品种具有较高的DNA多态性,亲缘关系不同。  相似文献   
52.
查尔酮的合成是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节点。从10个柑橘种质中克隆了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并对其不同时期的果实和叶片中的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CHS基因的序列多态性与类黄酮含量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qRT-PCR检测了CHS基因在不同种质之间以及同一种质的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柑橘CHS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高度保守,相似度达98%以上。聚类分析表明,CHS氨基酸序列的多态性有物种特异性,而且与类黄酮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CHS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种质、部位及生长发育时期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与类黄酮的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CHS基因对类黄酮的生物合成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3.
江苏省杂草稻Rc基因的单体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4.
55.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钠猪毛菜种子异型性及其萌发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梦茹  魏岩 《草业学报》2019,28(3):85-92
钠猪毛菜在我国仅分布在新疆,具有很强的抗干旱和抗盐碱能力。研究钠猪毛菜不同类型种子形态及其萌发特性,结果表明,钠猪毛菜产生3种类型的种子,其形态特征、萌发特性均有显著差异。A型种子绿色,圆形,着生方式为横生,直径为(1.294±0.089) mm,百粒重(90.71±0.42) mg,花被背部有翅状附属物;B型种子红色,圆形,着生方式为直立,直径为(1.166±0.069) mm,百粒重(85.52±0.49) mg,花被背部有短/无翅状附属物;C型种子黄色,圆形,着生方式为直立,直径为(1.044±0.062) mm,百粒重(83.84±0.31) mg,花被背部无翅状附属物。A型种子在5 ℃/15 ℃、10 ℃/20 ℃、 15 ℃/25 ℃、 20 ℃/30 ℃、 25 ℃/35 ℃(光/暗=12 h/12 h)变温条件下萌发率均>92%,B型种子在5种变温条件下萌发率<60%,为非深度生理休眠,低温层积2周后可打破休眠;C型种子在5种变温条件下萌发率<5.3%,为深度生理休眠,划破种皮可打破休眠。浓度低于0.2 mol·L-1的NaCl溶液对A型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大,但从0.8 mol·L-1起,萌发率随着浓度增高而降低,直至为零,将在0.05~4.00 mol·L-1NaCl溶液中处理的A型种子转移至蒸馏水后,仍有一定的恢复萌发率。苞片延缓A型种子吸胀,影响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去除苞片可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通过研究钠猪毛菜种子异型性及其萌发行为,为揭示其生态适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新疆荒漠地区生态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6.
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生态区,克山是东北北部重要产区。本研究于2012-2014年,以搜集到的东北地区各单位现存的361份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作为东北现存的本地种质,观察该群体在克山地区的表现,研究其在克山的潜在育种意义。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平均表现为全生育期133 d(103.8~157.0 d)、蛋白质含量39.69%(35.6%~44.38%)、油脂含量20.58%(17.47%~22.84%)、蛋脂总量60.27%(54.00%~63.97%)、百粒重17.61 g(6.13~28.17 g)、株高约96 cm(54.92~146.8 cm)、主茎19节(11.23~25.83)、分枝2.75个(0.22~7.63)、倒伏2级左右(1.00~4.00);(2)当地适合熟期组为MG 0和MG I,各性状的平均值与群体平均相近,其它熟期组在当地的表现与之不同。MG 000和MG 00的生育天数集中在110~120 d,比当地无霜期早约10~20 d,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而品质性状表现则略优于MG 0和MG I,特别是油脂含量和蛋脂总量分别高约1%、1.5%;株高、节数均低于MG 0和MG I,分别低约10~40 cm、2~8节。MG II的生育天数在当地高达150 d,不能稳定正常成熟,不适合当地种植;品质性状表现低于当地品种水平,特别是蛋白质、蛋脂总量均低约2%,油脂低约0.5%;而株高、节数高于当地品种,分别高约10 cm、2节,倒伏程度则高达3级。MG III在克山不能正常成熟,导致其它性状表达不正常,生长量和倒伏度增加;(3)根据各农艺品质性状在克山表现的遗传进度估计,虽然油脂和蛋白质含量相对小些,但均有一定的改良潜力。克山地区利用东北大豆资源育成了许多适于东北北部的优异品种,体现了东北种质的重要作用。根据当地品种的表现,从供试的东北资源中提出了各农艺、品质性状改良可用的亲本品种名单,供育种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57.
改进RBF神经网络在我国大豆价格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豆价格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具有非线性、随机性和高噪音等特点,采用传统数学模型进行预测,不仅分析难度大,预测误差也很大。RBF神经网络以其优良的逼近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之中。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RBF神经网络的我国大豆价格预测模型,该模型为多维输入单维输出的多变量预测模型,模型的初始输入由大豆价格的历史数据和相关影响因素数据组成。采用遗传算法对RBF神经网络输入层节点数、基函数中心、扩展常数和输出层权值进行优化,模型可以从初始输入变量中自主选择最合适的输入变量组合作为模型的输入。采用2009-2014年的大豆价格数据进行预测研究,用2009-2013年的数据作为训练集,2014年的数据作为测试集,改进RBF神经网络通过自主识别和选取中国大豆进口量、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和进口大豆到港分销价格3个因素作为相关影响因素的输入。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高、泛化能力较强,能够很好捕捉大豆价格变化规律,可为大豆市场价格的准确预报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8.
甘蔗黄叶病和甘蔗花叶病是我国甘蔗最主要的病毒病,感病品种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劣,传统方法难以防治。RNA干扰技术使培育抗病毒甘蔗品种成为可能。本研究根据甘蔗黄叶病毒和侵染甘蔗的高粱花叶病毒结构与功能特性,广泛收集不同来源病毒分离物CP基因序列,经过比对选取保守序列作为干扰序列。通过在序列两端添加酶切位点,合成并连接成双价甘蔗黄叶病和花叶病毒干扰序列,然后构建到中间载体p HANNIBAL上,形成双价RNAi干扰结构,最后插入到p ART27上形成干扰表达载体。利用基因枪轰击甘蔗品种福农15号愈伤组织进行转化,经G418筛选获得抗性再生植株。通过提取DNA和RNA分析,证实双价RNAi干扰结构不仅以不同拷贝整合到甘蔗基因组中,而且得到了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59.
Resource polymorphism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peciation. The Arctic char (Salvelinus alpinus) exhibits great phenotypic and genetic diversity across its range, making it an ideal species for studies of resource polymorphism and divergence. Here, we investigated genetic variation at 11 microsatellite loci among 287 Arctic char from five isolated yet proximate postglacial lakes in south‐western Alaska that were previously examined for resource polymorphism.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irwise FST were detected among all lakes (range from 0.05 to 0.28, all < 0.02). In one lake (Lower Tazimina Lake), we found evidence for two genetic groups of char and fo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satellite variability among at least two of the three previously described body size morphotypes (‘large’‐, ‘medium’‐, and ‘small’‐bodied char; maximum FST = 0.09; differences in admixture proportions). We also foun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genetic admixture proportions and gill raker counts among body size morphs (r = ?0.73, < 0.001). Our data represent the first record of genetically distinct sympatric morphs of Arctic char in Alaska and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that differences in morphology associated with feeding (gill rakers) and growth trajectories reflect niche diversification and promote genetic divergence in Holarctic populations of Arctic char.  相似文献   
60.
复杂疾病大面积爆发使人们的生活健康面临着重大挑战。在这一环境下,遗传咨询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依据基因与环境互作共同影响个体健康的原理,咨询者在遗传咨询师的指导帮助下合理解决各种遗传学问题可以有效降低复杂疾病的发病率。目前国内的遗传咨询发展尚处于萌芽期,随着遗传咨询在健康领域的地位上升,该技术在未来将会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